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老幼共托 一举多得(体验·民生一线观察 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下))

2024-12-11 08:08: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图①: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南苑街道“一老一小”服务中心内,老人与孩子互动。
  董绍进摄
  图②: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建设街道普惠托育园开展向日葵亲子小屋活动,小朋友坐在老人怀里听故事。
  王云娜 陈云菲摄影报道

  老人和小孩是社区最常住的居民,“一老一幼”是大多数家庭的主要关切。

  当前,很多城市开始探索“老幼共托”新模式,一站式解决居民养老、幼儿托育问题。这种创新探索效果如何?社区居民有哪些期待?记者进行了采访。

  模式创新

  服务融合

  循着欢声笑语,记者步入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南苑街道“一老一小”服务中心,一群孩子正在老人们的指导下做面点。孩子们化身小厨师,系上围裙,手握擀面杖,有模有样地将面团擀成皮,老人们则将面皮捏成花瓣、元宝等造型。

  “家里上有老下有小,平时我和爱人都得上班。过去,白天在外面忙,既担心老人,又挂念孩子,工作也不踏实。”家住南苑街道的王云说,“现在,老人和孩子一起到‘一老一小’服务中心,有人陪着老人聊天解闷,还有专业人员照看孩子,我也可以安心上班了。”

  于波是这家“一老一小”服务中心的经营者,他原本经营着多家幼儿园,去年经过一番思考,决定在运营幼儿园的基础上增加养老服务,转型做“老幼共托”。今年5月,“一老一小”服务中心正式运营,进园后右转是幼儿园,左转是“托老所”。上午养生休闲,下午书法绘画……老人和孩子一样有了自己的“课程表”。目前,“托老所”里已有60多名老人。

  与此同时,也有一些养老机构开始增加托育服务。在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内街道,核桃园养老服务驿站不时传出孩子们的欢笑。“社区很多双职工家庭大人工作忙,有大量的托育服务需求,所以养老驿站就将托育服务纳入进来。驿站就在家门口,接送孩子很方便。”负责运营该养老驿站的北京怡养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路岚淇说。

  养老驿站转型做“老幼共托”,一方面需要完善硬件设施,对场地进行改造和提升。路岚淇介绍,为优化孩子们的体验,他们调整了灯泡亮度、桌子高度,在墙面增加了小黑板、设计了活泼可爱的手绘图案。另一方面还要优化管理和服务。过去养老驿站只需要考虑为老人提供健康菜品,现在新增了儿童餐,菜品种类也更加丰富。

  目前,“老幼共托”还是一个比较新的服务模式,这种模式将养老服务与托育服务相融合,在同一空间下进行老幼照料、代际学习和互动交流。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王康宁说:“很多城市出现了‘老幼共托’模式,市场上‘老幼共托’的机构增长较快,表明这一模式能够满足不少社区居民的生活需求。”

  于波认为,“老幼共托”模式能够实现“一举多得”:“一是场地、设施、人员等资源共享,可降低运营成本;二是有助于促进老年人和幼儿之间的代际交流;三是可以降低家庭照护成本,让家庭里的双职工更加安心地工作。”

  多方支持

  破解难题

  岭南冬日,温暖如春。在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建设街道黄华塘社区颐康服务站,年逾七十的邓伯伯正和好友一起聊天。与此同时,在与颐康服务站紧挨着的建设街道普惠托育园,他的外孙正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展户外活动,“一老一幼”各得其乐。

  该社区“老幼共托”一体化机构由稚子乐教育科技(广东)有限公司运营,公司普惠托育项目负责人周文琪介绍,面对还在探索中的“老幼共托”模式,企业在实际经营中也遇到过一些困难,离不开政府部门、街道、社区等各方的帮助。

  场地哪里找?

  “建设街道是越秀区面积最小的街道,在服务场地紧张的情况下,我们整合场地服务功能,向托育机构免费提供场地,并按民用价格计收水电费。”建设街道党工委书记杨文新介绍,根据因地制宜的建设思路,建设街道以黄华塘社区颐康服务站为试点,以原有服务功能为基础,嵌入托育服务功能,实现“一老一幼”一体化服务。

  如今,在颐康服务站,一部分场地为老人提供日托照护、康复理疗、助餐配餐、辅具租赁等服务,另一部分场地作为托育园,为0至3岁的孩子提供托育服务。

  颐康服务站和普惠托育园之间由一扇推拉玻璃门间隔,既满足功能独立的建设要求,又可同步实现场地共享,老幼共托,相互照应。

  资金哪里来?

  负责运营的稚子乐教育科技(广东)有限公司前期投入资金对“老幼共托”场地设施进行了装修,添置相关设备。由于托费价格普惠,成本回收时间较长,对运营机构来说有不小的压力。

  “街道为机构争取到了向日葵亲子小屋项目以及嵌入式社区托育点的项目建设资金,为企业减轻了压力。”周文琪说,这不仅为机构开展亲子活动、家长课堂、教育指导等提供了资金补充,丰富了托育内容,也为后续拓展服务提供了条件。

  运营能否持续?

