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一条广陵路 连接古与今(感知文化里的中国)

2025-05-14 08:48: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图①:位于“广陵有盐”街区的原广陵小学教学楼。

  图②:位于“广陵有盐”街区的原广陵小学校园雕塑。

">

  图①:位于“广陵有盐”街区的原广陵小学教学楼。
  图②:位于“广陵有盐”街区的原广陵小学校园雕塑。

  修缮后重新开放的苏北电影院。

  以上图片均为广陵文旅集团提供

">

  修缮后重新开放的苏北电影院。
  以上图片均为广陵文旅集团提供

  初夏的夜晚,江苏扬州的广陵路上,三三两两的老街坊坐在街边长椅上谈天;游客们涌进街巷两旁的小店,喝一杯咖啡,买一件文创产品,看一场演出……这条街巷,古老又青春。

  扬州有2500多年的建城史。5.09平方公里的广陵古城核心区,是全国为数不多保存较为完好的历史城区之一。三里广陵路,半部扬州史。这里既有明清、民国等时期的历史建筑,也有一批新中国成立后修建的影院、商场、学校,还有一个个春芽般蓬勃生长的小店铺。行走其间,好像欣赏由一张张照片串接起来的电影,从黑白、暗黄的到彩色、高清的。

  风韵不减,它从历史中走来;活力自信,它朝着未来走去。

  活态保护

  尊重不同历史时期建筑的风貌

  2021年开始的广陵路更新项目,最大的看点是什么?项目设计施工负责人梁安邦给出了有些出人意料的答案:一座校园雕塑。

  手握羽毛球拍的男生,与手持鲜花的女生,手拉着手在一棵老树下。旁边的说明牌上介绍,这是原广陵小学校园内的雕塑,1985年设计建造。雕塑看起来普普通通,还有一些破损,却处在“广陵有盐”街区的视觉焦点上。这是为何?

  “这要从广陵路从哪里来说起。”扬州广陵古城党工委副书记、广陵古城管委会主任杨丛刚摊开地图说,从空间上看,广陵路地处古城东南,是衔接湾子街历史文化街区与南河下历史文化街区的中轴线;从时间上看,广陵路从历史中走来,也从扬州古城更新的探索中走来。

  2006年,按照“不大拆大建、修旧如故、保留原貌”的原则,古城北部的东关街历史文化街区实施修缮改造。“梁柱体系没有变动,仅对沿街建筑的破损立面进行了修复。”梁安邦的父亲梁宝富参与了东关街修缮工作。

  如今的东关街已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但在梁宝富看来,仍留下了一些遗憾。他介绍,当时迁走了沿街的1080户居民,并通过外立面修缮,让建筑风貌统一“回到”明清时期。实际上,居民也是历史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整齐划一的建筑风貌则让街区一刀切地“定格”在某个时代。后来出台的《扬州古城保护条例》及《扬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有机更新“1+8”方案》就吸取了这些教训。之后的历史街区更新实践中,扬州在保留原有居民的基础上,通过局部小尺度整治,促进居民自主更新。

  杨丛刚介绍,从新中国成立后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广陵路是扬州市经济文化中心,除了20项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外,还有建于50年代的苏北电影院、建于60年代的广陵小学、建于70年代的工商银行等建筑。

  “要跳出对文物价值的单一评价,尊重不同历史时期建筑的风貌。”梁安邦说,对承载着几代人情感的建筑,要同步进行保护与修缮,恢复其在人们心目中的样子。

  以原广陵小学片区为例,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贾氏盐商住宅、市级文保单位四岸公所等古建,以最小干预原则进行原真性保护;原广陵小学,在保留操场、跑道和树木等元素的基础上,对教学楼危房部分进行了原址、原高度的加固改造,并对外立面装饰,使之符合现代人的使用习惯。

  广陵路渐进式“微更新”效果初显,也带动了近百户居民自主更新。70岁的郑同生家住苏北电影院隔壁,2021年开始对老宅进行修缮。他按照扬州古城更新政策,以“青砖小瓦马头墙”的风格修缮房屋,获得4万元奖补。另一户居民钱伟鹏出于对扬州园林的喜爱,用传统造园手法打造庭院,取名“逸庐”,获评“扬州古城传统民居修缮利用优秀范例”。

  活化再生

  创新机制让历史街区走向未来

  苏北电影院重新开放了。郑同生闻讯第一时间赶来。

  俨然是记忆中的模样。建筑上方,是“苏北电影院”5个红色大字和工农兵人物雕塑,外墙上张贴着《南征北战》《小兵张嘎》等电影海报。电影院里,一层是展厅,陈列着200多张老照片及票根等老物件;二层是个沉浸式体验空间,通过数字技术让老电影的经典片段重现。

