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台北捷运出现“废”广告,背后问题令人深思!

2024-12-01 18:37:45

来源:中新社微信公众号

  近日,台北多处捷运站和公交车上出现一则呼吁救台湾教育的广告,吸引路人注目。广告列举台湾现行课纲施行以来产生的种种弊端,包括相关科目课时减少、学生基础能力下滑等,呼吁废除现行课纲、帮助孩子找回失去的竞争力。

11月21日,台北捷运大安森林公园站内投放的废除现行课纲广告。中新社记者 路梅 摄

  修订期间,台现行课纲就伴随争议,其中引发强烈质疑的是民进党当局的“去中国化”意图。近年,文化教育成为其操弄意识形态的重点领域之一,抓紧“去中”,妄图磨灭台湾社会的中华文化印记,制造两岸同胞心灵隔阂,为“台独”铺路。

  “废”现行课纲,救台湾教育!

  前述台湾现行课纲,台当局于2018年8月修订、2019年9月正式实施,涵盖小学、初中、高中三阶段。据台媒报道,台湾现行课纲“上路”5年来遭遇的批评不曾中断,尤其是推行“去中国化”,令许多师长与父母忧心学子对中文、文史与品德的学习皆“破碎化”。

  有感于其中毒害,台北第一女子高中老师区桂芝和多位文史学者一同发起成立“历史教育新三自运动协会”,并自11月21日起在台北捷运灯箱、多条公交车路线中刊登一个月广告,呼吁废除现行课纲。

  区桂芝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的台湾,意识形态凌驾教育,对教育造成伤害。她还指,台湾文化的主体就是中国文化,“去中国化”就掏空了台湾文化,也掏空了学生的基础能力,长此以往教育会雪上加霜、土崩瓦解。

  有民众投书中时新闻网说,过去我们都读学者陈之藩写的《失根的兰花》,陈之藩在文中引述宋朝画家郑思肖画兰,连根带叶均飘于空中,人问其故,他说:“国土沦亡,根着何处?”台湾年轻人在新课纲中强行斩断自己的中华文化根基,从优美的兰花变成无根的浮萍,飘泊于世,无法安身立命。这才是下一代最大的危机!

  孔庙要变“台独”庙?

  除了教育,但凡带有中华文化元素的建筑、民间信仰等都被民进党当局盯上。如在台南,孔庙是广为人知的古迹之一,也是台湾历史上第一所官学。就是这样一所“全台首学”,有岛内人士近日指出,该孔庙文化基金会执行长石牧民利用职务之便宣扬“台独”。

  据台媒报道,台南市文化局去年聘请“台独”立场鲜明的石牧民担任台南市孔庙文化基金会执行长。国民党籍台南市“议员”王家贞在今年10月中旬总质询时指,石上任1年来频遭民众检举,在孔庙导览解说上宣扬“台独”,甚至称“用‘台独’包围中国”,痛斥他到底是孔庙还是“台独”庙的执行长?并质疑号称“全台首学”的台南孔庙如今是否已成了宣扬“台独”的基地?

创建于300多年前的台南孔庙,是台湾历史上第一所官学,有“全台首学”之誉。图片来源:联合新闻网

  面对舆论质疑,台南市长黄伟哲出来灭火,称孔庙执行长工作就是做好本分,就算有不同意识形态,也不能这么做。11月初,台南市文化局即传出石牧民以生涯规划为由请辞。

  不仅仅是孔庙,妈祖等民间信仰也难逃攻击、抹黑。今年6月,民进党举行座谈会,特意邀请学者讨论所谓“大陆如何通过妈祖庙影响台湾选举”;台陆委会还称不只是妈祖,包括保生大帝、关帝爷、神农大帝等,都是“对台统战的工具”。

  然而,相关论调并未得到岛内舆论认可,连亲绿的宫庙主委都表示,信仰是寻求心灵安慰与寄托,不应与政治混为一谈。更有地方人士质疑,全台最多的庙宇就是妈祖庙,都市、农村大街小巷到处可见,信众难以计数,若真透过妈祖庙影响选情且真有效果,民进党何以连续执政?

