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嫦娥六号带回的样品,让我们发现了月球背后的新秘密……

2025-01-14 16:51:01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去年6月,我国嫦娥六号任务实现了人类首次从月球背面采样,成功带回了1935.3克的珍贵样品,为开展月背相关研究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半年多时间过去了,我国科学家在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取得了哪些新发现?

  在嫦娥六号取回的月背样品中,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申请到了其中的16克,组织上百人科研队伍开展多领域的分析研究。记者在离子探针实验室看到,科研人员正与时间“赛跑”,紧张有序地对月壤进行检测分析。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李秋立:嫦娥六号样品从月球的背面采回,是全世界独一份,全世界都想知道它的信息。这是国家航天人经过长期奋斗拿回来的样品,交到你手上,你就得往前冲,尽快地把它做出来,带来对月球演化独一份的新的知识。

  108颗玄武岩颗粒

  首次揭示月背火山活动历史

  玄武岩是岩浆活动的产物,携带着火山活动的关键信息。拿到嫦娥六号月壤样品后,李秋立及合作团队从中挑选出了首批108颗玄武岩岩屑颗粒,他们的目标是尽快获取每一个颗粒的年龄信息。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李秋立:我们要在里边首先找到记录时间的小矿物,找出来之后变成离子激发出来,它这里边哪是定年矿物呢?要把它放到最小的这一颗白点,是定年矿物。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李秋立:在这个800×800微米里边找个2×2微米的一个小颗粒,在这么小的范围可以激发它的,目前只有离子探针技术,我们进行了长期训练,可以把它做到更小的范围内测得更准的数据。

  借助离子探针这个“元素侦探”,短短3个月时间里,李秋立及相关合作团队顺利完成了对108颗玄武岩岩屑的年龄分析,成功获得了新发现,并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李秋立:108颗岩屑颗粒发现绝大部分都是28亿年的,其中有一颗42亿年的玄武岩岩屑非常特殊,目前是嫦娥六号返回样品里最老的玄武岩,所以月球背面的岩浆活动,持续了至少14亿年,月幔的深部的性质在这段时间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是我们通过这份样品首次揭示出来的。

  专家介绍,月球具有“二分性”,正面和背面存在诸多不同,为什么月球上90%以上的玄武岩都分布在正面,而背面却很少?目前已知月球正面的火山活动最早可追溯至40亿年前,最晚在1.2亿年前仍有小规模的火山喷发,那月球背面情况如何?这些都是科学界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我国科学家基于嫦娥六号玄武岩颗粒的研究成果是人类首个关于月背火山活动的认知,为了解月球演化历史提供了独特的视角与关键科学证据。未来,随着嫦娥六号月球样品的进一步研究,更多月背之谜也有望被解开。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李秋立:42亿年的这颗玄武岩岩屑,它具有特别特殊的特征,我们正在对这颗样品进行更深层次挖掘,我觉得可能给出有启示意义的一些关键信息,改变或者增进一些对月球演化的认识。

  4颗玄武岩屑

  首次揭秘月背古磁场信息

  根据目前的研究,嫦娥六号采回的玄武岩主要喷发年龄为28亿年,这个时间正处于月球磁场演化的关键时期。地球磁场像保护伞一样包裹着地球,屏蔽宇宙射线,保护地球的大气和水等宜居要素,形成适合生命繁衍的环境,月球也曾有过与地球类似的磁场,通过研究,科学家有哪些关于月球磁场的新发现呢?

  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古地磁实验室,记者近距离看到了这些来自几十万公里之外月球背面的“土特产”。

  总台央视记者 任梅梅:嫦娥六号从月球背面取回的珍贵月壤样品,细如粉末,平均直径只有几十微米,科研人员就是要从这样的月壤样品中挑选颗粒比较大的岩屑来进行月球磁场的研究。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 蔡书慧:我们挑出来的4颗毫米级的玄武岩岩屑的研究,发现月球在距今28亿年的时候具有一个磁场,而且它的磁场有增强的趋势。

  专家介绍,此前的研究表明,和地球类似,月球曾经也存在过全球性的磁场,但这个磁场目前已不存在,它消失之前究竟经历了哪些变化过程,还没有科学的答案。通过高灵敏度的超导磁力仪,科研人员在挑选出的4颗毫米级的玄武岩岩屑上不仅首次获得了月背的古磁场信息,还填补了月球古磁场记录中长达十亿年的数据空白。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 蔡书慧:距今30亿到20亿年之间以前是没有数据的,完全是空白,不知道这一段磁场是怎么变的,以前的研究认为,月球磁场在距今31亿年左右有一次剧烈下降,下降之后可能一直处于一种非常低能量的状态,我们这个发现跟之前的认识不太一样,发现它在28亿年的时候出现了一个回弹,这说明它可能下降了之后还有波动、有回升。

  除了嫦娥六号月球样品,我国科学家对嫦娥五号月壤的研究也在持续进行,并且日前又有了新的发现,成功获得了月球20亿年前的磁场信息。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 蔡书慧:发现距今20亿年的时候,也就是月球演化的偏中后期,它还存在一个非常弱的磁场,大概强度是2到4个微特,不到现今地球磁场的10%,这说明在距今20亿年的时候,月球的内部可能还是有一定的活力的,也存在一定的热对流或者热交换。

  嫦娥五号和嫦娥六号样品的研究成果进一步丰富了对月球不同时期磁场及其内部活动状态的认识,人类对于月球越来越多的传统认知正不断被刷新。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 蔡书慧:嫦娥五号样品是20亿年的玄武岩,然后嫦娥六号样品是28亿年,28亿年发现月球磁场在下降之后。有一个回弹,20亿年又降得非常低,这是在一个演化序列上,我们这两项研究放到一起,刚好描绘了月球磁场的一个变化过程。未来我们接着从月壤中挑其他的颗粒,希望通过挑选里边不同时间的样品来继续扩充月球时间演化方面的信息。

  月球研究加速向前

  探索月球演化奥秘

  我国月球样品研究不断取得原创性突破,丰富着人类对于月球演化的认识。新的一年,围绕这些珍贵的月球样品,我国科研人员还将进行哪些方面的攻关,有望揭开哪些谜团?

