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科技赋能,给西安城墙做个“体检”(华夏博物之旅)

2025-01-11 08:32: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游客在陕西西安城墙上骑行。

  本报记者张丹华摄

">

  游客在陕西西安城墙上骑行。
  本报记者张丹华摄

  陕西西安城墙管委会信息中心。

  本报记者张丹华摄

">

  陕西西安城墙管委会信息中心。
  本报记者张丹华摄

  图表数据来源:西安城墙管委会

">

  图表数据来源:西安城墙管委会

  在第四十六届世界遗产大会“面向未来的世界遗产教育——科技、创意与赋能”主题边会上,揭晓了全球世界遗产教育创新案例奖获奖名单。西安城墙“遇见盛唐·探秘城垣:数字科技赋能西安城墙遗产教育系列活动”,凭借其卓越的创新与实践,荣获2024年“全球世界遗产教育创新案例奖——卓越之星”这一殊荣。

  “运用数字化手段,实现文物结构、城墙全域、夯土年轮等可视化、多维度展示,不仅提高了遗产教育活动的趣味性、多样性,更能深化公众对文化遗产的理解和认知。”西安城墙数字产业创新中心总监赵彬介绍,“最小干预”是城墙管理部门秉持的基本原则,多年积累的遗址保护经验借助现代科技手段,西安城墙在文化遗产数字化、智能化保护及管理的道路上探索出了新路径。

  数字化,为城墙保护利用注入源头活水

  端云协同、虚实XR(扩展现实)、人工智能……数字科技正前所未有地渗透到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作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安城墙以数字化为抓手全面推进文物保护管理信息化,为城墙保护和利用注入源头活水。

  西安城墙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中心区域,是在唐代长安城皇城和元代奉元城基础上,在明代扩建而成。位于城墙墙体之内的含光门遗址博物馆,展示了目前唐长安城皇城发掘仅存的遗址,也是唐长安城考古现存的、保存最完好的城门遗址——含光门门道遗址。除此之外,还展示了见证西安城墙、西安城市发展历程的城墙断面遗址,以及体现隋唐长安城水利管网、城市管理理念的隋唐过水涵洞遗址。

  “针对三处土遗址展示,博物馆创新、改进展陈方式,以裸眼3D、多边缘融合、大型沉浸式舞台等数字化技术手段与遗址融合,以故事化、情感化的创意传播营造沉浸式参观体验。”含光门遗址博物馆副馆长杜德新介绍,博物馆将声音、光影、图像、遗址有机结合,利用超高清投影、三维影像等先进技术,勾勒出不同年代的城墙的“年轮”,情景化再现长安城水利系统的先进性,“交叠时空”之感让观众一秒穿越,一键通晓千年文脉。

  城墙底部由夯土筑成,护城河环绕城墙四周。因此,做好护城河的水质、水位监测,掌握其变化,与城墙本体保护息息相关。

  最近,西安城墙的工作人员在护城河里进行了自动驾驶智能清洁船的性能测试。这艘小船不但能够自助巡航清除护城河河面杂物,还能够实时传送多种水质指标到数百米外的城墙数字方舱综合管理平台进行展示。

  在西安城墙数字方舱综合管理平台大厅,自动驾驶智能清洁船所采集的护城河的水质数据,会实时地出现在城墙数字孪生数据模型上。

  监测数据显示,当前护城河部分水质指标和水位都在合理范围内,而这些数据随着汛期雨水增加将产生变化,需加以监测和掌握。此外,遍布西安城墙的3000多个监测点位和1300多个智感设备也会将数据信息及时发送到数字方舱综合管理平台,可以让工作人员直观地看到沉降、裂缝、含水、膨胀等实时数据,以及城墙各段的客流信息,实现文保、防汛、消防等预警事件的有效处理,提高保护水平。

  智能化,为文物修缮保养提供信息支持

  2023年,西安城墙管理部门成功建立了数字孪生数据模型,为了解城墙的健康状况提供了全新的视角。这一模型采用先进的探测手法,让城墙的内部结构清晰可见。通过全身CT扫描,为城墙的文物保护工作提供了更为全面的信息支持。

