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舱外航天服为何要“延寿”? 知识帖来了

2025-03-22 10:05:02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神舟十九号乘组的第三次出舱活动,也是空间站阶段的第19次出舱活动,这次出舱任务具有出舱设备多、设备尺寸大、安装点位多的特点和难点,天地密切协同,圆满完成了神十九乘组出舱活动的收官任务。

  根据计划,在约7小时的出舱活动中,航天员乘组在空间站机械臂和地面科研人员的配合支持下,完成了空间站空间碎片防护装置及舱外辅助设施安装、舱外设备设施巡检等任务。其中,节点舱舱外状态设置的完成,将为后续使用节点舱出舱奠定基础。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 王焰磊:因为我们以后出舱,不一定必须从气闸舱出的,节点舱它是备份的一个气闸舱,所以我们在节点舱的舱口做了一些,比如舱外操作台等一些装置的安装和设置。

  此次出舱活动,是目前空间站任务期间出舱设备数量最多的一次,航天员需要移动至多个作业点进行安装操作。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李学东:气闸舱设备基本上都铺满了,这次航天员要多次进行舱内外传递,作业点也是比较多。通俗说,航天员都要多跑几趟,来回取设备、装设备,然后设备的尺寸也比较大,这次任务完成之后,问天舱舱外的防护装置组装任务大部分工作就结束了,后续的任务可能就是围绕天和核心舱和梦天实验舱进行舱外组装的任务。

哪些空间站维护工作

需要航天员出舱进行

  此次出舱,航天员完成了空间站空间碎片防护装置及舱外辅助设施安装、舱外设备设施巡检等任务。其实从神舟十七号乘组开始,航天员的出舱任务就包含有空间站空间碎片防护装置安装、舱外设备设施巡检及处置等任务,到目前为止的每一次出舱任务也都有类似的内容。

那么

现在整个空间站的防护

情况怎么样

一起来看相关专家的介绍

↓↓↓

  据了解,从神舟十七号乘组开始,航天员们共七次出舱,对太阳翼等设备设施进行过三次维护,基本完成了舱外关键设备和舱体核心部位的空间碎片防护装置的增补安装。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李学东:目前对我们平台没有什么影响。但是为了关键设备,我们还是要装防护板进行防护,防止咱们长期运行对平台造成伤害。

  据专家介绍,目前空间站面临的问题主要来自空间碎片撞击和平台自身设备老化。后续,航天员们的出舱任务也还会规划这类维护工作。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李学东:后续还有一些防护维修任务,但不是很多了,还有别的出舱任务,包括新技术验证,现在近地轨道商业化卫星都比较多了,所以说近地轨道碎片防护和卫星防护就越来越重要了。

舱外航天服

超额完成“3年15次”寿命指标

  此次出舱,神舟十九号航天员蔡旭哲和宋令东身着中国空间站舱外航天服,圆满完成出舱活动。至此,中国空间站舱外航天服已经圆满保障空间站任务以来的19次出舱活动,使用年限次数超出“3年15次”的寿命设计指标。空间站舱外航天服是我国首个在轨开展寿命评估工作的飞行产品。

那么

为什么要“延寿”使用

舱外航天服的安全性

如何保证

专家解读

↓↓↓

  舱外航天服是航天员舱外活动过程中的核心装备,承担保障着航天员在舱外活动中的生命安全和高效作业。据了解,中国空间站舱外航天服是第二代“飞天”舱外航天服,按照设计标准,使用寿命为“在轨贮存3年,其间,出舱使用次数不小于15次”。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 刘东岳:二代舱外服是在使用寿命、安全可靠性、活动工效和测试维修性等方面有一个全面提升。单次出舱活动时间延长至8小时以上,活动关节的寿命提升10余倍,活动工效大幅提升,具备较好的测试性和维修性。

  据专家介绍,空间站舱外航天服秉承着集约高效的原则,延寿的目的是最大化发挥舱外服在轨应用效能,节约工程成本。科研团队不仅要对空间站舱外航天服进行寿命评估,构建天地联动、科学合理的舱外服健康监测和寿命评估方法体系,同时,系统识别寿命短板,便于后续服装寿命升级。从而达到既风险可控又延长寿命的目的。