  绕过展厅,电影院的后半部分被打造成园林式酒店。工作人员介绍,开业当天就预售了4300多份订单,“五一”期间客房“秒光”。这个2004年停止运营的老电影院,以崭新的姿态再次融入现代城市的文化生活。

  “在这片地区,树木、连廊等园林元素像一条项链,把这条路上的苏北电影院、原工商银行、原广陵幼儿园以及周边公房的物理空间有机连接起来。”扬州广陵文化旅游开发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宇翔说,背后的产权归集,离不开扬州在古城更新中的机制创新。

  大量闲置房产如何活化利用?“闲置房产看起来连片分布,但产权分散在不同单位,土地性质、规划用途各不相同。古城公房70%因确权困难无法取得权证,更不要说归集利用了。”王宇翔说。

  与实践探索同步,体制机制也突围破题。2023年,扬州出台了古城更新“政策包”,其中最受关注的一条是带现状挂牌。

  王宇翔举例,苏北电影院片区共涉及8个产权主体,原有功能已经失去,对原产权单位属于负资产。在政府支持下,这些产权主体以较低价格转让给文旅集团收储。地块集中后,片区进行保护修缮与活化利用整体规划。这里被打造成“城市展厅+园林酒店”的新型公共空间,兼具公益性和经营性,再按照“城市更新红线范围内可执行带现状挂牌”的政策,将零散的产权进行归集,进而实现了确权增值。

  这项地方创新还叠加了国家政策。国开行出于对古城更新的支持和对活化前景的看好,给广陵路项目发放了扬州首单城市更新长期低息贷款,助力历史街区焕发活力。

  广陵路另一侧的广陵小学项目,更新后成为“广陵有盐”街区,同样采取文化加商业属性的招商模式,打造出消费新场景——贾氏盐商住宅成为设计师工作室和茶饮空间,四岸公所入驻了非遗展馆与文创店铺,原广陵小学开起传统早茶店。

  广陵路已完成3万平方米闲置房屋保护更新,吸引1.5亿元社会资本参与,新增就业岗位500多个。更新带来的无形资产不可估量——在这条历史街区的叙事中,不仅有老故事可追怀,也有新故事可传续。古城沿着现代化进程的坐标朝前走,为城市发展注入动力。

  活力共生

  古城保护更新共建共享

  苏北电影院重新开业的当天,一墙之隔的售票厅也热闹非凡,这里正在举办一场名为“广陵路记忆”的展览。面向市民征集的112张照片,记录着扬州古城四季的美景,也记载着广陵路的“来时路”。

  最受欢迎的,是一本由同一地点老照片组成的相册,最后几页是空白,表达着“未完待续”的意思。一位老先生轻轻拨开人群,将一张苏北电影院的彩色照片放入空白页,“这是今天新拍的”,接着又往前翻到开头两张,“最早的黑白照片,就是我提供的”。

  老先生叫史美鹤,今年70岁。他向参观者讲起了照片里的故事。1951年,广陵路316号的“上海大戏院”被国家收购并更名“苏北电影院”。他们一家四代都在这里看过电影。两张老照片分别摄于1951年和1952年,记录了电影院更名时的盛况和举办苏联影片展时的情景。“苏北电影院修缮时,还对比过这两张照片呢。”史美鹤说。

  “广陵路越来越美,居民生活越来越好,我们理应出份力。苏北电影院一直是城市客厅,照片放在我家客厅和放在这里是一样的——欢迎四面八方的游客,来‘家里’看看!”史美鹤说。

  这句话在人群中得到响应。“这些老照片使我想起家门口的老电影院、上学的校园,以及留下美好回忆的青春。”镇江游客王女士说,这种代入感,让游客仿佛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

  王女士注意到,广陵路街区的许多业态都分布得很“深”,例如老建筑更新后的非遗空间、木偶剧院,以及建设中的中华诗词博物馆,都开到了支巷深处,不仅拉长了参观路线,也让古城“见物见人见生活”。

  这种深入生活的“参与感”,也体现在街区的商户身上。开在广陵路沿街的“老许和黑胶市集”,既是咖啡店,也是小酒馆,有时还组织音乐会。不少市民和游客喜欢进来歇歇脚、聊聊天,哪怕不点咖啡、不买唱片,也能得到温馨的体验。

  广陵路上,不少商家都在店前院后留出一块地方、摆上一排桌椅,供往来行人休憩、拍照;有些店铺紧挨着口袋公园,主理人“顺带手”修剪花枝、清理落叶、浇水施肥,美化公共环境。

