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持之以恒净化政治生态(人民论坛)

2024-01-13 08:01: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近期电视专题片《持续发力纵深推进》热播,片中讲述的一个案例发人深省:2022年12月,青海省发生一起严重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违规吃喝事件,6名干部在省委党校学员宿舍聚餐饮酒,并导致一人酒后死亡。据调查,6名干部都是所在单位或部门“一把手”,他们组成“小圈子”,利用手中权力相互请托、各取所需,甚至在换届选举中互相拉票,将圈子利益摆在了组织原则之上。团团伙伙、拉帮结派,暗行“潜规则”,最终难逃党纪严惩。

  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持之以恒净化政治生态”“破‘潜规则’,立‘明规矩’,坚决防止搞‘小圈子’、‘拜码头’、‘搭天线’”。

  为什么要破“潜规则”?根本就在于其与良好政治生态相悖,危害甚深。信奉“马列主义对人,自由主义对己”,办事“不求百姓拍手,只求领导点头”,认同“章子不如条子,条子不如面子”……一段时间之内,一些“潜规则”侵入党内,有的人见怪不怪,有的人甚至以深谙其道为荣。“潜规则”看起来无影无踪,却直接扭曲颠倒价值标准,如果任之大行其道、潜滋暗长,将使正气不彰、邪气不祛,“劣币驱逐良币”的逆淘汰必将影响党风政风、社会风气。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十年磨一剑”的定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的使命担当推进史无前例的反腐败斗争,打出一套自我革命的“组合拳”,党内政治生态发生根本性变化,“潜规则”存在的空间被大大压缩。同时应看到,只要制度存在不完善的地方,“潜规则”就会趁虚而入。“四风”问题隐形变异,“带病提拔”屡有发生,也与“潜规则”脱不了干系。着眼未来,尤须坚持激浊和扬清并举,坚决破“潜规则”,立“明规矩”。

  破“潜规则”,重在破立并举。一方面,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强化治理力度,及时向一些“潜规则”开刀,对相关行为和现象“露头就打”。另一方面,强化明规则,让“潜规则”真正失去土壤、失去通道、失去市场。新时代以来,正是因为始终把中央八项规定作为长期有效的铁规矩、硬杠杠,才能迎来“八项规定改变中国”新气象。前不久,中共中央印发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与时俱进完善纪律规范。治标与治本相结合,才能最大限度祛除“潜规则”,激扬好风气。

  立“明规矩”,贵在严字当头。一方面要持续扎紧制度的篱笆,完善党内政治生活等各方面制度,压缩消极腐败现象生存空间和滋生土壤;另一方面要狠抓制度执行,通过精准有力执纪执法,把制度的刚性和权威牢固树立起来。坚决查处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交织的腐败,坚决防止领导干部成为利益集团和权势团体的代言人、代理人;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着力清除危害政治生态的重要“污染源”;瞄准“微腐败”,持续整治民生领域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强力反腐、刚性执纪,印证了“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跟“潜规则”作斗争,务须警惕一抓就好转、一松就反弹,做到有纪必执、有违必查,让制度和纪律成为刚性的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

  天地有正气,人间有正道。“明规矩”必然战胜“潜规则”。驰而不息、久久为功,真正让“潜规则”无所遁形,让“明规矩”刻印于心,始终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我们就能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确保中国式现代化劈波斩浪、行稳致远。

  《 人民日报 》( 2024年01月13日 04 版)

  • 相关阅读
  • 推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社会(科技视点)

    近年来,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的涌现,掀起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研究热潮,也为各行各业应用人工智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人工智能的未来充满哪些可能性?我们如何应对?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 人工...

    时间:01-14
  • 下好未来产业先手棋(创新谈)

    下好未来产业战略布局先手棋,才能真正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 近日,我国量子科技研发取得新进展,第三代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上线运行,整机运行效率进一步提升。 量子技术蓬勃发...

    时间:01-14
  • 智慧平台守护老人用电安全

    “永泰小区2号楼张秋莲家用电数据异常,请尽快上门检查确认!”1月4日,国网寿光市供电公司城区供电中心网格经理冯安亭,收到该市永泰小区85岁独居老人张秋莲家用电异常的通知后,马上上门检...

    时间:01-14
  • “华龙一号”配上安全“盾牌”(新知)

    2023年5月,我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示范工程——福清核电5、6号机组正式通过竣工验收。识别“华龙一号”有个简单的办法,就是找到镶嵌在安全壳上方外侧的一圈水泥“头箍”...

    时间:01-14
  • 赓续历史文脉 传承红色基因(在一线)

    在北京孔庙体悟文化传承、于故宫博物院感受岁月变迁……前不久,大中小学携手上好“北京中轴线上的大思政课”活动举行,来自多地大中小学校的师生代表共上一堂别开生面的“大思政课”。 “行...

    时间:01-14
  • 强化农田保护 助力生态振兴(深阅读)

    1月1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发布。意见提出,加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废旧农膜分类处置。 近年来,四川指导农户科学使用地膜,加大源头管控,建立推广多种回...

    时间:01-14
  • 全力确保人民群众平安便捷出行

    本报北京1月13日电 (记者韩鑫)近日,交通运输部等部门联合印发《2024年综合运输春运服务保障和安全生产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2024年春运从1月26日开始,至3月5日结束,共4...

    时间:01-14
  • 厚植各民族和谐的基层治理根基

    天津市和平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持党建引领,深化民族团结“家站”建设,持续厚植各民族和谐的基层治理根基,打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美好生活图景。 强化就业保...

    时间:01-14
  • 加强乡村建设工匠培训管理

      本报北京1月13日电 (记者丁怡婷)为大力培育乡村建设工匠队伍,更好服务农房和村庄建设,住房城乡建设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近日印发《关于加强乡村建设工匠培训和管理的指导意见》(以...

    时间:01-14
  • “双一流”建设高校如何培养中小学教师(深聚焦)

    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在参加“国优计划”面试。 曹 爽摄(人民视觉) 清华大学“国优计划”学生在参加支教活动。 于乐言摄(人民视觉) 小时候,在家人的耳濡目染下...

    时间:01-14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