  自断根脉、不得人心

  意识形态操弄下,台湾的历史发展脉络遭到切割,朴素的民间信仰被诬称为所谓“统战工具”,抗日、台湾光复等事实被淡化,如今连全台唯一一座慰安妇铜像都因土地遭清算拍卖、被悄然拆除、无处立足,而屈辱的殖民历史、建筑却被美化、宣扬。

2024年9月,设于台南市的全台唯一一座慰安妇铜像被移除。图片来源:中时新闻网

  然而,自断文化根脉的危害已被越来越多台湾民众所看清,民进党当局的行径不得人心。

  台湾媒体人张钧凯投书风传媒指出,已故作家陈映真曾批判台湾社会弥漫着“不以荒谬为荒谬的荒谬”,一脸正经的鬼扯历史,在台湾早已见怪不怪。

  他还提到,台湾光复后,由民间发起筹设的桃园忠烈祠,祭祀多位抗日先烈,结果今天却被“桃园神社”外衣覆盖,游客穿着和服、浴衣到现场求御守(一种日本文化中的祈福物件)。这可不是什么多元文化、文化共荣,而是对这块土地历史与前辈的蔑视和践踏。

2022年底,被“桃园神社”外衣覆盖的桃园忠烈祠,曾因引进“天照大神”,受到舆论质疑和批评。图片来源:中时新闻网

  中时新闻网刊文表示,民进党推动现行课纲,软件上从教育逐步改造下一代的史观与文化认同,硬件上逐步接管历史及文化古迹,进行史料史观的扭曲变造,台南孔庙如此,所谓“台南400年”庆祝活动也是如此。面对深厚的中华文化,民进党当局的手法不自量力,将泯灭于历史长河。

  作者:南星

  来源:中新社微信公众号

  • 相关阅读
  • 推动农村公路高质量发展 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国新办近日发布的《新时代的中国农村公路发展》白皮书指出,截至2023年底,我国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460万公里,占公路总里程的84.6%。一条条乡村道路不仅是乡亲们的“出行路”“致富路”,更是乡村振兴的助推器,成为城乡融...

    时间:12-01
  • 台湾大叔秦岭“虾客”行

      中新网西安12月1日电 题:台湾大叔秦岭“虾客”行  记者 张一辰  陕西安康,北依秦岭,南靠巴山,因全市三分之二的面积富含硒元素,而得名“中国硒谷”。在这片“硒”望的土地上,台湾“70后”邱冠嘉的“虾客”行也由此...

    时间:12-01
  • 中国中亚六国外长共同出席“天府号”跨境公路班车中亚线发车仪式

      中新网北京12月1日电 (记者 谢雁冰)12月1日,中国—中亚外长第五次会晤在成都成功举行。会晤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同哈萨克斯坦副总理兼外长努尔特列乌、吉尔吉斯斯坦外长库鲁巴耶夫、塔吉克斯坦外长...

    时间:12-01
  • 王毅谈中国—中亚五国外长第五次会晤达成的共识

      中新网北京12月1日电 (记者 谢雁冰)12月1日,中国—中亚外长第五次会晤在成都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主持会晤,同中亚五国外长梳理落实首届中国—中亚峰会成果,并就启动筹备明年将在哈萨克斯坦举行的...

    时间:12-01
  • 王毅谈中国—中亚外长第五次会晤达成的共识

      2024年12月1日,中国—中亚外长第五次会晤在成都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主持会晤,同中亚五国外长梳理落实首届中国—中亚峰会成果,并就启动筹备明年将在哈萨克斯坦举行的第二届峰会深入沟通,增进了互...

    时间:12-01
  • 关键词解码读懂中国

    ...

    时间:12-01
  • 林芝巴宜区:感恩奋进新时代 共创美好新生活

      初冬时节,西藏林芝市巴宜区巴吉村村道两旁的树枝上挂满红彤彤的灯笼,处处喜气洋洋,工布新年年味浓郁,文化活动广场上更是热闹非凡。11月30日,巴宜区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文化盛事,2025年工布新年暨第三届“村晚”联欢会在巴...

    时间:12-01
  • 天涯潮起民族情 海角永记团结谊

      天涯潮起民族情 海角永记团结谊  ——写在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闭幕之际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这是唐代诗人王勃在送别好友时写下的经典诗句,此后千年来被世人反复吟诵,用以铭记天涯...

    时间:12-01
  • (走进中国乡村)兄弟返乡继承老字号 探索创新“会呼吸的墨”

      中新社合肥12月1日电 题:兄弟返乡继承老字号 探索创新“会呼吸的墨”  作者 储玮玮 韩苏原 刘鸿鹤  一副框架眼镜、一身简洁工装,汪敏外表斯文、言语不多,如今他手中拿的不再是仪器,而是烟料和刻刀;眼睛不再盯着屏...

    时间:12-01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