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高质量发展看中国丨多项税收数据显示 我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2024-09-21 08:48:05

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9月20日消息(记者王晶)税收数据是重要的经济数据,可以直观反映经济运行情况。在国新办今天(20日)下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税务总局透露的系列税收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诸多亮点,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国家税务总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抓好各项涉税改革任务落实落地,全力推进各项税务工作取得新进展,更好提升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福建宁德:税务局工作人员深入企业讲解税收优惠政策

税务部门如何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国家税务总局联合金融监管部门及商业银行,规范和优化“银税互动”,上半年全国小微企业通过“银税互动”获得银行贷款1.56万亿元,同比增长7.6%。

据介绍,税务部门已连续11年开展“便民办税春风行动”。国家税务总局纳税服务司司长沈新国表示,税务部门围绕“持续提升效能·办好为民实事”这一主题,聚焦纳税人缴费人在税务领域“一件事”,创新服务内容、拓展服务半径,着力提高“好办事”的便利和“办成事”的效率。

在提升宣传辅导效能方面,持续优化税费优惠政策精准推送,提升“政策找人”精准度和覆盖面;开展新办纳税人“开业第一课”活动,方便纳税人在线办理业务时直接浏览相关课程。同时,各地税务机关依托网络开展超过1500场可视答疑,采取多种方式来有效宣传税费政策、解答热点问题。

在提高办税缴费便利度方面,持续拓宽办税缴费渠道、精简办理所需资料,进一步减轻纳税人缴费人负担。深化拓展跨区域通办,实现纳税人缴费人进一个综合办税服务厅即可办理全国税费业务事项。

在拓展纳税信用服务方面,持续优化纳税信用评价方式,助力新办纳税人信用提升,截至8月底,已有2.6万户新设立纳税人实现纳税信用升级。联合金融监管部门及商业银行,规范和优化“银税互动”,上半年全国小微企业通过“银税互动”获得银行贷款1.56万亿元,同比增长7.6%,助力小微企业更好获得信贷支持。

沈新国还表示,下一步,国家税务总局还将建立健全“税企面对面”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推进全方位收集、高效率解决涉税涉费诉求,持续提升税费服务效能。

江苏南通:税务部门一线走访调研精准解决企业涉税难题

2023年,全国共有62.9万户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

在介绍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时,国家税务总局新闻发言人、办公厅主任黄运表示,为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进一步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近年来,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不断加力,为企业科技创新增了信心、强了底气、添了动能。

首先,连续提高加计扣除比例。从2017年开始,分行业分批次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从50%提高至75%,随后又从75%提高至100%,并将集成电路、工业母机等重点领域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至120%。

第二,多次提前政策享受时点。从最初只能在企业所得税年度汇算清缴时享受加计扣除,到每年10月份预缴申报时也可以享受,再到又新增7月预缴申报期作为政策享受的时点,进一步使企业能够尽早获得政策红利,从而有更多现金流加大研发投入。

第三,不断提升政策落实精度。税务部门细致做好政策宣传辅导、精准推送工作,编制发布《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执行指引》,并及时更新完善。同时,还针对研发活动认定和政策操作中的难点问题,适时发布指导案例,进一步明确和规范政策执行标准,从而更好帮助企业精准及时享受这项政策。

黄运表示,从今年上半年结束的2023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数据来看,全国共有62.9万户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金额达3.45万亿元。这项政策的实施,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了新动能。一方面,有力支持了高科技企业创新发展。2023年,40.5万户高新技术企业享受加计扣除金额为2.83万亿元,同比增长15.1%,户均加计扣除金额是非高新技术企业的2.5倍。另一方面,有力支持了民营企业创新发展。2023年,民营企业享受加计扣除金额为2.59万亿元,同比增长12.5%,占全部企业加计扣除金额的75%。

“接下来,税务部门将进一步落实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支持科技创新的税费政策,全力护航各类企业创新发展,更好培育和壮大新质生产力。”黄运强调。

上海:税务局办理代开发票业务

进一步扩大我国税收协定网络至114个国家和地区

饶立新提到,国家税务总局践行开放共享,深化国际税收交流合作。进一步扩大我国税收协定网络至114个国家和地区,加强“税路通”跨境服务品牌建设,推进跨境投资“信息通”“政策通”“服务通”。

饶立新介绍,全国税务系统认真履行税务部门职责,一体深化依法治税、以数治税、从严治税,着力打造效能税务,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税务实践,积极服务高质量发展。

