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台湾建筑师的“长安印象”:黄土地“黏”住了我

2024-05-02 21:19:31

来源:中国新闻网

【港澳台专线】台湾建筑师的“长安印象”:黄土地“黏”住了我

中新社西安5月2日电 题:台湾建筑师的“长安印象”:黄土地“黏”住了我

作者 张一辰 李一璠

“陕西的黄土地‘黏’住我二十余年甚至余生。它的吸引力来自城墙青砖的纹路、充斥鼻息的古香古韵、秦岭山下的悠然自得以及舌尖上酸辣喷香的油泼面……”台湾建筑师贾孝远向中新社记者谈起他的“长安印象”。

2003年,贾孝远受邀从台东来陕,参与西安官方提出的“皇城复兴计划”。“那是我首次来到西安,与历史遗存‘面对面’,仿佛聆听这座城将千年故事娓娓道来。”贾孝远说,西安作为中华历史文化的重要坐标,充斥着延续千年的文化自信感,吸引人们深入探索。

通过这次机遇,贾孝远了解到隋唐长安城的城市形制,其中占比最多的住宅里坊令他印象深刻。“回顾大陆的城市发展,隋唐长安城的营造曾是世界典范,虽然古代长安的有些印记如今已变得模糊,但城市空间的肌理和尺度依旧影响着当代的西安人。”

“如何将唐代城市规划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结合、推陈出新,进而影响当今城市规划与更新理念,这是我持续思考的课题。”贾孝远说,隋唐长安城中占比四分之三左右的里坊极具规模及代表性,其人性化的空间尺度、里坊内部的寺庙园林、商住混合的雏形与现代的“15分钟生活圈”有诸多相似之处。

3月,贾孝远新作《开放里坊单元营造》发布。图为贾孝远在新书发布会上发表演讲。 (受访者供图)

“‘形随机能而生’是建筑界的主流设计理念,但我认为不仅仅是建筑,就城市空间而言这种理念依然适用。城市如人,城市的‘相’因何而生呢?”贾孝远认为,应关注中华文化内涵特点,以人生活的主要空间——社区为切入点,通过重组涵养优良文化的空间结构,依托当代城市发展体系,营造符合中华民族传统价值观的空间布局,探索既能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又符合现代人生活方式的“开放里坊单元”。

今年3月,贾孝远撰写的《开放里坊单元营造》一书在西安发布,发布仪式上,两岸多位建筑设计专家与学者等进行了研讨与交流。

“如今建筑设计进入了新时代,我们从关注建筑形式到开始关注建筑空间,那城市是否也应更关注承载文化延续与发展的空间呢?这部著作就是在讲现代城市中如何重建东方传统文化。”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赵元超如此作评。

在大陆工作与生活的二十余载,贾孝远游历多座城市,切身感受到大陆经济、科技、教育等方面的发展,而他既是其中的见证者亦是参与者。

“因工作时常往返两岸,每次都迫不及待地将我的大陆见闻告诉台湾朋友,希望他们多来大陆走走转转,看到真实的大陆。”贾孝远说。

每逢有台湾朋友来陕游玩,贾孝远都会安排肉夹馍、泡馍、油泼面等系列“美食行”。大快朵颐后与朋友漫步于古城街巷中,边欣赏古迹街景风光边畅谈往事与未来,是他的人生乐事。

“西安和台湾如今都是我的家乡,我将继续观察、构思、设计富有文化韵味的城市更新规划方案,并提炼观点分享给两岸业界同仁。”贾孝远说,希望自己不仅播下关于城市规划设计方面思考的“种子”,也成为推动两岸交流、深度合作的使者。

  • 相关阅读
  • 科研“后浪”站C位丨星空的奥秘

    海报设计:聂毅新华社长沙5月3日电(记者张格、谢奔、周勉)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归还共享单车时,明明在停车区域内,却被系统误判;和好友共享实时位置时,定位图标飘忽不定;等网约车时,发现人等不到车、车找不...

    时间:05-03
  • 一件明朝的袍子 在她们手里“复活”了

    “风宪衣冠——桐乡濮院杨家桥明代墓葬出土纺织品修复成果展”现场王淑娟南宋紫褐色罗印金彩绘花边单衣杨汝林从顶戴的乌纱帽,到四合如意云纹缎獬豸补圆领袍;从素缎贴里,到缠枝西番莲花缎棉被……在中国丝绸博物馆...

    时间:05-03
  • 时光相册丨嫦娥六号开启“奔月”之旅,曾经那些瞬间不能忘记!

    2024年5月3日,搭载嫦娥六号探测器的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探月工程四期嫦娥六号任务将着陆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并采样返回。2024年5月3日,搭载嫦娥六号探测器的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

    时间:05-03
  • 嫦娥六号任务国际载荷研讨会共商航天合作

      中新社海口5月3日电 (记者 马帅莎)据中国国家航天局消息,5月3日,嫦娥六号任务国际载荷研讨会在海口举办。来自巴基斯坦、法国、意大利等12个国家的航天机构、驻华使馆以及联合国、欧空局等国际组织代表约50人,...

    时间:05-03
  • 嫦娥六号丨只此嫦娥!3分钟带你浪漫奔月

    【简介】追月之路,永不停歇。嫦娥六号的成功发射,不仅推动了我国探月工程的发展进程,更将推动人类探索太空的发展进程。点击视频,一同感受航天人眼中的浪漫奔月。来源:国家航天局...

    时间:05-03
  • 探月开启新征程!嫦娥六号探测器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央视网消息:5月3日17时27分,嫦娥六号探测器由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准确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嫦娥六号探测器也开启了为期约53天的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之旅...

    时间:05-03
  • 新华时评|最动人是青春时

    4月25日,中国航天再启新程,“80后”乘组闪耀星河。“我们是幸运的,赶上了一个伟大的新时代。”1989年出生,首次飞赴“天宫”的李聪说。逐梦苍穹,接力远征。“太空梦”的种子,正在无数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来自太...

    时间:05-03
  • 全球产业分工助力世界共同发展

    以科技创新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在全球市场竞争中快速发展,中国出口的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展现创新优势,彰显过硬品质。2023年,“新三样”产品出口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同比增长29.9%。这...

    时间:05-03
  • 50多天、11个飞行阶段、4个国际载荷……嫦娥六号任务设计周密、步步关键

    央视网消息:此次嫦娥六号任务计划前往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进行形貌探测和地质背景勘察等工作,去发现并采集不同地域、不同年龄的月球样品。从火箭发射到嫦娥六号取到月背样品返回到地面,整个过程要经历50多天...

    时间:05-03
  • 九天揽月,探索不止!中国的探月之路再启程

    央视网消息:九天揽月,探索不止。从2004年,工程立项至今,中国探月工程已经走过20年。20年来,从给月球拍照片到首次在月球背面登陆,再到成功带回月壤,中国已顺利完成“绕、落、回”三步走战略目标,为人类月球探...

    时间:05-0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