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国际人士看好中国经济——“继续为全球经济增长注入信心和动力”

2025-01-21 09:52:32

来源:人民日报

  中国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数据显示,在外部压力增大、内部困难增多的条件下,2024年中国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首次突破130万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5.0%,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顺利完成。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国际人士认为,中国经济顶住压力,顺利实现增长目标,展现出强大韧性和发展潜力。高质量发展的中国将不断积聚经济新动能、提供合作新机遇,为世界经济前行注入确定性力量,为全球发展繁荣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经济具有极强的韧性和适应能力”

  2024年,中国经济总量规模稳居全球第二,货物贸易、外汇储备、制造业规模居全球第一,服务贸易、国内消费市场的规模居全球第二……中国经济顶住压力,交出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亮眼答卷。

  “尽管面临内外挑战,中国经济2024年仍实现5.0%的增长,展现出强大韧性和巨大发展潜力。”马来西亚“一带一路”委员会秘书长梁志华表示,中国经济稳中有进的背后还有贸易结构的优化和高技术产业投资的增长,活跃的线上消费反映出中国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这些积极因素将为马中两国2025年贸易投资合作创造更多机遇。

  德国黑森州欧洲及国际事务司前司长米夏埃尔·博尔希曼表示,2024年,中国经济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在当前全球经济面临挑战的背景下,这一增速尤为亮眼。特别是中国经济已处于高质量发展阶段,持续取得这样的成绩难能可贵。“这不仅说明中国经济具有极强的韧性和适应能力,也反映出内需稳步扩大和产业转型成果。”博尔希曼说。

  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离不开政策的有效衔接、接续发力。巴基斯坦全球战略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人类命运共同体巴基斯坦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哈立德·阿克拉姆说,中国经济运行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尤其是中国政府及时出台一揽子增量政策,有效提振经济发展的信心,激发了中国经济发展活力。

  “中国经济增速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中国仍然是全球发展的重要引擎。”南非约翰内斯堡大学非洲—中国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科菲·库阿库表示,在外部环境日益复杂的形势下,中国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出多项开放举措,助力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为全球南方国家带来机遇。中国给予最不发达国家100%税目产品零关税待遇,有力赋能非中经贸合作。

  “推动全球经济走向更加可持续和数字化的未来”

  嫦娥六号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月球背面采样返回,全球最快高铁列车CR450动车组样车亮相,国产大飞机C919正式开启地区航线商业运营……一年来,中国创新能力持续提升,新兴产业不断壮大,数字经济和绿色经济稳健成长,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高铁、移动支付、线上购物、新能源汽车……每次去中国我都有全新的体验。”阿克拉姆说,中国高技术制造业不断发展,处处展现出高质量发展活力。近年来,中国各地首发经济动力澎湃,令人印象深刻。来自全球的企业将最新研发成果优先投入中国市场,在充分竞争中不断提升科技含量。这体现出中国市场对创新的鼓励和包容,是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

  2024年,中国创下新能源汽车生产和销售的新纪录,年产销量均首次突破1000万辆,引发国际社会高度关注。“这得益于‘中国速度’和‘中国创新’。”德国汽车经济学专家费迪南德·杜登赫费尔认为,“创新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特色,中国引领电动汽车、绿色技术和数字领域的技术创新,并形成增长优势,中国有能力推动全球经济走向更加可持续和数字化的未来。”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使中国日益成为全球的创新中心,尤其是在电动汽车、人工智能、金融科技等领域。”黎巴嫩经济学家葆拉·阿提亚表示,随着持续加强对创新领域的投资,中国在人工智能、可再生能源、机械电子等技术领域取得显著成果,促进出口贸易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对国际经贸格局产生积极影响。中国坚定推动实现“双碳”目标,可再生能源产品和技术为全球加快绿色发展提供助力。

  巴西瓦加斯基金会经济学家夏华声高度评价中国在科技创新等领域的引领作用。他认为,中国能够将高新技术迅速转化并进行商业化应用,中国的创造和制造能力向国际社会证明,通过采用更环保的工艺和产品,可以打造一个更加绿色、可持续、环境友好的世界。

  “中国的开放将为世界发展提供更多机遇”

  展望2025年,中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的信心、对华合作的决心也没有变。

  日本帝京大学教授露口洋介表示,中国以新能源汽车等高技术制造业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发展势头强劲,正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从需求侧看,在中国政府政策支持下,居民消费需求持续释放。未来,中国经济稳定增长、国民收入增加将进一步扩大消费,促进增长模式向以消费需求拉动转变。中国巨大消费市场的增长,对世界来说也是巨大的机遇。

