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着力整治人民群众身边的灾害风险隐患

2025-05-12 06:20:00

来源:人民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完善风险防控体系,加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提升应对重大风险挑战能力。

  今年5月12日是第十七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今年的主题是“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排查身边灾害隐患”,旨在针对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涉灾重点领域、重点场所和重点部位,组织开展风险隐患集中排查整治,推动安全防范措施深入群众、落到基层;广泛动员人民群众从我做起,从身边事做起,掌握防灾避险知识,参与防灾减灾行动,提高人民群众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始终把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主动谋划和部署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也应当看到,我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仍存在诸多问题和短板,要组织开展灾害风险隐患集中排查,掌握人民群众身边的灾害风险隐患底数,集中整治,加强安全防范措施,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健全灾害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常态化机制,加强风险隐患管控。

  一要加强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预防的转变。各灾种主管部门,要根据致灾因子危险性、承灾体脆弱性、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等因素,科学划分灾害风险区,定期形成灾害综合风险研判成果,为基层防范应对提供决策依据。聚力推动自然灾害风险普查、灾害风险综合研判、综合减灾示范创建等方面的重点工作,进一步提升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二要加强应急科普宣传和培训工作。通过“五进”活动,深入普及各类公共场所、学校、社区、有关作业场所周边和各种作业岗位的危险因素辨识、事故预防以及避险、自救、互救和应急处置知识。严格落实企业“三岗人员”培训制度,切实做到先培训、后上岗。三要提高灾害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质效。充分应用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运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提高排查效率和精准度。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物联网等技术,对重点区域、重点部位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隐患。四要大力推进防灾减灾社会共建共治。统筹利用现有的社会组织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培训教育、技术指导、业务交流等服务,调动企业主动履行社会责任参与应急事业的积极性。通过“隐患随手拍”“安全进万家”等活动,鼓励群众参与隐患排查与监督。五要完善履职尽责体系。各级党委政府切实加强对隐患排查整治工作的组织领导,推动各级责任落实到位。行业主管部门要按照“三管三必须”要求和“谁主管谁牵头、谁为主谁牵头、谁靠近谁牵头”原则,宁可查重、不可查漏。各生产经营单位、涉灾单位要严格落实主体责任,组织专家和全体员工,全方位、全过程排查整治安全风险,做到自查自改全覆盖。

  聚焦灾害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重点,提升灾害防御能力。

  一是隐患排查要到位。要加强对基层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指导,推广应用简便易用的灾害风险隐患信息报送系统。推动落实乡镇(街道)定期重点检查、村(社区)日常巡查和生产经营单位主动自查等制度,充分发挥网格员“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着重开展“九小场所”、农家乐、经营性自建房、在建工地、燃气等风险隐患排查,组织开展以家庭为重点的用火、用电、用气安全以及消防安全隐患的排查。分区域、分灾种、分行业领域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台账,采取工程治理、避险搬迁、除险加固、责令整改等方式,及时消除重大隐患,不留死角、不留空档、不留盲区。二是闭环整改要到底。针对排查出的隐患,实行“定格、定人、定责”,及时制定整改措施,限期整改,并确保安全隐患整改到位。严格按照“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原则,对存在重大隐患的全面落实挂牌督办和跟踪整治,确保排查整治清单整改项目按时销号。三是常态治理要到顶。探索大城市和城市群以街道为单位开展第三方每天专业巡查服务,下沉力量全面、持续、循环进行辖区综合体、商场、市场、餐饮门店、电影院、养老院、医院等场所隐患排查。农村地区要通过巡查无人机、信息化监测预警等科技装备,对群测群防队伍加强培训,形成“天地一体”的隐患排查常态机制。四是应急准备要到位。结合贯彻实施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各地各部门要以新一轮预案修订为抓手,完善防灾减灾救灾应急预案体系,持续深化应急实战演练;加强各级各类应急队伍的共训共练和应急值守;优化监测预警能力和群测群防队伍建设,实现及时“叫应”,提高预警信息发布时效性。五是成果应用要到点。推动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常态化运行,保证普查数据库的全面性和时效性,积极探索深化普查成果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涉灾领域应用,统筹推进自然灾害防治重点工程建设,持续推动提升自然灾害防治水平。

  整治人民群众身边的灾害风险隐患,责任重于泰山。要以更加坚决的态度、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扎实的工作,深入开展灾害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有效防范遏制重特大灾害事故,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积极践行“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理念,大力推进防灾减灾体系社会共建共治,提升人民群众防灾避险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更好地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作者为中国灾害防御协会会长、原国家减灾委员会秘书长)

  《 人民日报 》( 2025年05月12日 14 版)

  • 相关阅读
  • 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将对工会法实施情况开展执法检查

      中新网北京5月12日电 (记者 陈杭)记者12日从北京市人大常委会获悉,受全国人大常委会委托,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将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开展执法检查,并同步检查《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办法》实施情况...

    时间:05-12
  • 政银企研代表齐聚山西 共商气候投融资发展路径

      中新网太原5月12日电 (任丽娜)5月12日,“2025金融支持绿色科技大会(山西)气候投融资分会场”在山西省太原市举办。来自国家、省、市相关部门领导、专家、企业、金融机构代表们齐聚一堂,共商气候投融资发展路径,共绘...

    时间:05-12
  • 海内外台胞共赴“彩云之约”

      中新网昆明5月12日电 (陈静)第3届“彩云之约”海外台胞云南行暨文化传承看云南系列活动12日在昆明启动。来自马来西亚、泰国、缅甸、越南等东南亚台胞代表,以及台湾中华两岸科技交流促进会、中华文化经贸生技交流...

    时间:05-12
  • 武警广西总队医院开展战救训练 锤炼实战能力

      中新网南宁5月12日电(杨宝律 朱辉煌 郭俊豪)在第114个国际护士节来临之际,武警广西总队医院日前紧贴实战需求,组织卫勤分队在训练场开展战救训练,全方位锤炼他们在实战环境下的救治能力,用特殊方式迎接国际护士节的到...

    时间:05-12
  • 国务院任免国家工作人员(2025年5月12日)

      国务院任免国家工作人员。  任命牟海松为国家信访局副局长。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网站)...

    时间:05-12
  • 新华社权威快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条例》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是党中央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条例》。  条例规定,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实行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两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

    时间:05-12
  • 地震时躲还是跑?模拟不同震级危害程度,get避险指南

      地震时躲还是跑?XR模拟不同震级危害程度 一文get避险指南  今天(5月12日)是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当灾害发生时,科学有效的自救互救是减轻灾害损失的必备技能。 ...

    时间:05-12
  • 商务部回应我国开展打击战略矿产走私出口专项行动

      新华社北京5月12日电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12日表示,加强战略矿产资源出口管制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我们对部分战略矿产实施出口管制以来,发现一些境外实体与境内不法人员相互勾结,企图通过走私...

    时间:05-12
  • 商务部回应我国开展打击战略矿产走私出口专项行动

      新华社北京5月12日电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12日表示,加强战略矿产资源出口管制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我们对部分战略矿产实施出口管制以来,发现一些境外实体与境内不法人员相互勾结,企图通过走私...

    时间:05-12
  •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法委副书记李文博接受审查调查

      中新网5月12日电 据广西壮族自治区纪委监委消息: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法委副书记李文博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自治区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时间:05-12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