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黄河流域何以实现高质量发展?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开展专题询问

2024-07-26 14:46:31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兰州7月26日电(记者 丁思)在围绕筑牢守好生态保护底线,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方面取得了什么新的成效?在黄河流域水污染治理,尤其是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和回收利用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监督管理,是否依法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罚?

  7月25日,甘肃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举行联组审议,结合审议省政府关于推动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工作情况的报告进行询问。会上,8位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和1位省人大代表围绕水源涵养、水土保持、水污染防治、生态修复、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黄河文化传承保护等进行了询问,甘肃省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现场应询。

7月25日,甘肃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举行联组审议。丁思 摄

  甘肃是黄河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补给区。黄河干流甘肃段长913公里,占黄河全长的16.7%;甘肃沿黄流域总面积14.59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34.3%;多年平均自产地表水资源量超过黄河流域总水量的五分之一。

  “我省黄河流域超标排放问题频发,水污染防治基础薄弱,个别市县污水处理厂存在工艺设计不科学、实际处理能力低、雨污混流水直排渭河干支流、污泥处置不当和再生水利用率低等问题。请问省生态环境厅,在黄河流域水污染治理,尤其是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和回收利用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监督管理,是否依法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罚?”甘肃省人大环资委副主任委员、工委主任梁蓉兰询问。

  对此,甘肃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白志红介绍说,“十四五”以来,该省在黄河流域累计建成城市生活污水厂62座,设计处理能力191万吨/日,其中58座已完成一级A提标改造,剩余4座提标改造工程正在推进中;黄河流域88个重点镇均已具备了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十四五”以来黄河流域建设改造污水管网1514.23公里。

  白志红说,该省还将继续加强水生态环境的统一监管,通过下达约束性水生态环境指标,开展省级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按季度分市州确定水生态环境质量目标指标等工作,进一步压实地方政府和各方责任。

甘肃玛曲县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补给区,玛曲湿地水草丰美,被誉为“黄河之肾”。 (资料图) 杨艳敏 摄

  甘肃省在围绕筑牢守好生态保护底线,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方面取得了什么新的成效?下一步将重点聚焦哪些问题开展?

  对此,甘肃省林草局副局长田葆华介绍说,拟将黄河流域的132处自然保护地整合为98处,有效解决保护地交叉重叠、多头管理、权责不清、保护与开发矛盾突出等问题。公布重要候鸟迁徙通道范围,划定陆生野生动物禁猎区,严格限制或禁止人类活动。推进核心保护区3119户群众生态移民搬迁,确保保护地生态功能有效发挥。

  田葆华说,下一步,该局将编制实施全省自然保护地发展规划和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切实提升保护地规范化管理水平。完善提升甘肃省智慧林草大数据平台建设,强化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管理,同步开展自然保护地保护管理成效评估。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强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修复。加强遥感监测、卫片执法等科技手段的运用,建立省级保护地遥感监管平台,稳步提升保护地管理水平。

  针对黄河流域节水农业发展,甘肃省农业农村厅介绍说,推进特色产业提质增效,立足资源禀赋打造主导产业,突出“牛羊菜果薯药”,兼顾丰富多样的区域特色农产品,促进全产业链建设和三产融合发展。推动高效农田节水关键技术研发,以“三提两促”为目标,不断加快小麦浅埋滴灌、玉米(制种玉米)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等“三新”农业高技术的推广,加快推广应用物联网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集成。

2022年7月13日,甘肃兰州,黄河边的湿地公园在航拍视角下现“双色景观”。(资料图)李亚龙 摄

  围绕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甘肃省文旅厅介绍说,提升黄河流域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水平,在摸清底数、了解现状的基础上,统筹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系统保护。加快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打造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和非遗、研学等精品旅游线路,引导更多游客走进甘肃走近黄河。加强黄河文化的宣传与交流,利用论坛、展览、演艺等活动以及对外文旅交流平台,持续促进黄河文化的国内国际交流。

  会议强调,要在强化保护意识上再下功夫,以高度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要在推进系统治理上再下功夫,坚持治标与治本相结合、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结合,强化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科学治理。

  同时,要在扛牢法定责任上再下功夫,严格执行法律,强化监督检查,营造良好氛围。要在绿色低碳转型上再下功夫,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在持续深化改革上再下功夫,统筹制度设计与实践探索、责任保护与协同治理、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完)

  • 相关阅读
  • 气象数据更精准!中国气象局全面开展北斗探空平行比对

      记者从中国气象局了解到,7月26日7时50分,全国120个北斗探空站当日500百帕第一组信息首次全部实时上传至中国气象局气象大数据云平台“天擎”系统,标志着我国正式全面开展北斗探空平行比对。  平行比对,即在...

    时间:07-27
  • 深化农村改革有哪些重点工作?专家解读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作出系统部署,明确了农村改革的重点任务,为新征程上推进农村改革提供了重要遵循和依据...

    时间:07-27
  • 两部门再次预拨4.75亿元中央自然灾害救灾资金

      中新网7月27日电 据财政部网站消息,考虑6月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黄淮地区及四川盆地先后遭遇暴雨洪涝灾害,部分省份受灾严重的情况,在此前工作基础上,7月26日,财政部、应急管理部再次预拨4.75亿元中央自然灾...

    时间:07-27
  • 王毅会见菲律宾外长马纳罗

      中新社万象7月27日电 (记者 李映民)当地时间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万象会见菲律宾外长马纳罗。  王毅说,中菲是隔海相望的近邻。睦邻友好、互利合作、共谋发展符合两国根本利益。中菲交往近...

    时间:07-27
  • 上半年夏粮已获丰收 农业经济保持平稳运行

      农业经济保持平稳运行(锐财经·年中经济观察⑦)  夏粮产量比上年增长2.5%,创历史新高;猪牛羊禽肉产量同比增加29万吨,肉蛋奶总体供给充裕——今年上半年,各地区各部门持续加大农业生产支持力度,农业经济呈...

    时间:07-27
  • 千里之外,为何也受台风影响?

      千里之外,为何也受台风影响?(扎实做好防汛抗旱、抢险救灾各项工作)  今年第3号台风“格美”给多地带来强降雨和大风天气。中国气象局专家介绍,台风仍可能产生持续影响,需警惕次生灾害。  距离登陆点千里之...

    时间:07-27
  • 我国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地震预警网!如何预警?

      我国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地震预警网!如何预警?一文了解  记者从应急管理部中国地震局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2018年启动建设的国家地震预警工程于25日顺利通过竣工验收,我国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地震预警网...

    时间:07-27
  • 今年上半年出行“热”、出游“暖” 流动的中国活力满满

    央视网消息:交通运输部7月26日发布数据,今年上半年,全国跨区域人员流动量324.1亿人次,同比增长7.4%。分方式来看,其中公路人员流动量298.4亿人次,同比增长6.6%;水路客运量1.2亿人次,同比增长5.2%。文化和旅游...

    时间:07-27
  • 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一碗麻辣烫里的经济活力

    年初,天水麻辣烫火爆“出圈”。时隔近半年,天水麻辣烫的热度依然不减。记者近日在甘肃省天水市主城区看到,麻辣烫店面前仍然挤满顾客,有的店面门前排起的长龙挤进了小巷、甩到了大街,不少游客跨越千里,只为这碗...

    时间:07-27
  • 未来技术学院培养哪些人才?教育部这样布局

    为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培育壮大新的经济增长引擎,2021年起,教育部在12所高校布局建设了首批未来技术学院,通过“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昨天(25日),教育部召开未来技术学...

    时间:07-27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