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嫦娥六号落地背后还有这些秘密

2024-06-28 15:30:22

来源:新京报

开舱

  6月26日下午,嫦娥六号返回器开舱活动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举行。

  6月27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有关情况。

  25日14时7分,嫦娥六号携带月球背面样品成功返回地球,历时53天、38万公里的太空往返之旅,创造中国航天新的世界纪录。

  嫦娥六号这次取回了多少月壤?什么时候才能见到“月壤真容”?这次任务中国又创造了哪些世界纪录?等等。新闻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解答。

  揭秘 1

  嫦娥六号取回多少月壤?

  在6月27日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嫦娥六号任务总设计师胡浩表示,嫦娥六号的目标是取回两公斤月壤,到底有多少今天(6月28日)就会揭晓。

  6月26日,嫦娥六号探测器返回舱在北京开舱,此次任务取回多少月壤?胡浩表示,嫦娥六号与嫦娥五号一样,目标是两公斤月壤,“容器就设计到这么大,再多也装不下。”胡浩透露,嫦娥六号取回样品的情况将于今天揭晓,“一定会有很多惊喜”。

  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卞志刚在发布会上介绍,从嫦娥五号月球样品中,中国科学家发现月球第6种新矿物,并命名为“嫦娥石”;研究证明月球在19.6亿年前仍存在岩浆活动,使目前已知月球地质寿命“延长”了10亿年。月球样品研究进入“嫦娥时代”,极大丰富了人类对月球乃至宇宙的认知。

  揭秘 2

  执行任务遇到哪些挑战?

  据胡浩介绍,嫦娥六号原本是嫦娥五号的备份,执行月背任务对备份提出了新挑战。

  首先是质量和可靠性方面的挑战,航天任务非常复杂,嫦娥六号作为备份生产时间比较长,它的寿命决定了执行任务的质量。实施过程中,时间比较长的这些产品,怎么处理?怎么补充?怎么更换?这是很重要的挑战。

  据其介绍,嫦娥六号执行任务之前,把上天产品和地面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工作进行了深入梳理,把探测器、火箭的“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在嫦娥五号备份件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更换,保证上天产品的可靠性。

  其次,要在月球背面着陆采样,就要适应月背条件的改变。比如,月背不能直接通信,需要增加中继星,那么探测器就要适应中继星的要求,技术状态变化也是一项挑战,需要经过充分验证和充分准备,保障这些改变的状态能够适应月球环境要求,能够适应整个系统要求。

  还有计划安排上的挑战,嫦娥六号任务正式开始是在2022年8月,到2024年5月3日执行任务大概只有一年半时间,工程中还增加了国际载荷和中继星,中继星要从头开始研制,花费了一年多的时间。中继星不是只针对嫦娥六号任务的,是针对后续任务的“百家星”,所以要不断开展前沿性研究,不断适应嫦娥六号的需要和后续发展的需要,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开展,挑战性很强。

  此外,在国际搭载方面也遇到了挑战。我国向国际上做出承诺,拿出着陆器10公斤、轨道器10公斤的重量余量,开展国际搭载。这意味着,要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与团队融合,克服语言不同、工作习惯不同、研制程序的标准不一样等困难,开展大量试验,共同完成任务,“我们践行了诺言”。

  胡浩表示,应对这几个方面的挑战都获得了成功,为后续完成更复杂的任务积累了经验。

  揭秘 3

  嫦娥六号任务创造了哪些世界航天纪录?

