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布隆迪迈向光明未来的重要一步”(新时代中非合作)

2025-05-25 08:55: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布隆迪鲁齐巴齐水电站大坝。

  中国电建水电十四局供图

">

  布隆迪鲁齐巴齐水电站大坝。
  中国电建水电十四局供图

  鲁齐巴齐水电站工作人员在检查设备运行情况。

  本报记者 薛 丹摄

">

  鲁齐巴齐水电站工作人员在检查设备运行情况。
  本报记者 薛 丹摄

  从布隆迪经济首都布琼布拉驱车南行,两个多小时后到达位于鲁蒙盖省的鲁齐巴齐村。村庄因流经这里的鲁齐巴齐河而得名。时值雨季,丰沛的河水不断西流。河的下游,中国援建的鲁齐巴齐水电站机器轰鸣。截至今年3月,该水电站累计发电量已突破2.5亿千瓦时,占该国同期总发电量的20%以上。鲁齐巴齐水电站的成功运营,为布隆迪人民带来了更加稳定和可持续的能源供给。

  “家家户户晚上都亮起了温暖的灯光”

  2022年通过竣工验收并顺利发电的鲁齐巴齐水电站是布隆迪规模最大的水力发电项目之一,由中国电建水电十四局施工总承包。该水电站建有3台单机容量5兆瓦的发电机组,总装机规模达15兆瓦。

  走进控制中心,大屏幕上的数据实时显示着水电站的运行状况,由中方培训的一名当地技术人员正密切关注着电力输送情况。“1号和2号机组发电直送布琼布拉农村省和鲁蒙盖省,3号机组则有效保障着布琼布拉的供电。”中方员工何绍涵介绍,水电站按照高标准建设,自动化程度较高,一键启停、实时数据监控等操作均可轻松完成。

  长期以来,缺电问题严重制约着布隆迪的工业化进程和民生改善。鲁齐巴齐水电站投入运营后,年平均等效利用小时数达6710小时,已满足布琼布拉2/3人口及鲁蒙盖省1/3人口的用电需求。有了稳定的电力供应,当地工商业用户的生产经营状况和居民的生活质量都得到了显著改善。

  在水电站机房外,年长的村民马鲁卡对记者表示:“以前,每到夜晚,村里都是一片漆黑。如今,家家户户晚上都亮起了温暖的灯光。大家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感谢真心帮助我们的中国兄弟!”

  “是中国企业教会了我工作技能”

  鲁齐巴齐水电站不仅为当地带来了电力,也培养了一批本地技术人才。按照协议,项目完工后,中方团队仍需提供两年的保修期和3年的技术支持,以确保水电站平稳运营,同时帮助当地培养更多电力技术人员。

  厂房中央,内斯特·恩杜瓦约正认真记录着设备参数。他自项目投入运营起便在这里工作,已经从最初的维修队长晋升为水电站负责人。“刚开始我对这里的设备运维了解不深,中方工程师们耐心地指导我,从最基础的设备检查到复杂的故障排查,他们手把手教会我各项操作技能。”恩杜瓦约说。

  埃里克已在水电站工作近5年。埃里克说,随着一次次实操训练,他的技能日渐熟练,已成为水电站的骨干之一,“这份工作让我能够照顾好妻子和4个孩子,我家的日子越来越好了。”

  和埃里克一样,电工让·多吉也是这里的老员工。2020年以来,他跟着中国师傅爬遍了从厂房到大坝约9公里路段的每一根电杆。他说:“是中国企业教会了我工作技能,也让我的未来发展有了更多保障。”

  “建设期间,我们雇用了大量本地工人,他们占总施工人员的80%以上。”水电站运维负责人刘刚介绍,项目开展“以工代训”模式,帮助上百名布隆迪员工掌握设备操作、电气维修等专业技能。不少员工业务熟练后,又奔赴布隆迪吉吉和穆伦布韦水电站等新项目,继续为当地电力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中方团队联合布隆迪国家电力公司开展多项培训,课程涵盖水电站运维、水轮发电机组检修维护、电气监控技术等。中方技术专家定期组织现场培训,提升当地团队的故障诊断与应急处理能力。项目建设期间,布隆迪大学的40多名师生来到鲁齐巴齐水电站参观学习,了解水电站设计理念和施工方案。此后,学校又派出相关专业学生来这里实习了一个月。

  “为布中人民架起友谊的桥梁”

