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东西问|江少川:聂华苓这样在文学创作中融汇中西文化

2025-01-07 20:45:37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1月7日电 题:聂华苓这样在文学创作中融汇中西文化

  ——专访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江少川

  中新社记者 韩辉 马海燕

  著名华人作家、翻译家聂华苓2024年10月21日在美国逝世,享年99岁。聂华苓如何在文学创作中融汇中西文化?她在推动中外文学交流中发挥什么作用?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江少川连续20多年在大学讲授聂华苓的文学创作,近日他就此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

聂华苓(前排左一)与参加2022年爱荷华“国际写作计划”的青年华语作家合影。《中国新闻》报受访专家春树供图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您如何评价聂华苓在华文文学中的地位和成就?

  江少川:聂华苓是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海外华人作家与社会活动家,她在文学创作、翻译评论、社会活动与世界文学交流等方面作出重大贡献,被誉为“一个最接近世界的中国灵魂”。

  聂华苓是杰出的小说家,著有长篇小说《失去的金铃子》《桑青与桃红》《千山外,水长流》,中篇小说《葛藤》,短篇小说集《翡翠猫》《一朵小白花》《聂华苓短篇小说集》《王大年的几件喜事》《台湾轶事》。此外,还有散文集《梦谷集》《黑色,黑色,最美丽的颜色》《三十年后——归人札记》等。

  聂华苓的成名作是《失去的金铃子》。她的代表作《桑青与桃红》被列入“亚洲小说一百强”,曾获1990年美国“国家书卷奖”,被翻译为多国文字出版。短篇小说《姗姗,你在哪里》入选多种小说选本与高校教材作品选。聂华苓晚年写作的长篇自传《三生影像》,自叙其一生经历,文字与影像融合,为非虚构文学作品的经典之作,广受海内外读者好评。

  中新社记者:聂华苓如何在文学创作中融汇中西文化?

  江少川:聂华苓在其长篇回忆录《三生影像》的序中写道:“我是一棵树,根在大陆,干在台湾,枝叶在爱荷华。”命运将聂华苓的人生分成了三个部分,她从中国大陆去台湾,又到美国,此后在那里生活超过半个世纪。在文学创作上,她的24部作品用中文创作,写中国题材、讲中国故事,向西方、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展现中国方块字的魅力,让世界了解中国。

  虽然聂华苓写的是中国故事,但吸纳了西方现代手法,《桑青与桃红》就是典型一例。小说在视野、题材、艺术方法上都让人耳目一新,后在英国、匈牙利、荷兰等国翻译出版。在她看来,国外读者在《桑青与桃红》中看到和他们处境相同的“人”——流放的、疏离的“人”。就是在自己的乡土上,在自己的“家”中,“人”也可能自我流放、自我疏离。

  聂华苓是用中英文创作的双语作家,她用英文创作的《沈从文评传》讲述了沈从文从士兵到作家、艺术史家的人生历程,还从美学与艺术的角度,论述了沈从文及其作品对中国文学的独特贡献。她向世界推介中国作家,《沈从文评传》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出版,半个多世纪畅销不衰。

位于湖南凤凰古城中营街10号的沈从文故居。(资料图) 中新社发 任卫红 摄

  聂华苓还翻译过亨利·詹姆斯的《德莫福夫人》、威廉·福克纳的《熊》,她和保罗·安格尔一起把《毛泽东诗词》译成英文,这些双向翻译实践搭建了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

  中新社记者:聂华苓和保罗·安格尔发起的爱荷华(Iowa,又译“艾奥瓦”)“国际写作计划”和“中国周末”,对促进中外文学交流有何意义?

  江少川:1964年,聂华苓应保罗·安格尔邀请到美国,担任爱荷华“作家工作坊”的顾问。1967年,她向保罗·安格尔建议创立爱荷华“国际写作计划”,每年邀请世界范围内的优秀作家赴美访问交流数月,写作、讨论、旅行。

  半个多世纪以来,“国际写作计划”邀请了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名作家、诗人前往美国创作与交流,其中也有来自中国大陆和台湾的作家,包括丁玲、王蒙、白先勇、余光中、莫言、王安忆、迟子建、毕飞宇、苏童、痖弦、林怀民、郑愁予等。

北京王府井新华书店展卖的莫言英文原版图书。(资料图)中新社发 刘关关 摄

  1979年,聂华苓和丈夫保罗·安格尔在爱荷华大学发起并组织第一届“中国周末”,聚集了中美近30位作家。后来越聚越多,有100多位中国作家都去过“国际写作计划”和“中国周末”。“中国周末”这一平台,把海峡两岸及香港作家聚集在一起进行文学交流,这在中国文学史册上值得记上一笔。

  “国际写作计划”和“中国周末”,也为中国作家打开了面向世界的一扇窗口,许多作家借助项目结识了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作家、诗人,激发了他们创作的动力,对推动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接轨、交流与互动具有特别的意义。

  中新社记者:聂华苓的文学遗产对今后华文文学及全球文学的发展有何影响?她的作品和人生对当代年轻作家有何启示?

