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让历史文化遗产活起来(新春走基层)

2025-01-22 08:33: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临近春节,漫天飞雪,纷纷扬扬落在工业风的雕塑上。走进吉林省长春水文化生态园,熙熙攘攘,各地游客忙着打卡留念。曾经的工业文化“旧资源”,正焕发着文旅“新气象”。

  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城市,长春市拥有丰富的工业遗址和历史街区。水文化生态园的前身,就是始建于1932年的长春市第一净水厂。在上世纪30年代到80年代,这里都是长春市唯一的净水厂,承载着重要的民生记忆。直到2015年迁址之前,这里仍在为城市供水。

  今天的水文化生态园,红砖复古的工业文化建筑与丰富时尚的现代艺术交相融合。“这个雕塑的原型是摇臂钻床,爷爷当年在工厂里面就使用过。”道路一旁,长春市民王全有特意带着小孙子来打卡,“把历史记忆有机融入了现代生活中,我们全家都喜欢来这儿逛。”

  如今日均游客3000人次的水文化生态园,曾经在改造方案上也有过分歧。

  “当年有人提出,这块土地位于城市黄金地段,净水厂迁走后能不能直接开发房地产?全部推倒重来,回报高、见效快。”水文化生态园负责人、长春城投文创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高速钢说,“但账不能这么算。长春市坚持不能只算‘经济账’,更要算好‘文化账’,要保留好净水厂内的历史建筑,更要留住城市文化的根和魂。”于是,2016年,长春市从保留历史文化遗迹角度出发,按照“最大程度保护生态绿化资源、最大程度尊重历史文化遗迹、最大程度塑造城市生态活力”原则,对净水厂遗址进行改造建设。2018年10月,升级后的园区免费对公众开放。

  “园中不少建筑是历经近百年岁月的文保建筑、历史建筑,我们全部保护下来,并按照‘修旧如旧’的思路修缮。”高速钢介绍,不仅是建筑,老工业区留存的108件极有价值的机械设备,园区也邀请雕塑艺术家进行再创作,让旧机械变身艺术品,成为草坪一旁的老式拖拉机、林间的螺丝马、路旁停放的轴承车……文化遗产活起来,融入时代、融入生活。

  在水文化生态园,活化利用的不仅是砖瓦和零部件。修缮改造后的历史建筑,也成为居民休闲娱乐的公共文化空间。

  漫步园中,一栋外墙土黄色的建筑映入眼帘。蜀葵的纹样环绕在建筑的门头立面上,小巧精致。这里曾是净水厂的第一净水车间,已经屹立了93年,是园区内最有代表性的文保建筑之一。2021年,反映东北沧桑变化的年代剧《人世间》在长春开拍,这栋建筑就是外景拍摄地之一。如今,这里则被打造成“水与城市”科普馆,讲述着长春供水工业的发展历史。

  “历史建筑是展现长春城市建设历程的鲜活场景和独特教材。”高速钢介绍,水文化生态园积极探索文化遗产活化利用渠道,老厂房成了博物馆、展览馆、音乐厅、游泳馆,每年都会有大量的艺术展览、沉浸式戏剧等在园区内落地开花。屹立近百载,生机仍勃勃。“水文化生态园是长春市革命、建设、改革、发展等时代进步的见证者,现在则成为长春市的一块文化地标,体现着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新趋向。”高速钢说,近年来,水文化生态园日益火爆“出圈”,每年利润约500万元。

  当前,园区正进一步挖掘历史文化遗产中的红色文化,红色主题沉浸式舞台剧《南岭1932》、红歌交响乐演奏会、红色主题研学教育等项目在园区内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

  建筑是凝固的历史。把历史建筑保护好、利用好,才能赓续历史文脉。吉林省历史建筑众多,仅长春市就有历史建筑353处、677栋。近年来,吉林省紧紧围绕“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工作方针,持续加大保护力度,深入挖掘多重价值,全面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努力让历史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更好承载吉林记忆、传承优秀文化、提振精神力量。