致力助企发展,落实落细税费优惠政策。今年以来,税务部门坚持依法依规组织税费收入,持续深化“政策找人”,依托税收大数据,智能匹配优惠政策与适用对象,分时点、有重点地开展政策精准推送3.6亿户(人)次,推送各类税费优惠政策信息5.4亿条,确保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扎实落地。特别是按照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今年全国两会强调“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的要求,加力落实相关税费支持政策。今年1月至8月,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的主要政策减税降费及退税超1.8万亿元,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增添动能。

坚持人民至上,持续提升税费服务水平。聚焦“高效办成一件事”持续开展“便民办税春风行动”,2024年集成推出了一系列惠民利企服务举措。统一规范的新电子税务局实现全国上线,办税时长比过去减少20%,办税缴费更加便捷。稳步推广全面数字化的电子发票,进一步提升纳税人用票便利度。大力推广资源回收企业向报废产品出售者“反向开票”的创新措施,积极助力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

践行开放共享,深化国际税收交流合作。进一步扩大我国税收协定网络至114个国家和地区,加强“税路通”跨境服务品牌建设,推进跨境投资“信息通”“政策通”“服务通”。同时,深度融入国际税收治理,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和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 相关阅读
  • 搭建沟通服务平台 北京文化论坛举办文化产业投资人大会

    昨天( 21日),北京文化论坛文化产业投资人大会在京举办。此次文化产业投资人大会以“文化创新投资未来”为主题,旨在促进文化与科技、金融深度融合,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具有全国影...

    时间:09-22
  • 青春华章|情牵两岸,台湾青年大陆漫行记

    两岸同根同源,情深似海。一群台湾青年跨越海峡追梦大陆。他们学新知、耕事业、勇创业,融入这片热土,共寻文化之根。每位青年以青春为笔,书写梦想篇章,他们的故事,如歌激昂,奏响两岸融合的青春华章↓↓↓...

    时间:09-22
  • 灰枣 蟠枣 赛蜜酥 新疆红枣品种知多少

    今天是第七个中国农民丰收节,新疆的红枣也即将迎来大丰收。新疆气候干燥,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独特的生长环境造就了新疆红枣皮薄肉厚,香甜醇厚的特质。为了让新疆红枣保持优势,挖掘更大潜质,新疆的农科专家...

    时间:09-22
  • 木垒发现雪豹出没

    近日,有人在木垒县博斯坦乡,拍摄到了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雪豹。画面中只见一雪豹在山顶静静望向远方,模样看起来十分霸气。(2021年公布的画面)其实这并不是木垒县第一次发现雪豹。2021年深秋,新疆天山东部国有...

    时间:09-22
  • 阿勒泰如何激活马产业“链式效应”

    9月中旬,位于阿勒泰市郊的新疆阿尔泰马业发展有限公司一牧场马术基地举办了一场友谊赛,一座标准化赛马场聚集了30多匹“宝马”,赛马者时而挥舞马鞭,时而发出指令,马儿你追我赶,奋力奔跑……随着时代的发展,马在...

    时间:09-22
  • “数”看75载现代农业谱新篇

    央视网消息:新中国成立75年来,我国农业经济稳步提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粮食安全保障有力。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粮食产量仅2000多亿斤,2015年粮食产量突破13000亿斤,此后连续9年稳定在13000亿...

    时间:09-22
  • 新华社经济随笔:在绘蓝图的接力中见证发展定力

    新华社武汉9月21日电 题:在绘蓝图的接力中见证发展定力新华社记者惠小勇、梁建强什么是发展定力?对不同的地域、城市而言,或许有着不同的注解。记者近期在武陵山区的一座小城走访时,找到了关于这个话题的一个生动...

    时间:09-22
  • 文化中国行丨博物馆牵手“新技术”!沉浸式感受“活”起来的传统文化

    2022年7月,中国国家版本馆正式开馆,中央总馆文瀚阁、西安分馆文济阁、杭州分馆文润阁、广州分馆文沁阁4个场馆分布祖国的东西南北,共同保藏、展示中华民族文化瑰宝。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

    时间:09-22
  • 夏粮大捷,秋粮可期:中国粮食生产步入丰收快车道

    央视网消息:9月22日是第七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今年以来,中国粮食生产能力持续提高。当前,秋粮即将进入收获高峰期,这也意味着中国全年粮食生产有望再获丰收。我国粮食生产按季节分为夏粮、早稻和秋粮。作为全年...

    时间:09-22
  • 青春华章 | 点燃青年共鸣 唱响文化新声

    随着悠扬深沉的鼓声响起,六辆满载津门风情的小推车登台于舞台两侧,非遗传承人们熟练展示着传统技艺,青年演员胡先煦用一口纯正且富有感染力的天津方言,唱响了《津门谣》。9月21日晚,2024“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

    时间:09-22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