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通讯:东莞台商二代创业记

2024-06-07 22:03:43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东莞6月7日电 题:东莞台商二代创业记

  作者 张杨彬 王庆然

  一根纺织纤维如何变成手机挂绳?“90后”台青陈睿彦大概没有父亲懂。但如果问一根手机挂绳如何销往世界?陈睿彦谈起来可就滔滔不绝。

  陈睿彦的父母在1991年从台中赴东莞开设纺织品加工厂。中学就读于东莞台商子弟学校的陈睿彦读完大学后又回到这里,协助父母打理企业。

  “传统产业如果不转型,竞争压力会越来越大。”他认识到,如果工厂只做纺织品代加工,或许将很快陷入令人疲于应付的价格战。

  去年底,陈睿彦正式创立自己的品牌,专营手机挂绳等织带品,他称之为“一次小尝试”。“做工厂与做品牌是两回事,工厂可以清晰地看到每个订单的利润空间,但是建构品牌的开始阶段很难用投入产出衡量。”

  依靠自有工厂生产线优势,加上在电商和社交平台有针对性地投放品宣内容,陈睿彦的“小尝试”逐渐成熟起来,吸引了来自香港、台湾等地区的客户。他计划品牌未来将向定制化、多品类发展。

  相较于三四十年前,大陆的许多产业结构和样态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些台企难免在发展中遇到瓶颈,而更多的台商二代,在“转移”或“转型”中选择后者。

  台青李国诚“登陆”已有12年。在“接棒”父亲的机械厂后,他积极尝试开发智能化软件,用于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过去当客人的设备出了故障,我们要到现场检修才知道原因,再做下一次备件准备。后来我想是否能在故障发生的第一时间就知道问题出在哪,去一趟就能解决。”从设备物流数据传输到工业生产管理系统,李国诚说,如今不仅故障处理的效率更高,用户还可以随时在线查看生产数据、生产状况,便于作出经营判断。

  除了陈睿彦、李国诚等在父辈企业相关领域创业的台商二代,还有一些台青选择在新赛道闯出一番天地。

  台青欧政韦就决定做点不一样的。父辈经营五金行业,他则因由一次带孩子看病的经历,开始进入涉台医疗领域。

  “20多年前,为方便台湾乡亲看病,东莞、深圳的一些台商自发建立了专门的台湾医生门诊,聘请岛内医生驻诊。”欧政韦介绍,这种服务体系在保健预防、老年照护等方面比较成熟,通过搭建线上线下联动的平台,台湾医生门诊或可服务更多患者。

  2021年,欧政韦开始将设想落地。“通过我们开发的小程序,患者不但可以检索到区域内最近的台湾医生门诊,还可在线上社群与台湾医生沟通病情。”

  目前,这款小程序已与东莞、深圳等地的20多家台湾医生门诊达成合作,而在使用者中,有逾七成是大陆用户。

  东莞市松山湖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长期从事两岸青年就业创业服务工作。据基地观察,近年越来越多的台商二代注重在品牌、营销、科技、文创等方面的创新。“人们或许倾向于把初代台商看作是创业者,其子女则被视为接班人。实际上这已不是单选题,多数二代都已朝向转型和创业发展。”李国诚说。

  作为台商进入大陆时间最早、投资最密集的地区之一,东莞是先后十万台商的“第二故乡”。逐渐成为经营主力的台商二代正源源不断地为其注入新鲜血液,并干出一番事业来。正如陈睿彦所说,“只要你愿意尝试,这里就有无数机遇给你惊喜。”(完)

  • 相关阅读
  • 俄罗斯外贸银行副总裁:人民币国际地位正在增强

    新华社圣彼得堡6月7日电(记者江宥林)俄罗斯外贸银行副总裁奥莉加·巴莎7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书面采访时说,人民币作为国际支付和储备工具的地位正在增强。巴莎表示,当前国际支付领域的重要趋势之一是人民币国际化。...

    时间:06-08
  • 综述|中国经验值得借鉴——多国专家点赞中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新华社北京6月8日电 综述|中国经验值得借鉴——多国专家点赞中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新华社记者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海洋是地球的蓝色“心脏”,保护海洋就是保护我们的星球。多国专家学者和官员表示,近年来中国政府...

    时间:06-08
  • 中国速度、中国技术、中国标准“走出去” 中国高铁成为对外合作亮丽名片

    央视网消息:记者从国铁集团获悉,塞尔维亚当地时间6月7日,中国研制的匈塞铁路高速动车组在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泽蒙车辆段亮相。这是中国铁路技术装备与欧盟铁路互联互通技术规范(TSI)对接取得的又一重要成果,标志...

    时间:06-08
  • 专访夏泽翰:尊重各国文化,须将文物留在所属国家人民手中

    中新社北京6月8日电 题:专访夏泽翰:尊重各国文化,须将文物留在所属国家人民手中作者 曾玥6月8日是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地区办事处代表夏泽翰(Shahbaz Khan)近日在北京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

    时间:06-08
  • 文化“出海”、粽子“出圈” 外国友人“沉浸式”体验端午“中国风”

    央视网消息:端午节,粽子必不可少。在浙江嘉兴,几位国际友人在粽子非遗体验馆学习包粽子,体验我国的端午文化。在浙江嘉兴,粽子不仅仅是一道传统美食,更是嘉兴的一张美食名片,让中国的端午文化走出国门,使越来...

    时间:06-08
  • 新疆柯尔克孜族刺绣手艺人:让指尖非遗融入现代生活

    中新社乌鲁木齐6月8日电 题:新疆柯尔克孜族刺绣手艺人:让指尖非遗融入现代生活作者 陶拴科“我们用传统刺绣方式结合现代科技,不断吸收和学习新鲜事物,让更多的刺绣作品走进现代生活,带领乡亲们一起致富。”新疆...

    时间:06-08
  • 戈壁滩生长绿色奇迹

    茫茫戈壁,绿意盈盈。走进新疆柯坪县绿色戈壁设施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生产基地,一派生机勃勃,哈密瓜、羊角蜜甜瓜和西红柿等各类果蔬长势喜人。该公司总经理王孔会说,这片戈壁设施农业产业园总占地约2000亩,已建设20...

    时间:06-08
  • 中美青年以文化为桥增进相互了解

      中新社武汉6月8日电 (记者 马芙蓉)在中国青年帮助下,美国东北州立大学学生玛基娅·莱恩·普伊耶-迪尔因沃特剪出一张寓意吉祥富贵的中国传统纹样方胜纹,写下名字并装裱入框,“这是我第一次与中国学生一起剪纸,...

    时间:06-08
  • 《有问必答》新书首发式在京举行

      中新网北京6月8日电 (记者 高凯)由中国前驻英国大使刘晓明所著新书《有问必答》日前在北京图书大厦新书首发平台举行首发式。《有问必答》首发式举行。出版方供图  《有问必答》由北京出版集团北京人民出版社出...

    时间:06-08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