  卞志刚表示,嫦娥六号任务是中国航天史上迄今为止技术水平最高的月球探测任务,实现了“三大技术突破”和“一项世界第一”,即突破了月球逆行轨道设计与控制技术、月背智能采样技术、月背起飞上升技术,实现了世界首次月球背面自动采样返回,再次创造了中国航天的世界纪录。同时,月面展示国旗所用的“玄武岩纤维”新材料、智能移动相机等新技术,也可广泛应用于国计民生领域。

  在合作方面,此次任务与欧空局、法国、意大利、巴基斯坦开展了4个科学载荷合作,获取了珍贵的第一手科学数据。任务成功后,多国航天机构和国际组织负责人、国际同行和友人发来祝贺,并期待深化合作。卞志刚表示,中国鼓励国内外科学家联合开展月球样品与数据的科学研究,力争获得更多原创性成果。后续嫦娥七号、八号,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三号等任务正在按计划推进。国家航天局坚持在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包容发展的基础上,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航天国际交流合作。

  揭秘 4

  嫦娥六号为何选择在月背采样?

  “以往采集的样品,我们只认识到半个月球。”嫦娥六号任务副总设计师、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李春来透露,嫦娥六号在月背采集的样品,在矿物化学成分上可能与正面样品有非常大的差别。

  李春来表示,这次嫦娥六号选择在月球背面的南极-艾特肯盆地着陆,主要是基于科学技术的综合考虑。

  技术方面,由于月球背面无法直接跟地球通信,必须要发射中继星才能在月球背面进行采样和着陆,这对深空通信技术是一个重要的验证和提升。月球背面的地形和地貌也比正面复杂得多,有助于提升月球探测任务的技术水平,为未来在复杂的探测任务条件下开展工作奠定基础。

  科学研究方面,南极-艾特肯盆地是已知的月球上最大、最深、最古老的盆地,研究这里的地质构成、物质组成、演化历史,有助于了解月球甚至地球早期的地质演化历史。

  具体来说,嫦娥六号首次实现月球背面样品采集,有望为研究月球的二分性,完整了解月球的历史提供机会。南极-艾特肯盆地受到早期撞击事件的抛射,在这儿有可能采集到月球深部甚至月幔的样品,将为研究月球内部物质成分提供宝贵数据。同时也可以为早期的撞击历史,甚至地球的早期撞击过程研究提供机会,有助于了解太阳系早期的演化历史和判断历史,推动比较行星学的研究。

  揭秘 5

  月背“挖土”时刻意挖出个“中”字?

  对月背“挖土”挖出个“中”字,胡浩表示,不是刻意为之,但确实很有意思,“这件事请大家体味其中的奥秘”。

  “发射的时候,我们没有想到下那么大的雨。”胡浩回忆,长征五号发射那天,本来觉得天气还可以,结果雨下得非常大,使长征五号从出发之际就经历了风雨,“这个事儿是我们没有预料到的”,但是后来又出了彩虹,给了大家惊喜。

  嫦娥六号完成月背采样后,月表呈现一个“中”字图案。6月4日,“嫦娥六号月球探测器”微博发布一张由监视相机拍下的月背“挖土”照片,并配文:我看“中”!这立刻引起网友兴趣,也出现了不少关于“中国式浪漫”的解读。

  胡浩在发布会上表示,这件事应该是见仁见智,不是有意而为之,给各个方面增加了想象力,“挖成这样子,很多同志猜想是不是刻意的?其实不是刻意,但是确实很有意思。这件事请大家体味其中的奥秘。”

  “大家可以猜一猜,在着陆器和上升器落到月面以后,我们拍下了一张完整的照片,这张照片怎么拍出来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林益明也在现场揭秘。

  他说,我们的科研人员非常聪明,在探测器放配重的地方,装了一个非常灵巧的、短期使用的相机,等主要任务完成以后,相机离开着陆器在月表给我们拍出了完整的照片。

  揭秘 6

  美国科学家会否参与研究采回的月球样本?

