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贵州六盘水市,117万多亩刺梨林散布在山野间。
刺梨果黄灿灿,身披尖刺,酸涩多渣。这些曾经没人要的小果,如今成为名副其实的致富果。
“再过一个多月,刺梨果就将‘走’上产线,变成饮料等5个系列20多款产品。”贵州初好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廖丽婷介绍,通过深度开发刺梨产品,公司去年年产值达2.7亿元。六盘水市年加工刺梨能力已达68万吨,刺梨全产业链条释放出澎湃动能,为乡村全面振兴增添动力。
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指出:“要保护好生态环境,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贵州践行“两山”理念,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以“绿”为笔绘新篇。
推进生态资源产业化利用——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龙里县深挖“风”的潜力。山上,巨型风车叶片在风中稳定旋转;山下,风电产业园的塔筒、叶片生产线满负荷运转。“公司已在龙里建成4条百米级陆上叶片生产线,助力龙里打造风电产业集群。”上海电气风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西南分公司总经理王自贤说。
立足实际,贵州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注重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多能互补。目前,贵州新能源装机容量达3158万千瓦,占省内总装机39.5%。
产业向生态转型,生态向产业转化。
梵净山脚下,铜仁市江口县选准抹茶产业新赛道,引入贵茶集团,上游联动10户规模以上企业、100家碾茶加工厂、1000个家庭农场、近10万茶农,下游与奶茶店、咖啡店等洽谈合作,并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同时,当地还举办“抹茶雅集”文化节,建设抹茶小镇、抹茶街区,茶旅互融更添发展活力。
聚焦一二三产业融合,贵州将生态优势嵌入价值创造全过程。2024年,贵州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产值增长4.2%,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66%,绿色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48%。
探索生态产品市场化交易——
6月17日,贵州省林业局与贵州省生态环境厅签发第二批8张省级林业碳票。目前,贵州林业碳汇(碳票)获得银行授信5.71亿元、放款1.88亿元,实现交易约1458万元。
在试点县(市)开展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成立生态产品交易中心,建立“贵州生态产品”目录清单……贵州着力破解生态产品“度量难”“交易难”等问题。截至目前,贵州基本实现省市县3级“绿水青山”价值可量化、核算结果可比较。
加强生态收益价值化补偿——
乌江渡断面是贵阳市和遵义市的交界断面。2024年,断面日均最小下泄流量、月总水量高于目标值,上游的贵阳市获得下游遵义市的生态补偿。“只要供给下游的水质水量达标,就能获得补偿。”贵阳市水务管理局水资源及水土保持管理处副处长蒋思鸣说。
省级层面制定赤水河等八大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办法,贵阳市探索森林覆盖率横向生态补偿模式,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建立饮用水水源保护生态补偿制度……贵州积极探索新机制,通过双向多元补偿,汇聚保护合力,实现生态与发展双赢。
“贵州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因地制宜加快发展绿色生产力,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以发展‘含绿量’提升增长‘含金量’,展现山清水秀、绿色低碳的美丽贵州新风采。”贵州省委书记徐麟表示。
《 人民日报 》( 2025年07月05日 0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