  在前往水电站大坝的途中,有一所名叫利藤的当地学校。水电站建设之际,中企得知学校教室年久失修、学生缺乏文具等情况后,主动对教室进行了修缮,又为孩子们送去文具。

  布隆迪水利、能源和矿业部在感谢信中表示:“水电站项目雇用了很多当地员工,大大地提高了周边居民的生活水平。中企修缮了项目周边的学校,为学生们提供了学习用品,为我们的教育作出贡献,更为布中人民架起友谊的桥梁。”

  “鲁齐巴齐水电站不仅是一座发电站,也是布隆迪迈向光明未来的重要一步。”布隆迪《新生报》评价道,这座水电站的建成,改善了当地电力供应状况,也象征着布中两国携手合作、共谋发展的深厚友谊。中国企业凭借卓越的技术实力和高度的责任感,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克服重重困难,确保了工程质量,展现了中国在国际合作中的责任和担当。

  “鲁齐巴齐水电站对布隆迪的意义非凡。”布隆迪总统恩达伊施米耶表示,“中国在基础设施等领域与布隆迪开展平等合作,是布隆迪值得信赖的真诚朋友。中方始终给予我们坚定的支持。”

  (本报布琼布拉电)

  《 人民日报 》( 2025年05月25日 03 版)

  • 相关阅读
  • 【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中央和国家机关坚持问题导向 一体推进学查改

      央视新闻客户端消息(新闻联播):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中央和国家机关各单位各部门坚持问题导向,一体推进学查改,将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努力锻造过硬作风。  学习教育期间,公安部坚持学查...

    时间:05-25
  •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原院长李勇被“双开”

      中新网5月25日电 据河北省纪委监委消息,日前,经河北省委批准,河北省纪委监委对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原党组书记、院长李勇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进行了立案审查调查。  经查,李勇丧失理想信念,背弃初心使命,对党不忠诚、不...

    时间:05-25
  • 两岸文创青年聚深圳 共探“数据+文化”融合新机遇

      中新网深圳5月25日电 (记者 索有为)“2025相约文博”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创业青年深圳交流活动24日拉开序幕,来自广东、台湾的创业青年齐聚一堂,围绕“数据+文化”融合创新展开深度对话,共探两岸文创产业合作新机遇。 ...

    时间:05-25
  • 《中国城市网络形象指数报告(2025)》发布 东部城市领跑

      中新网北京5月25日电 最新发布的《中国城市网络形象指数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当前我国城市网络形象整体呈现出“东部城市领跑、中西部核心城市多点开花”的特征。北京、上海、重庆、广州、深圳等城市...

    时间:05-25
  • 敦煌缘何成为创新土壤(艺坛走笔)

      文化艺术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创造。1000多年前,敦煌的艺术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广泛吸收南亚、中亚、西亚等地传来的艺术样式,创造出独具中国特色的彩塑、壁画等,成就中华文化艺术阆苑中的一朵奇...

    时间:05-25
  • 从“窗口”到“桥梁”

      中国美术学院视觉传播学院师生团队创作的《良渚十二律》装置,主创姜珺。">  中国美术学院视觉传播学院师生团队创作的《良渚十二律》装置,主创姜珺。  初夏的意大利威尼斯,处处洋溢着艺术...

    时间:05-25
  • 传承书院文化 书香浸润乡村(文化中国行·人文观察)

      学生在文宇阁书院阅读。  邓龙华摄">  学生在文宇阁书院阅读。  邓龙华摄  文宇阁书院鸟瞰。  徐 铮摄">  文宇阁书院鸟瞰。  徐 铮摄  “江右书院甲天下”,江西的书院文化...

    时间:05-25
  • 部署开展“六一”主题实践活动

      本报北京5月24日电 (记者杨昊)“六一”将至,记者从全国妇联获悉:全国妇联等11部门日前联合下发通知,对各地各部门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实践活动、合力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作出部署安排,让广大少...

    时间:05-25
  • 银发旅游列车,让供需有效对接(提振消费一线观察)

      丽江看雪山,保山喝咖啡,腾冲逛古镇……  69岁的北京游客石女士,乘坐“金色年华·滇西漫游”银发旅游专列“玩转”云南。  “车上能不能休息好?身体不舒服咋办?行程会不会太累?”上车前,石女士...

    时间:05-25
  • 中国少年先锋队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将于5月27日至28日召开

      本报北京5月24日电 (记者杨昊)经党中央批准,中国少年先锋队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将于5月27日至28日在北京召开。  第九次全国少代会将听取和审议第八届全国少工委工作报告,修改《中国少年先锋...

    时间:05-25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