  卞志刚表示,在同美方开展航天领域合作交流上,中国一直持开放态度,曾经与美国建立过地球科学、空间科学的航天合作工作组,也曾与美国政府建立民用航天对话机制。应美方要求,我们还建立了中美火星探测器轨道数据交换机制,便于双方共同对探测器碰撞风险进行评估,以保证双方的火星探测计划能顺利、持续进行。

  “但正如您提问的,中美航天合作的障碍根源还在于美国‘沃尔夫条款’这样的国内法,阻碍了中美航天合作。”

  卞志刚表示,中国航天创建60多年以来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航天的成就是中国人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实现的。美国的“沃尔夫条款”阻碍了中美两国正常的航天交流,但无法阻碍中国航天快速发展的步伐。

  “您问到美国科学家会不会希望共同参与我们月球样品的探索。我相信他们是希望的。”卞志刚表示,如果美方真的希望能跟中国开展正常的航天交流,我觉得他们应当采取切实的措施清除障碍。

  新京报记者 姜慧梓

  • 相关阅读
  • 2024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将于7月1日启动

      中新网6月29日电 据国家医疗保障局网站消息,《2024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方案》(简称《工作方案》)已在国家医保局官网和微信公众号公布,2024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工作将于...

    时间:06-29
  • 实拍新疆草原璀璨星空 绝美壁纸和夏天绝配

    入夏以来,新疆伊犁琼库什台草原连续多日天气晴好,夜幕降临时,繁星点点,银河如练。无垠的草原在星光的照耀下,仿佛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格外静谧安详。(总台记者 苏蒙 刘艺萱)...

    时间:06-29
  • 全球连线|海外专家热议:走过70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历久弥新

    今年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70年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世界各国普遍接受和认可,成为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和国际法基本原则。当前...

    时间:06-29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跨越时空的国际关系指南

    (记者陶方伟 查文晔 郑世波)70年前,“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亚洲诞生。70年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仅指引着中国对外关系的发展,更被世界各国普遍接受...

    时间:06-29
  • “生活照”上新啦!来看红外相机下的“野生动物园”

    近日,四川崇州为期6天的大熊猫国家公园联合巡护活动正式结束。这次巡护活动的主题为“穿越大熊猫爱情走廊”十年再出发。活动中,巡护队员取回了一批最新的野外红外相机数据。记录了大熊猫、四川羚牛等十多种珍稀野生...

    时间:06-29
  • 一粒小麦的“产业链之旅”

    图①:安徽淮北国家粮食储备库有限责任公司夏粮收购库点,工作人员在查看小麦品质。  万善朝摄(人民视觉)  图②: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安营村,农机手驾驶大型收割机械抢收小麦。  柴军委摄(人民视觉...

    时间:06-29
  • 2023年我国冷链市场规模占全球比重约25% 综合竞争力不断提升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6月28日发布《中国冷链物流发展报告(2024版)》。根据报告,我国冷链市场需求持续增长,2023年我国冷链市场规模占全球冷链市场规模的比重约为25%。根据报告,随着国民经济逐步恢复向好,我国冷...

    时间:06-29
  • 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 | 一生只做一件事 我为祖国守边防

    全媒体记者 张红兵 见习记者 哈建伟6月26日,“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主题宣传活动采访团来到阿尔山口岸。阿尔山市第一小学小学生朗诵的诗词声,回荡在巍巍大兴安岭,响彻阿尔山口岸。“祖国在我心中”,国门前巨石...

    时间:06-29
  • “我真想从上海带两个机器人回去”——秘鲁总统点赞中国科技进步

    “中国的科技进步让我震惊,我真想从上海带两个机器人回去。秘鲁要多向中国学习,加强合作,特别是加强科技领域的合作。”6月27日,正在上海访问的秘鲁总统博鲁阿尔特在参观瑞金医院手术机器人、质子治疗装置、数字医...

    时间:06-29
  • 陆委会提升赴大陆及港澳旅游警示 国台办强烈反对政治操弄

      中新社北京6月28日电 台陆委会提升赴大陆及港澳地区旅游警示为“橙色”,国务院台办发言人朱凤莲28日在北京强调,民进党当局这套说法和行径完全是对大陆污蔑抹黑、对台湾民众威胁恐吓的政治操弄,我们强烈反对。...

    时间:06-29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