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三问经济全球化(寰宇平)

2025-01-17 08:38: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前进的必由之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各国既要有认清大势的智慧,也要有趋势而行的决心和信心,携手推动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

“世界到底怎么了?”一个困扰许多人许多年的问题,答案各不相同,有的人将其归咎于经济全球化。

2017年1月17日,习近平主席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上发表题为《共担时代责任  共促全球发展》的主旨演讲。这篇被国际舆论界誉为“冬日里的暖阳”的重要演讲,廓清迷雾,指出把困扰世界的问题简单归咎于经济全球化,既不符合事实,也无助于问题解决,强调要适应和引导好经济全球化,消解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让它更好惠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

8年来,国际社会围绕经济全球化的讨论也不断增多。在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足、保护主义威胁上升、全球贫富差距拉大的当下,国际社会有关经济全球化的问题主要有三个:经济全球化停滞或倒退了吗?如何看待经济全球化遭遇的逆风和回头浪?如何化解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问题和挑战?

(一)

经济全球化并未陷入停滞,更没有被逆转,而是在逆风之中继续发展。

贸易是衡量经济全球化运行状况的重要指标。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发布的《全球贸易最新动态》显示,2024年全球贸易额预计达到33万亿美元的历史新高,同比增长3.3%。全球贸易展现强劲韧性,尤其是数字贸易、服务贸易等日趋活跃。

尽管单边主义、保护主义蔓延,个别国家热衷于搞“脱钩断链”“小院高墙”,但从世界整体格局看,各国企业依旧在遍布全球的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中共生共荣。根据《世界开放报告2024》,近年来全球价值链保持总体扩张趋势,数字化、绿色经济、服务业正在推动全球开放进程。

人类依旧生活在经济全球化塑造的世界之中。全球物流巨头敦豪集团和美国纽约大学以贸易、资本、信息和人员流动数据为基础,计算了反映全球化进程的综合指数。从2001年以来的变化看,该指数近年来维持25%左右的最高水平。敦豪快递负责人约翰·皮尔逊表示:“这一最新发现明确反驳了全球化正在逆转的观点。全球化深刻重塑了我们的世界,仍然蕴含进一步发展的巨大潜力。”

从政策取向看,所谓经济全球化“休克论”“停滞论”同样不成立。《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高质量实施正在给地区国家带来巨大发展红利,《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不但没有因个别国家退出而式微,反而吸引更多国家加入。非洲各国加快自贸区建设步伐,《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协定》去年在南非、加纳和肯尼亚等多个国家实施。2024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3.0版谈判实质性完成,中国与秘鲁签署自贸协定升级议定书,中国—新加坡自贸协定再升级。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就支持多边贸易体制、推进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等形成重要成果共识。放眼全球,推动开放发展的政治共识与政策举措不断增多。

“全球南方”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体系的作用不断上升。根据《世界开放报告2024》,2008年至2023年,发达经济体开放指数下降7.7%,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开放指数上升5.0%。2023年,金砖国家开放指数同比提高0.5%,比2008年提高8.0%。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发布的最新《世界投资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外商直接投资流量中,发展中经济体占比65%。全球南方国家日益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

经济全球化正遭遇逆风和回头浪,这是事实,但逆风和回头浪阻挡不了经济全球化大势。

江河九曲,终将入海。历史上,两次世界大战让全球经济陷入混乱,跨国贸易路线被切断,国际合作机制崩塌。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冷战对抗,让世界分裂为壁垒分明的两个阵营,经济交流受阻,资源流通不畅。然而,从历史的长周期看,这些都没有阻止世界重回经济全球化的轨道。究其根本,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是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

当前的经济全球化逆风是少数国家国内政治转向的产物,并不意味着经济全球化促进全球福祉这个根本逻辑发生了改变。世界贸易组织的数据显示,1996年至2021年,贸易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占比越高,中低收入经济体的经济增长就越快。这充分表明,开放是一个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经济全球化虽然动力和阻力胶着,但动力仍然胜过阻力。当前世界经济数字化、绿色化、智能化进程不断加快,为经济全球化再度加速蓄积了强劲动能。全球电子商务快速发展,海外仓建设方兴未艾,是数字贸易大潮的一个缩影。据世界贸易组织统计,2023年全球数字化交付服务出口额4.25万亿美元,同比增长9%,占全球服务出口的54.2%,规模再创历史新高。绿色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共识,世界经济“含绿量”不断提升,开放合作机遇不断涌现。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容量同比增长50%,绿色债券销售额增长超过10%。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和自动驾驶技术的进步,正在促进全球汽车产业的新一轮深度合作。正如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主任马克·伦纳德所指出的,由于能源和技术的加速变革,世界正经历“再全球化”而非“去全球化”。