神舟十九号乘组

在轨近5个月取得多项成果

  除了圆满完成此次出舱活动,神舟十九号乘组已在轨驻留近五个月,在多领域取得多项突破性成果。

  在轨期间,神十九乘组重点开展86项空间科学研究与技术试验。在空间生命科学领域,完成了中国空间站的首次果蝇在轨培养实验,同时还开展了蛋白质结晶和5种细胞类的在轨实验,这些研究为研究微重力环境下的生命现象及其规律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在材料科学领域,材料暴露实验装置携带天舟八号的实验样品,完成了出舱任务,这些样品将在今年下半年返回空间站内。同时无容器材料实验柜、高温材料实验柜也都开展了多项金属和非金属的实验。

  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工程师 王亦风:值得一提的是无容器材料实验柜近期将开展最高温度达到3000℃的实验项目,在微重力流体物理和燃烧科学领域,我们与欧空局合作,开展了软物质和复杂流体的相关项目,我们双方利用中国空间站和国际空间站不同的实验条件,互补地进行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能够更深入更广泛地进行相关的探索。

  在航天医学领域,针对失重生理效应,对航天员从身体到心理,从生理到生化,围绕心、骨、肌、情绪等方面,采用动态心电监测、骨密度追踪、中医四诊仪等中西医结合的手段,建立了微重力环境下健康评估新体系。

按计划

神舟十九号乘组三名航天员

蔡旭哲、宋令东、王浩泽

将于1个多月后返回地球家园

一起期待他们凯旋!

  (央视新闻客户端)

  • 相关阅读
  • (聚焦博鳌)前瞻:侨商侨企加码布局海南自贸港

      中新社海口3月22日电 (记者 符宇群)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召开在即,中国侨商联合会荣誉会长、益海嘉里集团董事长郭孔丰正积极准备参加年会上举办的“华商领袖与华人智库圆桌会议”,以及海南自贸港推介考察等活动...

    时间:03-22
  • 幸福生活,像花儿一样绽放——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和云南考察纪实

    Your browser is not supported  列车在祖国大西南的群山峻岭间飞驰,这里有壮美的山川,有厚重的历史,有绚丽的文化,有欣欣向荣的发展。  全国两会闭幕不到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即赴贵州和云南考察调研。...

    时间:03-22
  • 中国大使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阐述中国人权理念 反对人权政治化

      中新网日内瓦3月22日电 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58届会议期间,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和瑞士其他国际组织代表陈旭20日在国别人权问题环节发言,阐述中国人权理念,反对人权政治化。  陈旭指出,只有践行真正的多边主...

    时间:03-22
  • 王毅:中日韩三方合作,“远亲不如近邻”

      中新社东京3月22日电 (记者 朱晨曦)当地时间3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东京出席日本首相石破茂集体会见中日韩三国外长时表示,中日韩合作起步早、成果多、潜力大,为增进三国相互了解、促进互利合作...

    时间:03-22
  • 王毅会见韩国外长赵兑烈

      中新社东京3月22日电 (记者 朱晨曦)当地时间3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东京会见共同出席第11次中日韩外长会的韩国外长赵兑烈。  王毅说,中韩是搬不走的近邻,也是分不开的伙伴,应当常来常往,越走越...

    时间:03-22
  • 学习新语|古城老街 文脉绵长

    策划:王浩程 王晖统筹:孙敏 王安浩维 曾维 熊轩昂设计:殷哲伦...

    时间:03-22
  • 为人类福祉贡献中国气象早期预警智慧

      2025年3月23日是第六十五个世界气象日,世界气象组织将今年的纪念活动主题定为“携手缩小早期预警差距”。该主题凸显了早期预警对于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的关键作用,以及国际气象界在全...

    时间:03-22
  • 森林草原防灭火 这些知识要记牢

      王 鹏作(新华社发)">  王 鹏作(新华社发)  当前,我国已进入春季防火紧要期,据国家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办公室会商研判,今年春季我国气温总体偏高,降水总体偏少,部分地区旱情可能持续并发展,高火险...

    时间:03-22
  • 为人类福祉贡献中国气象早期预警智慧

      2025年3月23日是第六十五个世界气象日,世界气象组织将今年的纪念活动主题定为“携手缩小早期预警差距”。该主题凸显了早期预警对于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的关键作用,以及国际气象界在全...

    时间:03-22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