  目前,该普惠托育园按服务时段收费,8:30至16:30为每月1450元,8:30至18:30为每月1650元,并且提供每天80元的临时托和每小时20元的计时托服务。“今年正式投入运营以来,由于收费普惠、服务专业,建设街道普惠托育园受到各界关注和家长欢迎,已基本满员。”周文琪说。

  “托育收费加上各项补助,目前运营基本收支平衡。”周文琪介绍,“除了日常照护,颐康服务站和托育园会结合传统节日,举办代际活动,老人、孩子共处一堂,通过互动传递感情。”

  提升品质

  前景广阔

  在南苑街道“一老一小”服务中心,可以见到智能手表、智能安全穿戴装置等特别的设备。于波介绍,“开展‘老幼共托’服务,安全必须放在第一位。我们成立了老年人安全设备研发团队,还拿出一笔‘健康资金’,专门用来购置微压氧舱、跌倒报警等设备。”

  如何更好地保障老人和孩子的安全,持续提高“老幼共托”机构的服务品质?专家给出了一些建议。

  进一步明确政策指引。

  山东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焦立涛建议,相关部门要制定推进养老托育融合服务体系建设的发展规划,研究制定相关建设标准,完善政策供给、人才支撑和监督管理。考虑到托育和养老分别属于不同的部门主管,还需要完善跨部门协作机制,凝聚促进“老幼共托”健康发展的合力。

  加快培养复合型人才。

  “‘老幼共托’模式需要既懂幼儿教育又懂老年护理的复合型人才,但目前这类人才比较短缺;老人和孩子的需求存在很大差异,如何兼顾满足两类人群的需要,是‘老幼共托’模式面临的重要挑战。”于波说。

  焦立涛建议,可通过校企合作等方式,加快老人照护和儿童养育复合型人才培养。同时开展“老幼共托”职业技能培训,提升“老幼共托”从业人员素质。

  完善标准与质量控制。

  当前,“老幼共托”模式仍在探索中,很多机构是从原来的托育机构、养老机构转型而来,规模有大有小,硬件设施和服务水平差别较大。

  暨南大学湾区国际智慧应急与安全发展研究院院长卢文刚建议,应推动“老幼共托”服务标准化,提升质量水平。比如,制定行业服务标准,涵盖服务流程、设施设备、人员资质、服务质量等方面。还应逐步建立统一的服务质量评估体系,提升“老幼共托”服务的整体质量,增加公众对这一模式的信任、支持。

  “‘老幼共托’机构在我国有着很大的市场需求,未来发展前景广阔。相比于单一的托儿所或托老所,‘老幼共托’能够增加老幼互动,既有经济效益,也有社会效益。”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郑燕巧表示,“面对我国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持续优化和完善‘老幼共托’模式,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付一凡参与采写)

  《 人民日报 》( 2024年12月11日 18 版)

  • 相关阅读
  • 外交部:强烈敦促加方反躬自省 停止干涉中国内政

      12月11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问,当地时间12月10日,加拿大外长乔利发表声明,以违反人权为由宣布对中国有关人员进行制裁。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对此,毛宁表示,加拿大政府罔顾事实,打着所谓人权幌子对...

    时间:12-11
  • 五部门出台新政 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

      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全国工商联印发《关于加强人力资源服务助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和制造业融合发展,更好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积极促进...

    时间:12-11
  • 江西广昌“揭榜挂帅”机制为乡村振兴赋能增效

      中新网抚州12月11日电 (熊锦阳 徐维栋)“我们在推动村集体发展鲈鱼产业时,由于养殖技术不够成熟,导致鲈鱼生长周期长,还出现了患病鱼等情况,损失不小。后来我将自己的难处‘发榜’,县科技局揭榜后立刻邀请专家团来我们...

    时间:12-11
  • 谈高校师生团 国台办指双向奔赴的青春之约受热烈欢迎

      中新社北京12月11日电 (记者 徐雪莹 杨程晨)大陆高校师生赴台访问团结束行程后,岛内出现一些阻挡两岸交流的政治性言行。国务院台办发言人朱凤莲11日在北京指出,台湾各界热烈欢迎和积极支持这一场双向奔赴的青春之...

    时间:12-11
  • 沈阳故宫今年接待观众已逾500万人次 创历史新高

      中新社沈阳12月11日电 (记者 韩宏)记者11日从沈阳故宫博物院获悉,沈阳故宫2024年接待观众量在12月10日突破500万人次,创1926年建院以来年接待观众量历史新高。  沈阳故宫是清代初期营建和使用的皇家宫苑,也是清迁...

    时间:12-11
  • 青海省政协党组成员、副主席马丰胜接受审查调查

      中新网12月11日电 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消息,青海省政协党组成员、副主席马丰胜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时间:12-11
  • 从钱学森命名的航天名词中 感悟浓浓中国味、深深爱国情|如图

      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火箭之王”的钱学森,是人类航天科技的重要开创者和主要奠基人之一,是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是二十世纪应用科学领域最为杰出的科学家。  在这些头衔和光环之外,博览群书、通...

    时间:12-11
  • “过年”如何展现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

      “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对此,多位专家学者接受《中国新闻》报记者专访,讲述春节何以成为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记忆。  春节临近,几乎家家户...

    时间:12-11
  • 中国科大团队研发新型热绝缘气凝胶 助力深空探测

      中新网合肥12月11日电 (记者 张俊)记者近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下简称“中国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获悉,由中国科大吴长征教授带领的表界面合成化学研究团队研发出一种新型热绝缘气凝胶,它不仅质量轻、强度高,还具...

    时间:12-11
  • 一度发文支持韩国戒严 国台办:民进党“假民主、真独裁”

      中新社北京12月11日电 (记者 杨程晨 徐雪莹)台立法机构民进党党团日前在社交平台发文支持韩国宣布戒严随后删文,国务院台办发言人朱凤莲11日应询时指该党“假民主、真独裁”。  民进党党团此举受到岛内各方强烈...

    时间:12-11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