  目前,长春水文化生态园、长影旧址博物馆、“长拖1958”文创园等文化遗产社会关注度持续增强,各地游客络绎不绝;清末爱国官员吴大澂“一寸土地尽寸心”守护边疆的故事,匡亚明、唐敖庆、于省吾等知识分子“先生向北”、扎根东北、勇于开拓的故事渐渐广为人知;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新民大街等一大批历史街区正在修缮改造,活化利用……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根和魂。历史文物、历史街区、历史建筑和工业遗产,见证了长春城市发展变迁,是长春重要的文化符号和宝贵资源。”吉林省委常委、长春市委书记张恩惠表示,长春将坚持保护第一,在保护中活化利用,在利用中更好保护,努力在保护活化利用中实现文化功能再造,讲好长春故事,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

  《 人民日报 》( 2025年01月22日 04 版)

  • 相关阅读
  • 江苏:向“新”攀高自有信心

      中新网南京1月22日电 题:江苏:向“新”攀高自有信心  中新网记者 钟升 朱晓颖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肩负“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重大使命的江苏省,要如何呈上一份优异的答卷?在正于南...

    时间:01-22
  • 高质量发展亲历者说|华江文化陈绍枢:创意是文化企业的生命力

      中新网北京1月22日电(李京统)“文化企业首先是传承,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来,在传承的过程中还要坚持创新,文化创意是需要时代语言的。”北京华江文化集团创始人、总经理陈绍枢近日接受中新网专访时说。陈绍枢(资料...

    时间:01-22
  • 海军054B护卫舰首舰交接入列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054B护卫舰首舰漯河舰22日上午在青岛某军港交接入列。  漯河舰舷号为“545”,排水量约5000吨,是我国自主研制建造的新一代护卫舰,在舰艇隐身技术、作战指挥系统、火力集成控制等方面取得突破,各...

    时间:01-22
  • 检察机关依法对杜梓涉嫌受贿案提起公诉

      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原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杜梓涉嫌受贿一案,由国家监察委员会调查终结,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指定,由辽宁省沈阳市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近日,沈阳市人民检察院已向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检察...

    时间:01-22
  • 从“三矿连发”看找矿新突破(大数据观察)

      人民日报记者 常钦  核心阅读  青藏高原新增铜资源量2000余万吨,锂矿和铀矿找矿均取得重大突破……大宗矿产是制造业的“粮食”。1月以来“三矿连发”,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现了一系列重大突破,为制造强国奠...

    时间:01-22
  • 焦点访谈丨“上午过来办 下午手续就办好了” 这些事按下“加速键”

      很多人在生活工作中可能有这样的经历:孩子出生、上学、老人退休或者是企业开办等等,看起来不就是一件事么,可办起来却要跑好多部门、交好多材料。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健全“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清单管理机...

    时间:01-22
  • 智利驻华大使:经贸合作硕果累累,不仅仅是春节樱桃!

      中国日报北京1月21日电 智利驻华大使毛里西奥.乌尔塔多在日前接受《中国日报》采访时表示,中国连续14年蝉联智利最大贸易伙伴,车厘子已成为中国和智利贸易中的一大亮点。  大使表示,中国消费者将在春节期间享用来...

    时间:01-22
  • 沉浸式感受中国传统节日“年味儿” 春节特色民俗“圈粉”海外游客

      央视网消息:为进一步吸引更多外国游客关注山西、到山西旅游,结合春节申遗成功契机,近日,山西文旅国际推广活动在太原举行。  走进活动现场,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扑面而来。在春节对联书写区,外国友人跃跃欲试,在书法家的...

    时间:01-22
  • 农业合作,助力国际减贫

      人民日报  本报记者 俞懿春 陈效卫 黄炜鑫  开展试验示范、组织技术培训、提供农资农具、完善基础设施……多年来,一批批中国农业专家跨山越海,带着中国的优良农业品种、先进农业技术、丰富的农业发展经验,为世...

    时间:01-22
  • 甘肃人大:着眼良法善治 不断提升立法质效

      中新网兰州1月22日电 (记者 丁思)“地方立法的关键在于务实管用,要针对问题立法,与时俱进修法,确保法治统一,体现甘肃特色。”甘肃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主任马廷礼21日在兰州表示,该省着眼良法善治,不断提升立法...

    时间:01-22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