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落实落细乡村全面振兴目标任务(政策解读)

2025-01-24 08:54: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以下简称《规划》),细化部署今后一段时间乡村全面振兴重点工作。如何认识《规划》的重要意义?如何抓好落实?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实现开局好、起步稳、基础牢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乡村振兴实现开局好、起步稳、基础牢。”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黄汉权介绍——

  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有力。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0.45亿亩,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3%,全国粮食总产量突破1.4万亿斤,人均粮食占有量500公斤左右。

  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拓展。2024年前三季度,脱贫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84元,比上年同期实际增长6.5%。

  乡村特色产业竞争力大幅提升。去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营业收入超过18万亿元,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达到2.61。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渐成趋势。

  乡村建设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逐步改善,对生活垃圾进行收运处置的村庄占比稳定在90%以上,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实现通硬化路、通客车、通邮路。

  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不断健全。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深入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步伐加快。2024年,全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7%。返乡入乡创业人数达到1300多万人,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农村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15亿亩承包地确权到2亿多农户。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分别超过400万家、210万个。

  “当前,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面临的环境更趋复杂,任务更加艰巨。”黄汉权列举道:城乡居民食物消费升级,要求进一步提高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质量;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要求大力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农村人口结构演变,要求加快提升乡村建设水平和乡村治理水平;缩小城乡差别,要求持续增加农民收入;激发乡村振兴的活力动力,要求全面深化农村改革,“落实落细乡村全面振兴目标任务,对于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夯实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根基具有重要意义。”

  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乡村振兴战略这篇大文章做好,必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高国力表示,党的十九大以来,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协同实施,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稳步推进,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形成,“下一步,要以加快城乡融合发展大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推动城乡共同繁荣发展。”

  一是畅通城乡人口流动渠道。深入实施新一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行动,推行由常住地登记户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完善“人地钱挂钩”政策,推动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全部常住人口。完善城市落户政策,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稳定就业。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合法土地权益。

  二是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建立健全资源要素下乡激励机制,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数据汇聚的良性循环。健全乡村人才保障机制。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优先保障乡村全面振兴需要。健全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乡村发展建设资金投入保障机制。

  三是推动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统筹发展。适应城乡人口结构和社会形态变化,优化城乡公共资源配置,强化城乡基础设施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护。继续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放在农村,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不断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完备度,逐步使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推动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提质增效。

  四是促进城乡产业协同发展。立足整个县域统筹规划产业布局,以现代种养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为基础,大力发展就业容量大、用地集约的县域特色产业,构建以县城为枢纽、以小城镇为节点的县域经济体系。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

  五是加快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率先在县域内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一体推进城镇和乡村规划、建设和治理。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增强对乡村的辐射和带动能力。

  抓实抓细各项工作,绘就乡村全面振兴壮美画卷

  “要抓实抓细各项工作,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绘就乡村全面振兴壮美画卷。”黄汉权分析了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全方位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根基。坚持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深入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和粮食单产提升工程。优化农业生产结构,稳步扩大大豆油料等短缺农产品生产。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把具备条件的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多种方式推进盐碱地综合利用。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强化监测和帮扶,完善覆盖农村人口的常态化防止返贫致贫机制。突出产业帮扶,推动产业提质增效和可持续发展。做好就业帮扶,稳定脱贫劳动力就业规模,让有劳动能力的脱贫人口有稳定的就业岗位。

  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地域特征鲜明、乡土气息浓厚的多样化特色种养业,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强化科技支撑、质量控制、产品营销,建设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加工和仓储物流基地。健全联农带农惠农的农企利益联结机制。

  加快和美乡村建设。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不断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逐步使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促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提升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和治理能力,建立城乡优质公共资源共建共享机制。

  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养、手工作坊、林下经济等家庭经营项目。促进农村劳动力多渠道就业,做好大龄农民工就业扶持,稳定农民外出务工收入。引导和规范以出租、合作开发、入股经营等方式盘活利用农村资源资产,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健全乡村全面振兴投入机制。

  《 人民日报 》( 2025年01月24日 02 版)

  • 相关阅读
  • 四川四合煤业“8·21”较大瓦斯爆炸事故调查报告公布

      中新网成都1月25日电 (记者 刘忠俊)近日,四川乐山四合煤业有限公司“8·21”事故调查报告正式向社会公布,经调查认定,四合煤矿“8·21”较大瓦斯事故是一起煤矿违规将封闭井筒工程承包给无煤矿安全基本知识的个人,施...

    时间:01-25
  • 实施“持证亮牌”、整治违规行为 国家网信办加强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管理

      中新网1月25日电 据中国网信网消息,近期,国家网信办深入开展“清朗·整治违规开展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专项行动,积极推动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持证亮牌”,清理处置一批新闻信息服务领域的违法违规信息和网站、公...

    时间:01-25
  • 中国驻菲律宾使馆发言人就菲方称查获所谓“中国间谍”答问

      中新网1月25日电 据中国驻菲律宾大使馆微信公众号25日消息,中国驻菲律宾使馆发言人就菲方称查获所谓“中国间谍”答记者问。  问:近日,菲律宾国家调查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菲执法部门联合菲武装部队破获一起“中国...

    时间:01-25
  • 追光丨马背上的法庭故事,你听过吗?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福海县人民法院有一个“马背上的法庭”,它穿越草场和牧道,为当地牧民解决问题与纠纷、维护司法公平正义。 由于牧民居住分散,交通也不便,为了能尽快解决纠纷,法官们创新...

    时间:01-25
  • 从一块月壤砖开始,搭建月球基地(唠“科”)

      华中科技大学提出的月壶尊打印建造方案示意图。">  华中科技大学提出的月壶尊打印建造方案示意图。  砖,是世界上最古老,也是我们日常最熟悉的建筑材料之一。小小一块砖,在人类文明演化进...

    时间:01-25
  • 连接天空和大地的指骨

      应县木塔。  张颖康摄">  应县木塔。  张颖康摄  山西应县辽代街在冬日里气氛活跃,阳光纤长的金辉铺天盖地。那些为了生计而吆喝的店家进进出出,拽着午后流动的空气招揽走过路过的客...

    时间:01-25
  • 一份红军布告里的长征故事(以物鉴史)

      今年是遵义会议召开90周年。为了纪念这一特殊的日子,贵州省博物馆特精选了38件反映红军长征过贵州的文物,以“文物里的长征”为主题展出。此批文物既有红军宣传书写的文书布告、木板标语、印...

    时间:01-25
  • 在地下2400米,“倾听”暗物质(来自科研一线的声音)

      清华大学研究人员正在观察大型低温液氮屏蔽装置的液氮灌注情况。  受访者供图">  清华大学研究人员正在观察大型低温液氮屏蔽装置的液氮灌注情况。  受访者供图  在位于四川省凉山...

    时间:01-25
  • 河泊所简牍讲述西南信史(考古中国)

      “益州郡滇池戹同里”简。  苏东晓供图">  “益州郡滇池戹同里”简。  苏东晓供图  2022年以来,位于云南滇池南岸的河泊所遗址发现5000余片有字简牍,是云南第一次大规模出土简牍。出...

    时间:01-25
  • 深度学习技术帮助设计抗眼镜蛇毒蛋白质(学术眼)

      据新华社电 美国华盛顿大学、丹麦技术大学等参与的研究团队日前在英国《自然》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利用深度学习技术设计出能够与眼镜蛇三指毒素结合的新型蛋白质,可防止这类毒素破坏神经系统...

    时间:01-25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