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建站40周年 极地“长城”见证我国南极考察事业

2025-02-21 15:26:21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正在进行,目前,长城站正在进行生态、大气、高空物理、测绘、地质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并将与中山站、秦岭站一起,首次迎来三站同时越冬任务。

  ​​​​40年前的2月20日,在南极洲乔治王岛菲尔德斯半岛上,我国第一个南极考察站——中国南极长城站举行落成典礼。如今,长城站迎来了自己的“不惑之年”。

  1985年2月14日22时,我国第一个南极考察站——中国南极长城站在南极洲乔治王岛菲尔德斯半岛南部巍然矗立起来。几天后的2月20日,长城站的落成典礼举行。长城站的建成,填补了我国科学发展的一项空白,标志着我国极地考察事业自此开创。随后,我国正式成为《南极条约》协商国,在国际南极治理舞台上正式有了话语权。

  中国南极长城站首任站长郭琨:在南极建不建站,这是关系我们国家荣辱和民族尊严的一个事情。

  1983年9月,中国政府派出一个南极代表团,出席在澳大利亚堪培拉召开的《南极条约》第12次协商国会议。

  中国南极长城站首任站长郭琨:当大会进行到对议程进行表决的时候,大会主席把木榔头一敲——请非协商国退出会场,到会场外喝咖啡。在当时每次听到这个,心里就是一种屈辱。为什么?就是因为你在南极没有站。

  破冰万里 长城站点亮中国南极科考第一站

  每每说起当年的建站历程,亲历者感慨万千。1984年底到1985年初,我国第一支南极考察队在没有任何极地考察经验的情况下,远渡万里重洋,到达西南极乔治王岛海域预定地点,经历一系列艰难险阻后,终于让我国首个南极考察站顺利落成。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极地考察站管理中心副主任 丁海涛:刚到乔治王岛的时候,物资转运到陆地上,必须搭建临时码头。

  当时不像现在有各种各样的机械装备,他们就直接把身体浸泡在海水里面,相当于搭上了人墙,确保刚刚垒好的码头不会受海浪的侵蚀。虽然当时有防水服,但是在这种温度下,38名队员4班倒,一个人一次也只能坚持工作10分钟,长期浸泡在海水里就会失温。为了建站,这些队员可能连生命都不顾了。

  长城站,为什么要建在南极洲乔治王岛菲尔德斯半岛南部呢?丁海涛表示,这里处于南纬62°左右的亚南极区域,对于当时的中国而言,是一个“可以触达”的区域。同时,这里自然环境较好,山坡洼地长满苔藓、地衣,企鹅成群,环山栖息有多种飞禽,濒水海湾又是鲸鱼活动的水域,非常利于综合性科学考察,水源、交通等生活条件也相对较好。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极地考察站管理中心副主任 丁海涛:长城站的位置就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建站的地方,从生态学的角度也极具研究价值。2000年9月,长城站被列为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试点站),2006年11月正式纳入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序列,全称是“南极长城极地生态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科研的天堂 我国南极科学家探索未解之谜

  从建站开始,40年来,长城站的科学调查研究从未中断。近年来,长城站在此前研究方向的基础上,陆续在生物资源和生物环境领域探索、挖掘出一批科研成果。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极地考察站管理中心副主任 丁海涛:比如说我国的科研人员利用大数据分析等多种先进手段,首次揭示了南北极海洋微生物群落特有的结构和功能,揭示了噬菌体对极地微生物种群的调控作用。

  此外,我国的科研人员从2014年至今发表并命名了极地40多个细菌新种。在生态环境方向,我国科研人员发现了距今750年和200年的两次企鹅大规模死亡和繁殖地废弃的生态灾难事件,揭示了大气环流异常引发的降水异常增多是引发灾难事件的主要驱动因素。

  极地苔原生物、南极典型植物群落形成机制、鸟类和海洋哺乳动物研究等方面,我们的科研人员也有了很多显著性进展。南极对科学家来说,有太多未解之谜等待探索,是我们进行科学研究的天堂。

  中国极地考察探索无极

  长城站是中国南极考察事业的见证者,建站初期,长城站仅有两栋360平方米的考察用房、4栋辅助房、1座气象站和4个通信铁塔,如今的长城站发展成为包含生活栋、科研办公楼在内的10座大型永久建筑,建筑总面积约4000平方米。

  目前,我国已经建成五座南极考察站,分别是: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秦岭站,它们虽然坐标不同、定位不同,但共同承担起我国与国际社会一同“认识南极、保护南极、利用南极”的重大使命。

  • 相关阅读
  • 2022年至2024年全国检察机关共起诉证券犯罪366件1011人

      中新网2月21日电 21日,最高检与中国证监会联合召开“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犯罪 促进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新闻发布会。会上,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葛晓燕通报近年来证券犯罪检察工作主要情况,2022年至2...

    时间:02-21
  • 中方:对泰方和缅方采取强有力措施摧毁电诈团伙表示赞赏

      中新网北京2月21日电 (记者 邢翀 张素)2月21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主持例行记者会。  有记者提问:据报道,缅甸向中国遣返的首批200名中国籍涉诈犯罪嫌疑人昨日经泰国被押解回国。中方对此次中缅泰三国开展...

    时间:02-21
  • 外交部:中英关系呈现改善发展势头 各领域交往合作稳步推进

      中新网北京2月21日电(记者 邢翀)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21日主持例行记者会。  有记者提问:据报道,英国拟任命彼得·威尔逊为下一任英国驻华大使。中方对此有何评论?对中英关系有何期待?  郭嘉昆:当前,中英关系呈现...

    时间:02-21
  • 中美双方拟于今日就中美经济领域重要问题进行沟通

      中新网北京2月21日电 (记者 邢翀 张素)2月21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主持例行记者会。  有记者提问:据报道,美国财长贝森特昨日表示,将于今日与中方举行通话,请问中方能否证实?  郭嘉昆:据了解,中美经贸中方牵头...

    时间:02-21
  • 中等质量黑洞存在吗?中国天文学家研究发现直接证据

      中新网北京2月21日电 (记者 孙自法)由于目前仅发现少数有争议的候选体,介于恒星级黑洞和超大质量黑洞之间的中等质量黑洞是否存在,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天文学家。  研究发现直接证据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2月21...

    时间:02-21
  • 履职一年间丨如何更好守护城市地下脉搏?她在调研中找到答案

      如何为市民创造更宜居的生活空间,提升老百姓家门口的幸福感,是来自市政道路排水维护保障岗位的全国人大代表王润梅,一直关注的话题。  今年全国两会,她将就“加强对市政设施建设和设备养护更新的政策支持和保障力度...

    时间:02-21
  • 【代表委员履职故事】沈志强:发挥大科学装置优势 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央视新闻客户端消息(新闻联播):大科学装置是推动科技创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利器。两会在即,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台长沈志强将为更好发挥这些“大国重器”的重要作用建言献策。  作为中国科学院...

    时间:02-21
  • 全国海事首批国际通认船舶保险证书电子证照在上海试点上线

      中新网上海2月21日电(周孙榆 谢梦圆)2月20日,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发布《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关于推广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保险或其他财务保证证书等海事电子证照的通告》,标志着首批由中国海事机构签发的国际通认船舶保险证...

    时间:02-21
  • 国货商标遭海外抢注 杭州发力筑牢知识产权防线

      中新网杭州2月21日电(蓝伊旎 兰剑)据杭州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杭州分中心(以下简称“杭州保护中心”)21日消息,2月中旬工作人员监测到多个知名化妆品商标在某东南亚国家遭遇抢注事件。对...

    时间:02-21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