  “2025年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稳健增长。中国大力推动科技创新、绿色转型和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将产生广泛的积极影响。”博尔希曼认为,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当下,中国向世界提供了稳定性和确定性。“一个坚定开放的中国将继续为全球经济增长注入信心和动力。”博尔希曼说。

  近期,多家外资机构发布2025年全球投资展望,继续看好中国市场。外资企业加码在华布局,凸显各方对中国经济的信心、对中国市场的期待。巴西《论坛》杂志网站刊文指出,中国市场因稳定性、增长潜力而凸显出巨大吸引力。大量外国投资继续进入中国,将进一步增强中国作为全球发展重要引擎的作用。

  梁志华认为,近期中国进一步放宽优化外国人过境免签政策,为中国经济活动创造外溢效应,也为国际商务往来提供更大便利,对跨国企业在华设立区域总部、更深层次融入中国市场具有重要意义。马来西亚企业应积极参与交通、物流、金融、高科技制造业、服务业等领域的对华合作,把握中国消费升级、技术创新和政策优化带来的契机。

  “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尤其是在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领域进步显著,相信中国经济将会继续向好。”不久前访问中国的墨西哥6频道电视台负责人胡里奥·塞萨尔表示,中国与墨西哥等拉美国家间经贸往来密切,墨西哥鳄梨、梅斯卡尔酒、龙舌兰酒等产品进入中国市场,越来越多墨西哥出口商努力开拓中国市场。与此同时,中国对墨西哥轨道交通领域的投资不断增多,中国品牌汽车受到墨西哥民众欢迎。“两国贸易关系持续增强,中国的开放将为世界发展提供更多机遇。”塞萨尔说。

  (人民日报北京、曼谷、柏林、伊斯兰堡、约翰内斯堡、迪拜、里约热内卢、东京、墨西哥城1月20日电 记者龚鸣、刘慧、刘赫、程是颉、戴楷然、管克江、宋亦然、朱玥颖、谢佳宁)

  • 相关阅读
  • 2024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256万人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中新网1月21日电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政策研究司司长卢爱红21日介绍称,2024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256万人。全年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1%。年底脱贫人口务工规模3305.2万人。全年向665万户次参保企业...

    时间:01-21
  • 台南6.2级地震已造成27人受伤 台气象部门:当地50年来最强震

      中新网1月21日电 台湾台南市21日0时17分发生6.2级地震,震源深度14千米。综合台媒报道,本次地震“有感摇晃时间”长达43秒,为当地50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地震,随后又陆续发生55起余震。目前地震已造成27人受伤。台南市楠...

    时间:01-21
  • 云南省政协委员共绘文旅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中新网昆明1月21日电 (陆希成 缪超)20日,正在举行的政协云南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文旅”成委员热议话题。多份提案聚焦文旅产业转型升级、特色资源开发以及国际市场拓展等方面,为云南文旅高质量发展建言...

    时间:01-21
  • 广西与越南携手开展智慧农业合作

      中新网南宁1月21日电 (记者 黄艳梅 杨陈)2025年中国广西与越南边境四省农业农村厅长联席会议20日在广西南宁市召开,与会人员围绕“携手智慧农业合作,构建更具韧性的农业产供链”主题,积极谋划农业交流合作的新领域、...

    时间:01-21
  • 惩治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最高检发布6件典型案例

      中新网1月21日电 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微信公众号消息,近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6件依法惩治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推动治理欠薪典型案例。该批案例体现了检察机关坚持依法履职,在办案中全面准确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加强...

    时间:01-21
  • 孙梅君任海关总署党委书记

      中新网1月21日电 据海关总署网站消息,2025年1月21日上午,中央组织部有关负责同志出席海关总署领导干部会议,宣布中央决定:孙梅君同志任海关总署党委书记。...

    时间:01-21
  • 2024年全国实施城市更新项目6万余个

      本报北京1月20日电 (记者丁怡婷)记者从住房城乡建设部获悉:2024年,全国共实施城市更新项目6万余个,完成投资约2.9万亿元。  各地建立城市体检与城市更新一体化推进机制,29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城市体检,全方位...

    时间:01-21
  • 全国地下水超采区面积总体下降

      本报北京1月20日电 (记者王浩)近日,水利部会同自然资源部组织相关省份及有关技术单位,历时3年完成新一轮全国地下水超采区划定工作。本次划定工作全国共划定平原区地下水超采区面积26.76万平方公里,其中浅层地下水超...

    时间:01-21
  • 荒山坡变成金窝窝(新春走基层)

      贵州毕节市大方县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  荒山坡变成金窝窝(新春走基层)  人民日报记者 马跃峰 苏滨  冬日的乌蒙山腹地,雾锁寒林。穿梭在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黄泥塘镇罗家坡的果园,不时看见农民攀树、跳下,短...

    时间:01-21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