  “最初是我们的创新试点,现在已成为共识。”王宇翔介绍,扬州古城中的老房子,不少都带有小院落,在业态招商时便有约定:只收房屋租金、不收院落房租——省下这笔钱,主理人要像主人一样打理好房前屋后的花花草草,既给业态赋能,也给街区添彩。

  在历史街区共建共享的氛围下,一些居民敞开了院门。沿着爬满绿植的长长巷道往里走,眼前豁然开朗,叠石瀑布、镂空花窗,鲜花开得正盛,锦鲤也游得欢快……钱伟鹏在方便时开放“逸庐”接受预约,供市民游客参观。

  “扬州将全力打造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名城。”扬州市委书记王进健表示,从“物理保护”到“人文激活”,从“政府主导”到“全民共建”,推动古城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复兴,让承载着一代代人回忆的古城焕发出生机活力。

  《 人民日报 》( 2025年05月14日 12 版)

  • 相关阅读
  • 我国成功发射太空计算卫星星座

      新华社酒泉5月14日电(李国利、王晨宇)5月14日12时12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太空计算卫星星座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这次任务...

    时间:05-14
  • 台当局将“汉人”表述改为“其余人口” 国台办:荒谬绝伦

      新华社北京5月14日电(记者王承昊、李寒芳)近日,台行政机构网站有关台湾人口情况介绍中删除“汉人”表述,改为“其余人口”。岛内舆论批评这是赖清德当局进一步“去中国化”“去祖先化”的做法。对...

    时间:05-14
  • 国台办:对两岸通电抱持积极态度

      中新网5月14日电 国台办14日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会上有记者提问:近期,高雄市、台南市多地多次出现停电事件,引发民众忧虑岛内“核电归零”后会出现缺电危机。有岛内舆论质疑,民进党当局强推“非核家园”能源政策,导致岛...

    时间:05-14
  • “去中国化”走火入魔,赖当局删除户籍人口“汉人”表述引众怒

      中新网5月14日电(燕新台)近日,有岛内网友发现,赖当局行政机构网站在介绍台湾地区已设户籍人口时,悄然进行了表述调整。原表述“以汉人为最大族群,占总人口96.4%”被改为“2.6%为‘原住民族群’,另外来人口占1.2%,‘其余...

    时间:05-14
  • 国台办:民进党当局“假民主、真独裁”自会广受质疑和反对

      中新网5月14日电 5月14日,国务院台办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有记者问:新加坡《联合早报》日前刊发指出,民进党当局一系列持续紧缩言论自由、整肃异己等民主倒退作为,已让台湾的“民主自由”徒有表象,内涵正逐步流失。对此...

    时间:05-14
  • 国台办:希望广大台湾同胞站在历史正确一边 深刻认识台湾光复重大意义

      中新网5月14日电 国台办14日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会上有记者提问:赖清德日前在台南参加八田与一纪念会时称,台湾与日本的感情不是只像朋友一样,是像家人一样。岛内舆论抨击其对日本殖民时期屠戮台湾民众的惨痛过去选择...

    时间:05-14
  • 国台办:面对共同风险挑战 两岸中国人应携手维护发展权利和民族尊严

      中新网5月14日电 5月14日,国务院台办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有记者问:新台币汇率近期出现暴涨,岛内舆论认为,或与美台关税谈判有关,是美方通过类似“广场协议”的条款要求台币主动升值,以降低对台贸易逆差。这是继美方宣布...

    时间:05-14
  • 国台办:已收到近6000封举报“台独”打手帮凶邮件

      中新网5月14日电 国台办14日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会上有记者提问:3月26日,国务院台办政府网站推出“‘台独’打手、帮凶迫害台湾同胞恶劣行径举报专栏”,请问目前收到举报情况如何?对被举报人员将采取哪些惩处措施?  ...

    时间:05-14
  • 国台办批台当局买武器搞“演习”:对“台独”祸首终身追责

      中新网5月14日电 5月14日,国务院台办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有记者问:台媒报道,民进党当局加紧采购“爱国者”导弹,并抽调台海军陆战队组成战斗队护卫“大台北地区”,还多次进行所谓应对“解放军攻台”的演习。岛内舆论认...

    时间:05-14
  • 国台办:赖清德所作所为充分坐实其是“两岸和平破坏者”“台海危机制造者”

      中新网5月14日电 国台办14日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会上有记者提问:赖清德上台即将满1年,岛内有民调显示,79.5%的民众对其施政不满意,其中对其处理两岸关系问题不满意达40.5%。请问对赖清德上台1年来在两岸关系方面有何评...

    时间:05-14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