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沪苏湖高铁12月26日开通 长三角铁路营业里程超1.5万公里

2024-12-26 07:44:04

来源:人民日报

  沪苏湖高铁12月26日开通,长三角铁路营业里程超1.5万公里——

  提速!轨道上的长三角(经济新方位·增强区域发展活力)

  本报记者 李心萍 刘军国 白光迪

  沪苏湖(上海—江苏苏州—浙江湖州)高铁开通,长三角铁路营业里程超1.5万公里,“同城化”效应不断扩大;集大原(内蒙古集宁—山西大同—山西原平)高铁即将运营,从乌兰哈达火山、云冈石窟到雁门关,串起星罗棋布的美景奇观,文旅发展欣欣向荣;长江黄金水道与浩吉(内蒙古浩勒报吉—江西吉安)铁路相接,带动沿江特色产业集聚……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增强区域发展活力。即日起,本版推出系列报道,看交通动脉如何畅通循环、拉动投资、激发活力,助推区域经济发展。

——编 者

  融合发展,交通先行。

  12月26日,沪苏湖高铁开通运营,长三角铁路营业里程突破1.5万公里,其中高铁营业里程超7700公里。

  长三角“同城化”效应不断扩大。

  联网、补网、强链

  预计全年完成投资超1400亿元

  除舟山外的所有地级市实现“市市通动车”,动车组实现公交化开行,“1小时至3小时生活圈”成为现实……截至2023年底,长三角铁路已拥有25条高铁,高铁营业里程超7100公里,超过高铁里程全球排名第二、第三的国家里程之和。

  2024年,长三角开通4条高铁新线,开工5个项目,推进32个重点续建项目……作为全国高铁网络最发达完善的区域之一,长三角铁路如何持续加速扩容?

  “2024年,我们突出联网、补网、强链,加快打造轨道上的长三角,助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铁上海局有关负责人说。

  以沪苏湖高铁为例,作为长三角首条连通江浙沪三省份的高铁,全长约164公里。

  看路网骨架,沪苏湖高铁在湖州与合杭(合肥—杭州)、宁杭(南京—杭州)高铁衔接,形成“十”字交叉枢纽,通过湖州枢纽节点可实现上海、南京、杭州、合肥的互联互通。开通运营后,将有效缓解沪宁(上海—南京)、沪杭(上海—杭州)两条高铁线路的客运压力。

  看中心枢纽,“沪苏湖高铁正线接入上海虹桥站,同时设联络线引入上海南站,并新建上海松江站,将有效缓解上海虹桥站的客运压力,优化上海铁路枢纽布局。”上海铁路枢纽工程建设指挥部副指挥长丰成林说。

  看线路沿线,沪苏湖高铁沿线城镇密集,串起众多历史文化名镇,商务、旅游、务工等客流需求旺盛。

  如果说沪苏湖高铁兼顾路网与城际功能,今年开通的池黄(安徽池州—安徽黄山)高铁、宣绩(安徽宣州—安徽绩溪)高铁、杭温(杭州—浙江温州)高铁则突出补网功能,池黄、宣绩高铁携手打通安徽东南铁路梗阻。

  发挥长三角铁路的路网规模优势,国铁上海局先后推出3条高铁环线列车,形成小环、中环、大环分级辐射、递进互补的长三角一体化客运产品。

  “小环线”2021年1月推出,从合肥南到合肥南,串起了安徽舒城、庐江、桐城、铜陵、巢湖等地;“中环线”今年10月推出,也是从合肥南到合肥南,将合肥与省内的芜湖、宣城、黄山、池州、安庆等城市串联成“圈”,其中关键一段正是今年开通的宣绩高铁;“大环线”今年6月推出,随着池黄高铁的开通,上海至上海虹桥超级环线高铁成形,环线连通长三角三省一市21座车站,单向行驶超1200公里,一趟列车8小时逛遍长三角。

