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重庆两会观察:如何实现城乡融合乡村振兴?

2025-01-20 10:54:29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重庆1月20日电 (记者 刘相琳)19日,正在举行的重庆两会上,乡村全面振兴成为讨论热词之一,如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多名政协委员给出自己的建议。

  重庆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城乡差距与区域差距交织叠加,城乡二元结构较为明显,如何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共同繁荣,是当地主政者的“必答题”。

  “榨菜+”让“青疙瘩”变成“金疙瘩”

  地处渝东新城的重庆涪陵,因其独特的气候条件,孕育出涪陵榨菜这一特色优势产品,被誉为“中国榨菜之乡”。2020年以来,重庆逐渐形成以涪陵区为核心区,长寿区、武隆区、南川区、丰都县和垫江县共6个区县的涪陵榨菜品牌种植区,获批长江上游榨菜产业集群。

  “榨菜已成为重庆一个具有特色优势的富民产业。”重庆市政协委员、涪陵区水利局局长刘彩说,近年来,当地深挖榨菜产业潜力,打造“榨菜+”发展模式,围绕榨菜产业打造现代农业科普教育基地、观光体验示范园等特色项目,建成榨菜主题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推动多业态深度融合、协同发展、整体跃升。

  在涪陵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核心区的二渡村,种植青菜头3000余亩,将榨菜文化与田园风光相融合,发展“榨菜+乡村旅游”“榨菜+科普研学”等业态,带动村集体经济收入210万元以上。

  当前,重庆正着力推进榨菜高质量发展,加速打造全球泡(榨)菜出口基地。刘彩说,未来,当地将继续走好“科创+”“绿色+”发展路子,推动榨菜产业向品种多样化、种植机械化、加工智能化、产品多元化、品牌国际化发展,让更多民众参与到榨菜产业高质量发展中来,把“青疙瘩”变成含金量更足的“金疙瘩”。

  现代养蚕工厂模式为传统产业插上腾飞翅膀

  以前,种桑养蚕一直是依靠传统方式进行。面对土地和劳力制约,养蚕有没有可能实现工业化?重庆市政协委员夏庆友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夏庆友是西南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生物学研究中心主任,他和团队开展蚕学研究近40年。如何将研究成果有效地应用于实际产业中,支撑乡村振兴,是当前他最为重要的工作之一。

  2020年,夏庆友的团队成功研发了一套全自动化养蚕系统,从饲料加工、养蚕添食,到除沙、上蔟收茧,全部流程都实现机械化,还能初步利用大数据进行智能决策。依托该系统,夏庆友的团队在重庆永川仙龙镇建起一座高标准的现代化蚕桑基地。

  经过两年建设,该基地建成近1000亩的现代化桑园,建立了高密度饲料桑种植模式及数字化桑园管理系统,配套桑叶全程机械化采收、烘干及加工技术体系,实现了桑园信息化、智慧化管理。该基地的养蚕工厂于2023年底建成,4000平方米的现代化蚕工厂正式投入运行,当年投产就获得了成功。

  夏庆友说,期待这个现代养蚕工厂模式能彻底改变传统养蚕业的运作方式,为重庆乃至全国现代蚕桑产业带来革命性变化。

  “万企兴万村”绘就乡村振兴美丽画卷

  “‘万企兴万村’,我们是践行者,也是获益者。”重庆市政协委员、重庆黄花园酿造调味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鄂峤说,在“万企兴万村”行动中,她所在的企业与重庆涪陵区新妙镇郑家村、玉泉村合作大豆种植及深加工项目,带动1000余户农民年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同时企业获得了优质原料,实现了“双赢”。

  据介绍,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以来,重庆提出“‘万企帮万村’成果巩固拓展”“城市工商资本下乡”“回报家乡”“消费帮扶”“支部联建”“齐鲁民企巴渝行”等六大活动,系统推进全市“万企兴万村”行动。

  与此同时,当地政府持续制定出台支持服务民营企业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的政策措施,仅2024年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就围绕特色产业、科技助农、消费帮扶等方面出台82项衔接“万企兴万村”行动的政策。

  重庆“万企兴万村”行动实施3年以来,当地参与民企数量、帮扶村庄数量、实施项目数量分别从2022年的5087个、3645个、5836个增加到2024年的11178个、5919个、13146个。民营企业通过产业投资、科技助农、公益捐赠等多种方式,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和资源。尤其是不断探索构建利益共享、发展共赢的村企合作机制,激活了农村土地、劳动力的价值,有力推动了村集体和农户增收。

  鄂峤认为,在重庆打造“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区”中,“万企兴万村”行动还将焕发更大活力、承担更大使命,支持更多民营企业深度参与乡村振兴,为推动乡村产业发展、科技强农兴农和农民增收致富作出更大贡献,希望广大民营企业加入到“万企兴万村”行动中来。

