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着力整治人民群众身边的灾害风险隐患

2025-05-12 06:20:00

来源:人民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完善风险防控体系,加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提升应对重大风险挑战能力。

  今年5月12日是第十七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今年的主题是“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排查身边灾害隐患”,旨在针对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涉灾重点领域、重点场所和重点部位,组织开展风险隐患集中排查整治,推动安全防范措施深入群众、落到基层;广泛动员人民群众从我做起,从身边事做起,掌握防灾避险知识,参与防灾减灾行动,提高人民群众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始终把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主动谋划和部署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也应当看到,我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仍存在诸多问题和短板,要组织开展灾害风险隐患集中排查,掌握人民群众身边的灾害风险隐患底数,集中整治,加强安全防范措施,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健全灾害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常态化机制,加强风险隐患管控。

  一要加强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预防的转变。各灾种主管部门,要根据致灾因子危险性、承灾体脆弱性、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等因素,科学划分灾害风险区,定期形成灾害综合风险研判成果,为基层防范应对提供决策依据。聚力推动自然灾害风险普查、灾害风险综合研判、综合减灾示范创建等方面的重点工作,进一步提升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二要加强应急科普宣传和培训工作。通过“五进”活动,深入普及各类公共场所、学校、社区、有关作业场所周边和各种作业岗位的危险因素辨识、事故预防以及避险、自救、互救和应急处置知识。严格落实企业“三岗人员”培训制度,切实做到先培训、后上岗。三要提高灾害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质效。充分应用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运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提高排查效率和精准度。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物联网等技术,对重点区域、重点部位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隐患。四要大力推进防灾减灾社会共建共治。统筹利用现有的社会组织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培训教育、技术指导、业务交流等服务,调动企业主动履行社会责任参与应急事业的积极性。通过“隐患随手拍”“安全进万家”等活动,鼓励群众参与隐患排查与监督。五要完善履职尽责体系。各级党委政府切实加强对隐患排查整治工作的组织领导,推动各级责任落实到位。行业主管部门要按照“三管三必须”要求和“谁主管谁牵头、谁为主谁牵头、谁靠近谁牵头”原则,宁可查重、不可查漏。各生产经营单位、涉灾单位要严格落实主体责任,组织专家和全体员工,全方位、全过程排查整治安全风险,做到自查自改全覆盖。

  聚焦灾害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重点,提升灾害防御能力。

  一是隐患排查要到位。要加强对基层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指导,推广应用简便易用的灾害风险隐患信息报送系统。推动落实乡镇(街道)定期重点检查、村(社区)日常巡查和生产经营单位主动自查等制度,充分发挥网格员“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着重开展“九小场所”、农家乐、经营性自建房、在建工地、燃气等风险隐患排查,组织开展以家庭为重点的用火、用电、用气安全以及消防安全隐患的排查。分区域、分灾种、分行业领域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台账,采取工程治理、避险搬迁、除险加固、责令整改等方式,及时消除重大隐患,不留死角、不留空档、不留盲区。二是闭环整改要到底。针对排查出的隐患,实行“定格、定人、定责”,及时制定整改措施,限期整改,并确保安全隐患整改到位。严格按照“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原则,对存在重大隐患的全面落实挂牌督办和跟踪整治,确保排查整治清单整改项目按时销号。三是常态治理要到顶。探索大城市和城市群以街道为单位开展第三方每天专业巡查服务,下沉力量全面、持续、循环进行辖区综合体、商场、市场、餐饮门店、电影院、养老院、医院等场所隐患排查。农村地区要通过巡查无人机、信息化监测预警等科技装备,对群测群防队伍加强培训,形成“天地一体”的隐患排查常态机制。四是应急准备要到位。结合贯彻实施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各地各部门要以新一轮预案修订为抓手,完善防灾减灾救灾应急预案体系,持续深化应急实战演练;加强各级各类应急队伍的共训共练和应急值守;优化监测预警能力和群测群防队伍建设,实现及时“叫应”,提高预警信息发布时效性。五是成果应用要到点。推动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常态化运行,保证普查数据库的全面性和时效性,积极探索深化普查成果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涉灾领域应用,统筹推进自然灾害防治重点工程建设,持续推动提升自然灾害防治水平。