  “对整个城墙进行一次全身的CT扫描,便于我们在做好整个城墙文化遗产保护的同时,做到心中有数。”赵彬说。

  此外,综合管理平台在聚合数据信息的基础上,还引入了人工智能算法。工作人员正在不断完善相关数据,针对性地开展对人工智能模型的训练。

  “我们现在正在测试的‘文物本体上积水自动告警’这一套AI的算法,就是将图像识别技术,与城墙上的实际诉求进行了结合。”赵彬说。

  工作人员介绍,西安城墙全线现长13.74公里,以前每逢降雨都要投入近百人进行全段巡逻和研判,确保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隐患,清除积水。而实现人工智能积水识别后,不但能够降低人力投入,还可在第一时间发现隐患点的准确位置,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我们把监测、勘察、物探,以及后边的修缮、日常保养、专业检修融合形成一个体系化的闭环,这样使保护工作从过去抢救式的转变为预防性的。”赵彬说。

  《 人民日报 》( 2025年01月11日 07 版)

  • 相关阅读
  • 200秒回顾歼-20战机14周年精彩航迹

      歼-20代号“威龙”,是我国自主研制的具备高隐身性、高态势感知、高机动性等能力的第五代制空战斗机。今天是歼-20战机首飞14周年。14年前的今天,2011年1月11日,中国第...

    时间:01-11
  • 中国海警局与印度尼西亚海岸警卫队首次高级别会晤在京举行

      中新社北京1月11日电 (记者 阮煜琳)中国海警局11日消息,应中国海警局邀请,1月7日至11日,印度尼西亚海岸警卫队伊尔万西亚海军中将率代表团来华访问。  其间,中国海警局局长郁忠与伊尔万西亚海军中将在北京共同主持...

    时间:01-11
  • 英学者:利用南海问题挑动对立对抗对国际秩序产生严重消极影响

      中新社北京1月11日电 题:英学者:利用南海问题挑动对立对抗对国际秩序产生严重消极影响  中新社记者 曾玥  自2009年起,英国国际法专家、北京大学法学院访问教授安东尼·卡蒂(Anthony Carty)历时多年在英、法、美...

    时间:01-11
  • 车窗内外,流淌的生活(文思)

      一天晚上,在上海西郊某个酒店门口,一位大哥上了我的出租车,目的地是不远处的江桥批发市场。晚上到凌晨,是这座大型的蔬菜批发市场最忙碌的时间,但是大哥并没有下车,而是让我到周围的街道转悠,并嘱...

    时间:01-11
  • 社会治安形势持续保持平稳

      本报北京1月10日电 (记者张天培)记者从公安部10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4年,全国刑事案件同比下降25.7%,治安案件同比基本持平,社会治安形势持续保持平稳。全国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总体平稳,连...

    时间:01-11
  • 数字助力,将南京城墙搬上“云端”(华夏博物之旅)

      位于江苏南京中华门瓮城东侧的南京城墙。  图为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提供">  位于江苏南京中华门瓮城东侧的南京城墙。  图为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提供  江苏南京城墙博物馆内展出...

    时间:01-11
  • 鄂尔多斯盆地泾川地区发现特大型铀矿

      本报北京1月10日电 (记者常钦)记者从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获悉:日前,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联合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中国核工业地质局等单位,在鄂尔多斯盆地泾川地区取得铀矿找矿...

    时间:01-11
  • 科技赋能,给西安城墙做个“体检”(华夏博物之旅)

      游客在陕西西安城墙上骑行。  本报记者张丹华摄">  游客在陕西西安城墙上骑行。  本报记者张丹华摄  陕西西安城墙管委会信息中心。  本报记者张丹华摄">  陕西西安城墙管委会...

    时间:01-11
  • 第三轮第三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完成督察反馈

      本报北京1月10日电 (记者寇江泽)1月9日至10日,第三轮第三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分别向江苏、安徽、四川、贵州4省,以及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中化控...

    时间:01-11
  • 量子计算,未来不可限“量”(瞰前沿)

      图①: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  孙 超摄  图②:量子芯片封装盒。  本报记者 徐 靖摄  图③:科研人员在量子芯片生产线操作。  本报记者 徐 靖摄  图④:“本源悟空”机群...

    时间:01-11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