  “今年长三角铁路固定资产投资总额预计超1400亿元,创历史新高。”国铁上海局有关负责人说。

  2025年1月5日调图后,“大环线”将升级为上海南到上海虹桥,并实现双向开行。新图还将借助沪苏湖高铁,推出上海南至上海“中环线”列车1对,单向里程约770公里,旅时约5小时。

  创新、智能、绿色

  长三角铁路正成为创新的“试验场”

  作为又一条接入上海枢纽的高铁,沪苏湖高铁规划建设面临着城市土地空间有限、路网复杂等挑战。

  距上海松江站13公里,有一处超级交通立交桥。最上层为城市快速路嘉闵高架路,下一层为时速350公里的沪昆(上海—昆明)高铁连续梁桥,再下一层为时速160公里的金山铁路上行线,地面层为沪昆线、沪春线和金山铁路下行线……10条铁路线、3座铁路桥、1座公路桥在4层空间里立体交叉。

  沪苏湖高铁松江特大桥春申桥段也要“挤”入其中。超级交通立交桥里修高铁,怎么办?

  “这是对空间的极致利用。”中铁一局沪苏湖高铁项目负责人畅军介绍,松江特大桥春申桥段梁底部与金山铁路箱梁顶部最近处只有42厘米,桥梁的建设是近年来我国高铁工程技术能力的综合体现。

  桥墩采用门式墩,箱梁采用钢桁梁,建造采用转体模式……工程师们先在紧凑空间内,将一块块模具拼装成长128米、重2900吨的钢桁梁,然后利用“天窗时间”,将钢桁梁逆时针旋转20度,移动44.5米。

  在沪苏湖高铁沿线,这样的技术创新还有很多。

  盛泽站,位于江苏苏州吴江区盛泽镇,为沪苏湖高铁的中间站,因盛泽丝绸产业发达,站房设计为嵌椭圆形蚕蛹造型。

  如何用方形的建材拼装出顺畅的弧面?中铁十局沪苏湖高铁项目团队利用软件模型实施精确控制,以钢架为主节点的龙骨定位体系和直龙骨的空间塑形技术,实现龙骨和面板的精准安装。

  湖州东站,沪苏湖高铁全线唯一的路基站,成为智能装备的“试验场”。钻机,依托北斗系统自主定位、钻杆;摊铺机,利用平整度智能控制技术自动调整铲刀姿态,确保摊铺整平作业一步到位。

  不仅有技术创新,还有制度创新。

  今年9月6日开通运营的杭温高铁,是国家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和社会资本投资铁路示范项目。其一期项目浙江义乌至温州段,民营资本方百盛联合集团占股51%,实现控股。

  民资入铁,如何运营?杭温高铁一期采用“建设—拥有—运营—移交”模式运作,合作期为34年,其中建设期4年、运营期30年。运营期间,政府方与社会资本方风险共担;运营期满后,项目再移交给政府。

  “杭温高铁的建设突破传统模式,实现投融资创新、建设管理创新,为今后类似项目建设提供宝贵经验。”百盛联合杭温铁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盛金介绍,截至12月22日,杭温高铁全线(含一期、二期)累计客发量达132.37万人次。

  客流、商流、物流

  年旅客发送量突破8亿人次,较去年提前40天

  交通基础设施加速融合,拉近时空距离,带动客流商流物流加速流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加速前行。

  出行更便捷,长三角城市之间越来越“近”。

  5月2日,发送旅客378.5万人次;10月1日,发送旅客389万人次。今年,长三角铁路已两次刷新单日客发量历史纪录。

  路网加密,列车飞驰。上海和南京间每天往返列车600余趟,其中动车组列车500余趟,运行时间内平均2.7分钟一趟……截至11月19日,长三角铁路当年旅客发送量突破8亿人次,较去年提前了整整40天。

  平均每天有超200万人次乘坐长三角铁路,相当于一座城市在常态化“流动”。

  流动更顺畅,长三角产业联动愈加密切。

  江苏的江阴市、句容市等地,因沪宁沿江高铁的开通而更紧密地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小朱是一名汽车零部件设计工程师,去年从上海到江阴工作,“我老家在句容。句容以前没有高铁站,从上海回句容,得先坐高铁到镇江,再换汽车,要花3个半小时。”而现在,江阴结束了不通客运铁路的历史,句容也设了高铁站,坐高铁从江阴到句容,最快只要40多分钟,可以当日往返。