  中国科学院院士吴福元表示,我国对月球样品进行大规模研究是从嫦娥五号开始的,虽然起步较晚,但短短几年时间进步飞速,一项项原创性重大突破,不仅是我国航天事业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也是我国科研实力不断提升的有力证明。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吴福元:嫦娥五号、嫦娥六号落月点都是以前人类探索月球的时候没有经过的地方,所以说样品本身就代表了一个科技的制高点,给出了我们以前完全不同的一些画面。我们的分析技术有很大的进步,比如我们现在甚至可以在微米的尺度上来做岩石的分析,我们可以通过毫克级样品获得它的磁场强度,我们国家整个的科研人员攻关了20年左右的时间,才取得这样的一些可能。

  截至目前:

  我国已向47个单位分发了289份共计85.5克嫦娥五号月球样品,

  向12个单位分发了16份共计37.1克嫦娥六号月球样品。

  利用最新分发的嫦娥六号月球样品,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和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还在月背样品特征、月球演化活动等领域取得一批重要成果。2025年,更多月壤研究项目正在陆续部署和开展,各项研究加速向前,有望帮助我们认识一个“全新”的月球。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吴福元:我们还要对这些月球样品的物性做很多方面的一些工作:

  嫦娥六号样品和嫦娥五号相比,比较粘,我们一直到现在都还没有完全破译;

  我们还要研究这些样品太空里面的风化特征,它原来是一个岩石,它被破碎,一直破碎到只有几十、几百微米的大小,这个过程是什么样的过程;

  月壤是不是有水,是不是将来月壤可以作为材料给月球基地的建设;

  还有月球的一些资源的问题。

  我们要抢占制高点来产出更多、更重要的学术成果。

  我们将来还有嫦娥七号、嫦娥八号,相信随着这些任务的进行,中国人对月球形成演化的认识会更加提高,所以一个新的、更加辉煌的“嫦娥时代”会跟着来临。

  (总台央视记者 帅俊全 任梅梅 黄一宸 苗毅萌)

  • 相关阅读
  • 中国“两高”将加大力度惩治知识产权侵权行为

      中新社北京1月14日电 (记者 张素)近年来,中国知识产权审判取得长足发展。全国高级法院院长会议、全国检察长会议13日同期举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在部署今年工作时均要求加大力度惩治侵权行为。  数据...

    时间:01-14
  • 事关校园食品安全,五部门联合印发通知

      中新网1月14日电 据“市说新语”微信公众号消息,近日,国务院食安办联合教育部、公安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食品安全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聚焦校园食品安全主体责任、...

    时间:01-14
  • 北京面向民间资本推介的重大项目总投资将不低于2000亿元

      中新网北京1月14日电 (记者 杜燕 陈杭)2025年,北京将全方位扩大内需,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以增强经济增长稳定性。其中,持续激发民间投资活力,面向民间资本推介的重大项目总投资将不低于2000亿元。  1...

    时间:01-14
  • 中国科技馆特效影院2024年观众量超106万人次 较2023年增长4.4%

      中新网北京1月14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科技馆1月14日发布消息说,截至2024年底,该馆特效影院2024年全年共放映影片60余部、5594场,服务公众1065367人次,较2023年增长4.4%。  这一数字不仅再居全国电影院观影人次之...

    时间:01-14
  • 春运首日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超1.7亿人次

      中新网1月14日电 记者从交通运输部获悉,来自2025年综合运输春运工作专班数据显示,预计2025年1月14日(春运首日,农历腊月十五),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17239万人次,其中,铁路客运量1030万人次,公路人员流动量15952万人次(...

    时间:01-14
  • 两岸“小三通”增班次开启春运模式

      中新社福州1月14日电 (记者 闫旭)2025年春运首日,福州港黄岐客运站人来人往,旅客们排队等待通关。第一次来大陆的台胞陈先生一下船就到福州边检站快捷通关备案采集室办理手续。“之前没来过大陆,但是家里人告诉我办...

    时间:01-14
  • 中粮集团有限公司原副总经理周政一审获刑12年

      2025年1月14日,山西省运城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宣判中粮集团有限公司原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周政受贿、贪污、国有公司人员滥用职权一案,对被告人周政以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七年,并处罚金人民币四十万元;以贪污罪判处...

    时间:01-14
  • 北京将推动“新两翼”建设 谋划建设北京一雄安人才科创走廊

      中新网北京1月14日电 (记者 陈杭 徐婧)今年,北京将加快构建现代化首都都市圈。编制出台现代化首都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建立互联互通综合交通网络,加快轨道交通平谷线建设,实现承平高速建成通车。推进京津冀智能网...

    时间:01-14
  • 国务院任免国家工作人员

      中新网1月14日电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网站消息,国务院任免国家工作人员。  任命张俊为中央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主任。  免去郝书辰的中央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主任职务;免去黄...

    时间:01-14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