  数字技术成为农业增产增收新养料

  如今,数字化发展迅速,已成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突破口。过去一年,重庆深入挖掘数字技术潜能,精准赋能广泛的应用场景,“数字乡村”发展水平达43%,位居西部第一。

  重庆潼南区是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拥有丰富的应用场景,乡村振兴(重庆)数字产业研究院在潼南设立了渝西分院,并派出20余位数字技术专家进行驻地服务,与当地一起探索数字化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

  在潼南区太安镇奉民菜园里,挂着一串串科技满满的“小番茄”。地里的传感器能精确感知土壤湿度和肥力,当湿度或肥力低于或高于设定值时,水肥灌溉系统会自动启动或停止,确保小番茄生长始终处于最佳条件,大大节约了水肥资源和人力成本。通过数字化技术赋能,该菜园相较传统方式节约水肥30%至50%,原来10个人的工作仅需1人就可完成。

  数字赋能的场景不止于此,潼南还实现了对全域260万个地块、27个土地图层、35亿个地块属性数据无缝叠加及智能分析。这块田是谁的?种的什么?长势怎样?如何增产?动动手指就清清楚楚,实现全流程一屏掌控。

  重庆潼南正在发生的这些,仅是数字化赋能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重庆巴南区天星寺镇用“四联共治·数字赋能”乡村治理模式,绘就了一幅乡村善治共富新画卷;重庆开州区打造农业数字化综合体系,科技加持让一个个蔬菜大棚变身超级工厂;重庆酉阳县利用数字技术实时收集稻田生长、蟹田养殖、直播销售等数据,不断提升稻米品质……

  在六届重庆市政协常委、乡村振兴(重庆)数字产业研究院董事长吴在学看来,数字化赋能乡村振兴征程中,央国企更应发挥在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变革引领、高端人才汇集、发展成果共享等方面的独特优势,让乡村振兴有“智”又有“质”,让广大农民有扎实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在19日举行的重庆市人大六届三次会议开幕会上,重庆市政府市长胡衡华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2025年,重庆将聚力打造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区,在推动大城市带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发展上探索新路子。(完)

  • 相关阅读
  • 生态环境部解读《关于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的实施意见》

      中新网1月20日电 据生态环境部官方微博消息,​​近日,《关于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的实施意见》《美丽城市建设实施方案》《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三个文件相继印发实施,美丽中国建设“1+1+N”的实施体系不...

    时间:01-20
  • “新八级工”制度在粤落地扎根 技能人才更有盼头

      中新网广州1月20日电 题:“新八级工”制度在粤落地扎根 技能人才更有盼头  中新网记者 程景伟  “‘新八级工’制度让技术工人更有盼头了!”来自中国石化集团茂名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茂名石化”)的吴金...

    时间:01-20
  • 《炼焦化学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发布

      中新网1月20日电 据生态环境部官方微博消息,近日,生态环境部和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炼焦化学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6171.1-2024),替代2012年发布的《炼焦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6171—2012),进一步满...

    时间:01-20
  • 重庆聚力打造美丽中国建设先行区

      中新网重庆1月20日电 (梁钦卿)重庆市六届人大三次会议19日开幕,重庆市政府市长胡衡华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2025年,重庆将聚力打造美丽中国建设先行区,在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上实现新作为。  2024年,重庆开展...

    时间:01-20
  • 山东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在济南开幕

      中新网济南1月20日电(记者 沙见龙)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山东省委员会第三次会议19日上午在济南开幕,会期4天半。来自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的山东省政协委员,将紧紧围绕“走在前、挑大梁”,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

    时间:01-20
  • 惩治“傍名牌”“搭便车” 河南去年起诉侵犯商标权等犯罪1304人

      中新网郑州1月20日电 (记者 刘鹏)严惩串标、强迫交易等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犯罪,依法起诉3554人;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起诉侵犯商标权、专利权和商业秘密等犯罪1304人……1月19日下午,河南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段文龙在河...

    时间:01-20
  • 政协四川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蓉开幕

      中新网成都1月20日电 (记者 岳依桐 贺劭清 王鹏)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四川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19日在成都开幕。本次会议为期5天,中共四川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晓晖出席开幕会并讲话。  开幕会上...

    时间:01-20
  • “豫剑执行”去年集中攻坚6910次 执行到位超千亿元

      中新网郑州1月20日电 (记者 刘鹏)为高效破解执行难题,2024年,河南法院“豫剑执行”集中攻坚6910次,执行到位1047.5亿元。  1月19日下午,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胡道才在河南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上作工作报告时通报...

    时间:01-20
  • 广西提前下达2025年就业补助资金23.21亿元

      中新网南宁1月20日电(韦佳秀)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厅近日发布消息称,广西提前下达各市县2025年就业补助资金23.21亿元(人民币,下同),精准聚焦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强化就业困难人...

    时间:01-20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