  整治人民群众身边的灾害风险隐患,责任重于泰山。要以更加坚决的态度、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扎实的工作,深入开展灾害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有效防范遏制重特大灾害事故,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积极践行“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理念,大力推进防灾减灾体系社会共建共治,提升人民群众防灾避险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更好地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作者为中国灾害防御协会会长、原国家减灾委员会秘书长)

  《 人民日报 》( 2025年05月12日 14 版)

  • 相关阅读
  • 外交部:中方愿根据当事方意愿,为化解乌克兰危机发挥建设性作用

      中新网北京5月12日电 (记者 郭超凯)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12日主持例行记者会。  有记者提问:乌克兰、欧洲国家和美国提议从今天开始停火30天,目前俄罗斯方面尚未对此作出回应。中方如何评价停火30天的倡议?美国总...

    时间:05-12
  • 中方:对印度和巴基斯坦实现停火表示支持和欢迎

      中新网北京5月12日电 (记者 郭超凯 李京泽)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12日主持例行记者会。  有记者提问:据报道,印度和巴基斯坦于5月10 日达成共识,同意立即停火。双方将于5月12日再次举行会谈。我们注意到,中共中央政...

    时间:05-12
  • 外交部回应民进党当局谬论:歪曲历史、篡改事实

      中新网北京5月12日电 (记者 郭超凯 黄钰钦)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12日主持例行记者会。  有记者提问:据报道,9日,台湾当局就中俄联合声明妄议“中国共产党对抗战的贡献”,称《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确认“中华...

    时间:05-12
  • 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公布 外交部回应

      中新网北京5月12日电 (记者 郭超凯)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12日主持例行记者会。会上有记者就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的相关问题提问。  林剑应询表示,关于中美经贸高层会谈,中方已经发布了消息。双方已发布会...

    时间:05-12
  • 河南通报今年汛期气候状况:旱涝风险叠加

      中新社郑州5月12日电 (记者 阚力)今年以来,河南省天气气候复杂多变。河南省政府新闻办12日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该省今年汛期气候状况呈降水分布不均、旱涝风险叠加等特征。  河南地跨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四大...

    时间:05-12
  • (台海观澜)人工智能为两岸产业合作提供新机遇

      中新社厦门5月12日电 (吴冠标)于12日在厦门举办的2025厦门工业博览会暨第29届海峡两岸机械电子商品交易会(简称“厦门工博会”)上,机器狗、仿人化自适应机器人等“AI+工业产品”吸引两岸业者的目光。  台商吴智...

    时间:05-12
  • 2025年全国防灾减灾日公益宣传片,收藏下载!

    视频:2025年全国防灾减灾日公益宣传片,收藏下载!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公众号灾害始于视而不见的疏忽平安需要众志成城的守护无论身居何地不论家在何方每个你、我...

    时间:05-12
  • 新华社权威快报|2024年度全国秋粮收购达3.45亿吨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5月12日发布数据显示截至4月底全国各类粮食经营主体累计收购2024年度秋粮达3.45亿吨为近年来较高水平我国秋粮收购主要包括中晚稻、玉米和大豆旺季收购期从当年的9月中下旬开始到来年的4月底结束...

    时间:05-12
  • 多国外交官在海派文化发源地感受历史底蕴与文化创新

      中新网上海5月12日电 (记者 陈静)记者12日获悉,来自乌拉圭、巴西、保加利亚、挪威、匈牙利、意大利等15个国家驻沪领事馆的20余名外交官走进位于徐家汇源的徐家汇书院与上海气象博物馆,深度体验上海的历史底蕴、科...

    时间:05-12
  • 全国防灾减灾日:防震减灾科普大赛颁奖 防震减灾倡议发布

      中新网湖南韶山5月12日电 (记者 孙自法)2025年5月12日是中国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中国地震局当天在湖南韶山举办主题为“防震减灾 共筑平安”的第二届全国防震减灾科普主场活动,第九届全国防震减灾科普讲解大赛、2...

    时间:05-12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