(三)

经济全球化正处在新的十字路口,善加引导、趋利避害,才能健康发展、行稳致远。

“就实现包容性而言,保护主义既不高效,也不划算,更多更好的贸易才能让更多民众和地区融入全球经济的主流。”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伊维拉指出。《2024世界贸易报告》警示,保护主义加剧可能使缩小贫富差距的进程倒退30年。联合国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近都警告,提高关税可能影响全球经济增长。各国特别是主要经济体必须坚持开放发展大方向,抵制保护主义,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体系。

解决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问题,关键是要推动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解决好资源全球配置造成的国家间和各国内部发展失衡问题,让不同国家、不同阶层、不同人群都能参与并享有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使发展既充分又平衡,才能推动经济全球化进入更有活力、更加包容、更可持续的新阶段。这需要各国政府展现智慧和行动力。正如世界经济论坛主席施瓦布曾指出:“当今领导人面临的挑战和责任是,既要对抗贸易保护主义,又要让贸易成为包容性增长的原动力。”推动经济全球化普惠包容发展的进程也许不会很顺利,也许无法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各方要始终保持“行则将至、做则必成”的信心。

中国走的就是一条在开放中谋求共同发展的道路,参与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中国的发展,也给其他国家带来了广阔发展机遇。中国的发展证明,推动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能够促进各国共同发展。这是中国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有序扩大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体系的原因。

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前进的必由之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各国既要有认清大势的智慧,也要有趋势而行的决心和信心,携手推动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

《 人民日报 》( 2025年01月17日 03 版)

  • 相关阅读
  • 保供一线探“新”意(新春走基层)

      图①:山东海阳市居民在家中享受“暖核一号”的清洁供暖。  聂东磊摄  图②:黑龙江绥滨县居民毕阿姨在超市挑选蔬果。  本报记者 方 圆摄  图③:在四川永辉供应链产业园,货物通过自...

    时间:01-17
  • 在“幸福里”遇见幸福(民生改善在身边)

    早上8点半,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勐遮镇村民邵江丽来到离家不远的种植基地开始工作。下午6点下班后,邵江丽去幼儿园接孩子回家。“多亏了‘幸福里’社区给介绍的这份...

    时间:01-17
  • “世界市长对话·南宁”聚焦城市开放与合作

    本报南宁1月16日电 (记者赵益普、李晨、庞革平)以“共建中国—东盟友好家园:城市开放与合作”为主题的“世界市长对话·南宁”活动16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开幕。来自中国、柬埔寨、印度尼西亚...

    时间:01-17
  • 贵州奋力跑好历史的接力棒

      遵义会议会址。  苏 海摄(人民视觉)"> 遵义会议会址。 苏 海摄(人民视觉)   贵州长征文化数字艺术馆外景。  贵州省委宣传部供图"> 贵州长征文化数字艺术馆外景。 贵州...

    时间:01-17
  •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斯里兰卡民主社会主义共和国联合声明

    一、应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邀请,斯里兰卡民主社会主义共和国总统阿努拉·库马拉·迪萨纳亚克于2025年1月14日至17日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 二、访问期间,习近平主席同迪萨纳亚克总统举行会谈,...

    时间:01-17
  • 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手环)购新补贴将实施

      本报北京1月16日电 (记者王珂)商务部16日召开的手机等数码产品购新补贴组织实施工作专题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流通发展司司长李佳路介绍,近日,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印发了《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手...

    时间:01-17
  • 全国采集医保药品耗材追溯码超158亿条

      本报北京1月16日电 (记者杨彦帆)记者从国家医保局获悉:国家医保局从2024年4月开展医保药品耗材追溯信息采集工作,截至目前,追溯码数量达158.06亿条,定点医药机构(医院、药店)接入数达88.09万家、接...

    时间:01-17
  • 走好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权威发布)

      1月16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中外记者见面会,邀请5位在第四十七届世界技能大赛上获得金牌的选手代表,围绕“技能成才 技能报国”与记者分享成长故事。2024年9月,在第四十七届世界技能大赛上,中国代表...

    时间:01-17
  • 全国已建成工会驿站18.61万个(新数据 新看点)

      本报北京1月16日电 (记者易舒冉)记者从全国总工会了解到,截至2024年底,全国已建成工会驿站18.61万个,覆盖服务职工群众1.93亿人、日服务230.97万人次,全年累计服务职工群众约8亿人次。其中,建成智...

    时间:01-17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