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一线调研丨厦门“一站式”修飞机 自贸片区勇闯“新赛道”

2024-12-04 20:55:24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作为我国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城市,厦门2023年全年服务进出口总额达1010.2亿元,首次突破千亿元,增长21.7%,高出全国增幅11.7个百分点。

  其中,“一站式”“多基地”等多项服务贸易体系都首创于厦门自贸片区。在厦门自贸片区,这里究竟是如何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和发展试点的?来看记者的调研↓↓↓

  今年前三季度

  维修飞机架次居全国首位

  厦门是我国最早发展航空维修业务的区域之一,海关统计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厦门关区进境维修飞机152架次,保税维修货值超过1215亿元,占全国接近61%。在规模占据半壁江山的背后,是海关等部门创新推出多项政策的托举,目前这里已经建成了国际知名的全球一站式航空维修基地,境外航空维修业务位居全国第一。

  占地仅1.64平方公里的厦门自贸片区“一站式”航空维修基地,就聚集着9家全球知名航空维修企业,也是厦门跨国公司最密集的工业区。这里就像一个大型的飞机“4S”店,工人们正忙着对20架来自英国、日本、阿联酋等国家和地区的大型客机进行维修。

  小到机身上的一颗螺丝钉,大到飞机的“心脏”发动机这样的高难度维修,飞机所需要的物料和相应的维修工种,在园区内基本上都能实现内循环。厦门已形成以飞机结构大修为龙头,以客改货、公务机整装,包括航空技术培训等“一站式”航空维修产业格局。

  针对航空维修产业链长,涉及材料供应、工装设备等多个领域,具有投入巨大、回报周期长的特殊性。厦门海关主动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不断完善配套扶持政策和监管服务,推出一体化监管等创新举措。

  厦门机场海关航维保税科科长 曾海涛:飞机维修涉及检修、改装等5大类近百种项目,进境之后可能需要在不同的维修基地之间转场。我们创新推出了一站式维修的监管服务,能够让飞机进境之后在一个地方一次性完成所有的检修项目,为飞机维修平均每架节约停产停工成本将近一百万元。

  一站式监管等自贸试验区高效便捷的监管模式,累计为飞机维修节约停产停工成本近5亿元,为厦门航空维修产业的腾飞注入了新的强心剂。今年1到10月,厦门航空维修产业总营收达129亿元,已超去年全年营收总额,同比增长33.6%,维修进境飞机168架次,持续领跑全国。

  发力“小而精”

  勇闯保税维修“新赛道”

  与深耕30多年的航空维修业不同,厦门自贸片区还敏锐地发现医疗器械维修这一巨大市场的潜力。

  不久前,厦门自贸片区就率先开展了“医疗器械全球保税维修”,这条维修新赛道成效如何?

  今年10月29日,两台来自墨西哥的B型超声波检测仪及其配件经海关监管顺利运抵福建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开始进行保税维修。这标志着我国首个医疗器械全球保税维修项目在我国正式落地,实现了医疗器械全球保税维修从“修自产”到“修全球”的跨越。

  记者在一家率先开展医疗器械全球保税维修的企业调研中了解到,医疗器械的整个生命周期,除了产品研发和上市销售外,售后维修同样重要。以前,出口的医疗器械主要在国外进行维修,需要提前将零配件运到国外维修点,场地、人工等运营成本高,削弱了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现在,企业可以将产品运回国内维修,依托国内成熟的零配件供应链体系及维修能力,售后成本显著降低。

  医疗器械的全球保税维修,拓展了企业境外维修市场,形成“小而精”的高端维修产业源头。这也让企业看到了新的商机和赛道。

  贝莱胜电子(厦门)有限公司关务负责人 许静懿:保税维修是属于一种服务贸易,对企业未来的发展非常有帮助,可能会成为一个新的赛道,所以未来我们有可能慢慢地把重心转移到保税维修服务里面去。

  医疗器械全球保税维修是厦门自贸片区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精耕细作的大胆尝试。厦门海关、商务等部门建立了跨部门联合共管机制,海关还建立了和企业的ERP联网监管模式,实现对维修货物全程数字化监管,大幅简化企业进出口等申报手续。

  厦门海关关长 朱光耀:今年1到10月,厦门海关监管服务医疗器械出口43.8亿元,同比增长10%。此外,在厦门自贸试验片区,开展医疗器械全球保税维修,依托国内成熟的零配件供应链体系以及维修服务保障能力,进一步推动国内企业融入全球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链和供应链,为全球高端医疗器械保税进口维修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和保障。

  推动港航贸一体化

  赋能共建“一带一路”

  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厦门自贸片区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通过强化外贸企业服务保障,打通港航贸一体化大通道,在构筑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枢纽上起着积极作用。

  在厦门自贸片区港务大厦32楼的一块大电子屏上,“丝路海运”国际航运综合服务平台的运行数据实时滚动,展现千万个集装箱如何经由“丝路海运”命名的航线,沿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在全球流转。

