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推动科技自主创新和人才自主培养良性互动(专题深思)

2025-07-10 08:47: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刊发的重要文章《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中指出:“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要坚持推动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统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高校作为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的结合点,要充分发挥先导性、基础性支撑作用,推动科技自主创新和人才自主培养良性互动,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

发挥高校人才培养主阵地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人才资源是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的重要力量和显著优势。”人才培养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高校作为培养创新人才的主阵地,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的有机统一。以思政课改革创新为抓手,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打造“大思政课”实践平台,引导学生胸怀“国之大者”、扎根中国实践,锤炼学生立大志、入主流、上大舞台、干大事业的使命担当。坚定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加大高等教育对拔尖创新人才供给和科技创新的支撑力度,根据时代要求动态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全学段全链条人才培养体系。同时,强化人工智能对人才培养的赋能作用,利用人工智能实现教学活动的更新和优化,实现人才培养的个性化和精准化。全球视野是拔尖创新人才必备的能力素质,应深化开放协同机制,通过国际联合实验室、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等,推动师生深度参与全球科技前沿合作。支持青年人才在国际组织实习历练,培养更多具有中国情怀、全球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创新人才。

推动基础学科与交叉学科协同突破。面对全球科技竞争向基础前沿和交叉学科领域加速汇聚的新态势,推动基础学科与交叉学科协同突破,既是培养符合经济社会发展所需复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以学科建设推动解决国家、社会发展课题的重要举措。高等教育必须勇担使命,以学科体系革新激活创新潜能,以基础研究突破筑牢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根基,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源头活水。聚焦世界科技前沿,加快布局前瞻性基础研究,在数学、物理学等基础学科实施长周期、稳定的支持策略,建设高水平基础学科平台,并通过制度创新破除短期功利导向,促使青年学者在战略前沿领域开展持续性深耕。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以“人工智能+”“数字+”“绿色+”等交叉领域为突破口,推动学科深度融通,构建跨学科攻关联合体,通过基础学科的“深挖井”与交叉学科的“架桥梁”,形成理论突破—技术革新—产业升级的传导链条,以学科协同突破助力高质量发展。同时,推进人才评价体系改革,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评价标准,强化重大问题凝练与资源精准配置,最大限度释放科研人员创新活力。

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产学研深度融合是加快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路径,也是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的关键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围绕国家重点领域、重点产业,组织产学研协同攻关,在重大科研任务中培养人才。”作为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主力军,高校需要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强劲动力。积极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建立学科—产业双向赋能机制,围绕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联合龙头企业建设校企联合实验室、产业创新学院等载体,将产业技术难题转化为教学案例和科研课题;进一步畅通成果转化渠道,聚焦从研究到应用的全周期创新,完善“中心+节点”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建设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依托国家大学科技园、概念验证中心等平台,推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技术定向孵化,加快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立足区域产业特色,构建差异化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定向培养、定制输送等机制,推动人才供给与区域产业升级精准对接,形成人才驱动创新、创新反哺教育的良性循环。

(作者为中央财经大学教授)

《 人民日报 》( 2025年07月10日 09 版)

  • 相关阅读
  • 法治之力提升生态颜值(法治头条)

    “2024年,人民法院依法公正审结各类环境资源一审案件21.9万件;判令责任主体承担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共计96亿元,同比增长87.5%……”不久前,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中国环境资源审判(2024)》,交出环境资源...

    时间:07-10
  • “实业兴国,实干兴邦”(人民论坛)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史上,两个场景令人感慨万千。  研制第一辆国产轿车时,无资料、无经验、无设备,工程师只好从进口废钢中寻找汽车相关零件进行测绘,整个车身制造和各种钣金件加工几乎完全靠工...

    时间:07-10
  • 洪水过后,这些饮食安全问题要警惕(服务窗·夏季安全指南)

      近期,我国部分地区遭遇洪涝灾害,给群众生活带来困扰。当洪水退去,生活恢复常态时,大家除了要做好排水、清淤、消杀等工作,还需要注意饮食安全。  洪水后,如何保障饮食安全?记者请相关专家进行了解...

    时间:07-10
  • 洪水过后,这些饮食安全问题要警惕(服务窗·夏季安全指南)

      近期,我国部分地区遭遇洪涝灾害,给群众生活带来困扰。当洪水退去,生活恢复常态时,大家除了要做好排水、清淤、消杀等工作,还需要注意饮食安全。  洪水后,如何保障饮食安全?记者请相关专家进行了解...

    时间:07-10
  • 六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由降转涨

      本报北京7月9日电 (记者刘志强)记者从国家统计局获悉:今年6月份,扩内需、促消费政策持续显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由上月下降转为上涨0.1%;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继续回升,上涨0.7%...

    时间:07-10
  • 6月电商物流指数较上月回升0.2点

      本报北京7月9日电 (记者欧阳洁)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9日发布的6月中国电商物流指数为111.8点,比上月回升0.2点,连续4个月回升,刷新年内新高。在以旧换新政策持续发力以及电商平台集中促销带动下,6...

    时间:07-10
  • “这辈子能为国家尽一份力,值了!”(时空对话)

      冯为民近照。  本报记者 张 驰摄">  冯为民近照。  本报记者 张 驰摄  青年时期的冯为民。  受访者供图">  青年时期的冯为民。  受访者供图  上午9点,在云南省芒市的家里,96...

    时间:07-10
  • 社区来了合伙人(神州看点)

      上午10点,79岁的陈远秀戴上“社区导游”袖章,走向重庆江北区观音桥街道的一座网红天桥。“北仓文创街区往这边走!塔坪老巷子的红豆汤开门咯!”她笑着对游客说。  观音桥街道这片老旧社区曾是居...

    时间:07-10
  • 六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由降转涨

      本报北京7月9日电 (记者刘志强)记者从国家统计局获悉:今年6月份,扩内需、促消费政策持续显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由上月下降转为上涨0.1%;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继续回升,上涨0.7%...

    时间:07-10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