  江少川:聂华苓的文学成就以及她对世界文学的贡献值得学界和业界认真研究。她的文学作品不仅是华文文学经典,也可以列入世界文学经典之林。聂华苓虽然写的是中国故事、中国人,但从中挖掘的是人类共有的人性,是跨地域、跨文化的读者可以接受并理解的。这源于她的全球视野、博大胸怀与生活经历。

  聂华苓对当代的启示,首先是她的家国情怀、中国情怀。她的小说、传记,包括翻译作品都树立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讲述中国故事的典范。聂华苓视母语为生命,她说:“我的母语就是我的根,是我可以抓得住的根。”她用母语写小说、散文和翻译作品。她多次讲到:“经过了一次又一次的蜕变,离开中国愈久愈远,我也就愈‘中国’。”一位华文作家如果对祖籍国失去情怀,何谈世界性?

  其次是她敬畏文学、用文学写人生、视写作如生命的精神。写作对聂华苓而言是一种精神追求。她的创作态度严谨,每部作品都精益求精,力图经得起时间考验。年过七旬,她还一丝不苟地坚持写自传,反复修改再出修订本。

  最后是她为文学事业奉献一生的使命感。“国际写作计划”几十年如一日,为世界文学交流作贡献,堪称文坛奇迹与壮举,被称为大学教育史上的一次革命。聂华苓夫妇甘愿为此奉献,是受到一种使命感的驱使,是对文学事业深挚的爱。这种胸怀和奉献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完)

  受访者简介:

江少川。受访者供图

  江少川,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主要研究写作学、台港澳文学与海外华文文学。著有《现代写作精要》《台港澳文学论稿》《海外华裔作家访谈录》《海外湖北作家小说研究》《华文文学在场——江少川选集》等,主编《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教程》《高等语文》《写作》等教材、评论集十多部。

  • 相关阅读
  • 司法部谈涉企行政检查:最大限度减少入企检查频次

      中新网北京1月7日电 (孔令佑)中国司法部新闻发言人、法治宣传中心主任费翔红7日在北京表示,针对企业反映较多的多头检查、重复检查等问题,《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要...

    时间:01-07
  • 福建漳州市政协港澳委员:家乡未来发展可期

      中新网漳州1月7日电 (廖珍妹)“香港和澳门可作为漳州实施‘走出去’的重要一环,助力漳州经济社会发展。”6日至8日,福建漳州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举行,前来参会的漳州市政协港澳委员纷纷表示,漳州发展目标清晰明确,未...

    时间:01-07
  • 宜居、宜业、宜游的“宁波故事”

      中新网宁波1月7日电 (钱晨菲)7日,浙江宁波两会召开期间,6位宁波市政协委员亮相“委员通道”,共同讲述宜居、宜业、宜游的“宁波故事”。1月7日,宁波市政协十六届四次会议开幕。 张斌 摄  宜居  2024年,宁波再次入...

    时间:01-07
  • 港澳台侨人士献智献策助力福建泉州产业发展

      中新网泉州1月7日电 (吴冠标)“建议以展会为桥梁‘走出去’,探索在巡展所在地设立‘中国白·德化瓷’推广展示+海外仓中心,展示德化陶瓷文化、讲好泉州故事。”在7日召开的福建省泉州市政协十三届四次全会港澳委员...

    时间:01-07
  • 台湾一男子涉侵犯6童 二审判28年8个月

      中新社台北1月7日电 台北市私立培诺米达幼儿园园长之子及教职人员毛畯珅涉嫌性侵、猥亵、偷拍6名女童,一审判处有期徒刑28年。案件经上诉,台湾高等法院7日二审改判该男子有期徒刑28年8个月,仍可上诉。  综合中央社...

    时间:01-07
  • 大搞“一家两制”!“老虎”与妻子出镜忏悔

      中新网北京1月7日电 7日晚间,电视专题片《反腐 为了人民》第三集《揭开腐败隐身衣》播出,披露了江西省政协原党组书记、主席唐一军案,全国人大财经委原副主任委员、贵州省委原书记孙志刚案等。  唐一军搞“一家两...

    时间:01-07
  • 台湾CPI连续三年超过通胀警戒线

      中新社台北1月7日电 台湾当局“主计总处”7日公布最新物价调查数据,2024年台湾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年增率为2.18%,连续三年超过2%的通货膨胀警戒线。  综合中央社、《联合报》、雅虎奇摩等台媒报道,从单月看,2024年...

    时间:01-07
  • 妻子实控投资34家公司!唐一军大搞权钱交易出镜忏悔“无地自容”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1月7日晚播出电视专题片《反腐为了人民》第三集《揭开腐败隐身衣》。  腐败与反腐败的较量还在激烈进行,必须始终保持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不动摇。近年来,新型腐败、隐性腐...

    时间:01-07
  • 妻儿、兄弟都是他的“收款员” 孙志刚贪腐细节披露→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1月7日晚播出电视专题片《反腐为了人民》第三集《揭开腐败隐身衣》。  公平公正的营商环境,是广大人民的期盼。当前,一些腐败分子为了逃避监督、层层设防,把近亲属或者同学、朋友培植...

    时间:01-07
  • 台胞“组团”登浙江江郎山 祈福新年步步高

      中新网衢州1月7日电(项菁 邱玲玲)“第一次参加大陆的新年登高活动,感觉江郎山非常壮观,每个人都喜气洋洋,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台胞涂丽美说。  近日,2025年全国新年登高健身大会主会场活动在浙江衢州江山市江郎...

    时间:01-07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