  “丝路海运”是我国首个面向“一带一路”的国际航运综合物流服务品牌和平台,迄今132条“丝路海运”命名航线已累计开行17042艘次,通达46个国家和地区的145座港口。而在厦门,中欧班列加密开行,海铁联运、多式联运,让陆海无缝衔接。

  福建丝路海运运营有限公司总经理 李南:目前全球已经有超过340家港、航、贸、科技、金融、信息等企业共同参与到“丝路海运”的大家庭中。目前有132条航线,我们希望港口贸易服务的提升,能够更好保障我们国家的供应链、产业链安全、高效、稳定、可控。

  为了进一步优化促进外贸新动能,今年5月厦门自贸片区发布了《厦门市2024年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工作方案》,从六大方面开展专项行动,全面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

  在厦门,通关“更快捷”。实施厦门口岸鲜活农产品7×24小时预约通关“绿色通道”保障。推广进出口货物查验“卸船分流”与“入卡分流”便利模式。实施“跨境一锁”通关模式,实现厦门至香港进出口货物在粤港公路口岸“不换车、不换锁”自动快速验放。提升高崎机场国际中转便捷性,将国际中转旅客通行时间最快缩短至10分钟。

  福建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管委会副主任 翁晓岚:从今年前三季度来看,航空维修的产业营收增长了37%,文化服务进出口增长了14%,融资租赁中飞机引进数量增长了100%。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动我们片区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的融合发展。

  • 相关阅读
  • 春节申遗成功

      新华社快讯:正在巴拉圭亚松森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4日通过评审,决定将“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时间:12-04
  • 两岸清华师生在梅园共同缅怀老校长梅贻琦

      中新社台北12月4日电 (记者 路梅)大陆高校师生赴台访问团4日前往新竹清华大学交流参访,两岸清华师生还共赴新竹清华校园内的梅园,拜谒、缅怀老校长梅贻琦。  “今天,一进新竹清华的校门我就知道自己是回家了,体会到...

    时间:12-04
  • 和评理|坚决反对美国滥用出口管制措施

      12月2日,美国商务部发布了新的对华半导体出口管制措施。对此,中国商务部在一份措辞强硬的声明中严厉斥责了美方行径,称“美方说一套做一套”,实施单边霸凌行径,中方对此坚决反对。  中方表示,美国不断泛化国家安全概...

    时间:12-04
  • 尺素金声丨这1个百分点,对稳固大国粮仓意义重大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到2027年年底,粮食生产、储存、运输、加工损失率控制在国际平均水平以下;并要求强化粮食机收减损,制定水稻、玉米、小麦、大豆机收...

    时间:12-04
  • 【国家宪法日】“小机灵”法治健身操!跟奥运健儿一起跳起来

    当奥运健儿遇见“小机灵”“法治味”的健身操要咋跳让我们跟着旋律动起来每年的12月4日为“国家宪法日”宪法就在我们身边保障着公民的权利、尊严和幸福更为青少年撑起一片法治蓝天一起听听奥运健儿怎么说:  未成年...

    时间:12-04
  • 中国“两高”分别举行宪法宣誓仪式

      中新网北京12月4日电 (记者 张素)今年12月4日是第十一个国家宪法日。根据宪法等法律规定和工作惯例,中国最高人民法院举行2024年宪法宣誓仪式,中国最高人民检察院举行新任职人员宪法宣誓仪式。  当日,在最高人民法...

    时间:12-04
  • 两岸企业家长沙共探科技赋能文旅文创产业融合发展

      中新网长沙12月4日电 (刘曼)“通过创新和数字化转型等,烟花不再是传统的燃放表演,而成了集科技、艺术、文化于一体的综合性演出。”从耳濡目染到喜爱、珍惜,从台湾来到湖南浏阳,湖南景泰烟花有限公司董事长石景中在烟...

    时间:12-04
  • 中方:赞赏缅甸民族民主同盟军近日有关积极表态

      中新社北京12月4日电 (记者 李京泽)缅甸民族民主同盟军发表声明称,愿在中方调解下与缅军展开和谈。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4日表示,中方赞赏缅甸民族民主同盟军近日有关积极表态。中方将继续为缅北和平进程提供力...

    时间:12-04
  • 数字时代,如何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

      中新社广州12月4日电 (记者 蔡敏婕)读懂中国,关键要读懂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为国际社会读懂中国、读懂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全新图景。那么,应该如何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  2024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

    时间:12-04
  • 东西问丨马丁·雅克: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带来何种启示?

      中新社北京12月4日电 题: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带来何种启示?  ——专访英国剑桥大学政治与国际研究系原高级研究员马丁·雅克  中新社记者 郭超凯  在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发展和安全始终是一组特殊的关系,如鸟之...

    时间:12-04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