  依托完善的交通,长三角构建起一个个产业集群。从芯片、一体化压铸机、电池,到整车生产,各地发挥比较优势,构建起4小时新能源产业圈。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长三角三省一市汽车产量均排名全国前七位。

  运转更高效,物流印证经济活力。

  12月5日,国铁上海局海安物流基地一派繁忙。前11月,基地共发运海铁联运班列2704列,同比增长36.5%,刷新历史纪录。

  “海铁联运班列,作为长江下游与上海港等国际大港之间的‘摆渡桥’,为外贸企业提供了可靠的出口通道。”国铁上海局货运部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前11月,长三角铁路完成海铁联运260.7万标箱,同比增长近20%。

  全国首个跨省域物流降本增效方案——《长三角区域物流提质增效降本行动方案》日前正式印发。打通基础设施网络堵点卡点、提升多式联运衔接效率……未来,长三角物流成本将进一步降低,经济运行效率将进一步提升。(人民日报)

  • 相关阅读
  • 福建五地同步发行“金穗台胞专属卡” 推出在闽台胞综合金融服务方案

      中新网福州12月25日电 (郑江洛)25日,中国农业银行福建省分行首发“金穗台胞专属卡”,并出台支持在闽台胞安居乐业综合金融服务方案。当天,该行在福州台江区、马尾区、连江县,平潭和漳州漳浦五地同时举办首发仪式。 ...

    时间:12-25
  • 《长沙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获批 全面提高城市空间品质

      中新网长沙12月25日电(向一鹏)《长沙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日前获国务院批复。长沙市人民政府25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规划》相关情况。新闻发布会现场。向一鹏 摄  《规划》明...

    时间:12-25
  •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发布五周年“成绩单”:形成154项制度创新成果

      中新网上海12月25日电 (缪璐 谢梦圆)25日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介绍了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以下简称“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五周年建设情况。  2024年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

    时间:12-25
  • 中日高级别人文交流磋商机制第二次会议在北京举行

      中新社北京12月25日电 12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北京同日本外相岩屋毅共同出席中日高级别人文交流磋商机制第二次会议。  王毅说,作为一衣带水的近邻,中日文化相通相近,人民相知相亲,都能识汉字...

    时间:12-25
  • 11月中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3.8%

      中新社北京12月25日电 (记者 阮煜琳)中国生态环境部25日发布全国环境空气质量状况显示,11月,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3.8%,同比上升1.3个百分点。  11月,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

    时间:12-25
  • 国台办发布会:回应两岸旅游、美对台军售等热点

      中新社北京12月25日电 (记者 陈建新 朱贺)2024年国务院台办最后一场例行新闻发布会25日在北京举行,发言人陈斌华就两岸旅游、美国对台军售等热点回答记者提问。  上海方面近日在“双城论坛”宣布推动上海居民赴...

    时间:12-25
  • 国台办:乐见包括上海居民在内的大陆居民早日恢复赴台游

      中新社北京12月25日电 (记者 陈建新 朱贺)国务院台办发言人陈斌华25日在北京表示,乐见包括上海居民在内的大陆居民早日恢复赴台旅游,将积极研究扩大大陆居民赴台旅游。民进党当局应为两岸旅游恢复正常化创造条件,而...

    时间:12-25
  • 微视频|2024·科技创新“年鉴”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  这一年,中国不断刷新科技创新的“成绩单”,持续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的科技动能。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  新动能集聚,新业态涌现,新产业壮大,以科技创新支...

    时间:12-25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李金柱一审被判死缓

      中新社北京12月25日电 (记者 张素)记者从中国最高人民法院获悉,12月25日,广东省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宣判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李金柱受贿一案,对被告人李金柱以受贿罪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

    时间:12-25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