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古韵纱灯 匠心守护(传承)

2025-01-12 08:13: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冬日午后,阳光明媚,趁着天气晴好,张振祥(上图,赵帅杰摄)快步走进村中图书馆,继续纱灯的制作。在其一旁,几盏清代同治年间的古纱灯惹人注目,木制的灯架约半米高、一尺宽,灯体中空,底部带有挂饰,四周罩着薄如蝉翼的绢纱,时隔百余年,纱上的彩绘依然鲜艳夺目、栩栩如生。

59岁的张振祥是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河口镇河口村人,是甘肃省级非遗项目兰州灯火(西固灯火)市级传承人。“瞧!纱上抹有鱼胶,这是为了方便在纱面作画。”张振祥说,绘画的颜料都由天然矿石加工而成,色彩纯正、不易褪色。

旧时河口地区作为陇上水陆交通枢纽,码头贸易繁荣、商品经济活跃。清中叶以后,河口兴起制纱灯、挂纱灯的习俗。“最经典的纱灯当数羊油灯,夜晚掌灯后,灯影须臾闪烁,风吹灯动,画上人物摇曳生姿,是纱灯最美的时刻。”张振祥说。

由于战乱和时代变迁,古纱灯淡出人们视野。“2011年,村中腾挪祠堂,我们在木箱中发现祖辈收藏的20余架古纱灯,并进行抢救性保护,做数字化留存。”张振祥回忆。不仅如此,他还决定复原纱灯,留住这项传统手艺。

翻阅古籍、查找资料、外出学习,张振祥拆卸古纱灯进行研究,从制架到作画,一点点探索,终于摸清“套路”。

“古纱灯集木工、雕工、漆工和绘画艺术为一体,制作考究、步骤繁多。”张振祥说,古纱灯的灯架由榫卯结构有机连接,不用一颗螺丝钉,因此每一步都要求均匀准确,容不得半点马虎。

记者凑近细瞧,发现无论是凸出的榫,还是凹进的卯,都上宽下窄,往下一摁严丝合缝,向上一提又便于拆卸。“正是由于纱灯灯架的‘重重机关’,复制起来耗时费工,即使是熟练木匠,往往也需两三天才能制作完成。”张振祥说。

随着研究的深入,张振祥复原的纱灯种类越来越多,既有用楠木制作的传统纱灯,可装可拆,能反复使用;也有仿制的六角形雕花宫灯;还有逢年过节时村民家门前悬挂的方框灯,灯面上可以题诗作画。画面不仅传承古纱灯原有的艺术风格,还不断注入当代审美,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团结、剪纸文化等元素展现在纱灯上。

凭借复原古纱灯的“绝活”,张振祥入选甘肃省“乡村工匠”。在他带领下,周边有10多名村民陆续掌握了古纱灯的制作技艺,有些还获得“非遗传承人”称号。这些年,利用空闲时间,张振祥时常走进乡村中小学校,开展课后延时服务,指导学生制作纱灯。

“兰州灯火(西固灯火)的传承和发展,须以保护为前提。”张振祥说。如今,他会定期把古纱灯拿出来检查,查看有没有虫蛀、受潮,“这些原汁原味的古纱灯已有上百年历史,拥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和魅力,不光要让我们这一辈能看到,更要让古老的纱灯和它的制作技艺传承下去。”

《 人民日报 》( 2025年01月12日 07 版)

  • 相关阅读
  • 阿联酋春节庆祝活动陆续开展 总台春晚宣传片亮相阿最大室内演出场馆

      当地时间11日晚,2025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宣传片在阿联酋迪拜市中心的“城市漫步”场馆播出。这是总台春晚宣传片首次亮相阿联酋最大的室内演出场馆,也拉开了总台蛇年春晚在阿联酋系列宣传推广活动的序幕...

    时间:01-14
  • 创新的中国大步向前(创新谈)

    展望未来,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我们有底气、有信心 回望刚刚过去的2024年,科技创新为奋进中国留下一个个难忘的瞬间。嫦娥六号首次月背采样,中国探月工程书写新的里程碑...

    时间:01-13
  • 多把“尺子”量人才(科技视点·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徐爱国(左一)指导作业队土壤采样流程规范。  中国农科院资划所供图"> 徐爱国(左一)指导作业队土壤采样流程规范。 中国农科院资划所供图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建立以创...

    时间:01-13
  • 金融租赁多举措服务“三农”(财经眼)

      在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推动下,不少金融租赁公司开始大力拓展农机租赁业务。图为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东双沟镇张庄村阅湖农场,果农在遥控操作多功能智能无人驾驶旋耕机。  刘 彬摄"> 在...

    时间:01-13
  • 推动科技与金融“双向奔赴”(财经故事)

    激光束照射下,厚达三四十厘米的钢板火花飞溅,被激光这把“最快的刀”精准地切割成各类高端船舶零件。湖北华工法利莱切焊系统工程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作人员正在调试大幅面坡口厚板激光切割智能装...

    时间:01-13
  • 携手科考 深化交流

      “蛟龙”号结束下潜作业返回“深海一号”船。  图为新华社记者王聿昊摄"> “蛟龙”号结束下潜作业返回“深海一号”船。 图为新华社记者王聿昊摄   中外科学家在“深海一...

    时间:01-13
  • 粤鄂间开出今年首趟返乡专列

    1月12日6时32分,G1136次列车从广州南站发车,载着700余名在珠三角地区经商、务工的湖北荆门籍人员返乡,13时33分,列车准时抵达湖北荆门西站。这是广东省和湖北省间2025年首趟免费高铁返乡专列。 “这...

    时间:01-13
  • 我国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饲料配方工业软件

    本报北京1月12日电 (喻思南、高鸽)国产化“中农科·龙腾”饲料配方工业软件近日在北京发布。该软件由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联合塬数科技(无锡)有限公司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填补了国内空白,打破...

    时间:01-13
  • 青海摸清“沙戈荒”发电潜力(美丽中国)

    核心阅读 2024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快“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建设。近年来,青海在加强“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同时,大力发展光伏产业、推动光伏治沙,让曾是不毛之地的戈壁荒滩成为光伏...

    时间:01-13
  • 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数据库上线

    本报北京1月12日电 (记者寇江泽)生态环境部与国家统计局联合牵头建设的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数据库(以下简称“因子库”)第一版近日正式上线运行。 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是核算碳排放的重要参数,发布和...

    时间:01-1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