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为人类文明进步、世界和平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2025-07-11 08:23: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7月1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全球文明对话部长级会议致贺信。与会外方嘉宾高度赞赏习近平主席提出全球文明倡议,认为贺信深刻阐明文明交流互鉴的重大意义,体现中国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的责任担当。当前世界面临多重挑战,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正当其时,期待各国携手行动,深化互学互鉴,汇聚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强大合力。

  “为推动世界文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作出重大贡献”

  习近平主席在贺信中指出,多样文明是世界的本色。历史昭示我们,文明的繁盛、人类的进步,都离不开文明的交流互鉴。当前,国际形势变乱交织,人类站在新的十字路口,迫切需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

  “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充满远见和智慧,有利于增进国家间相互理解,促进合作与共同发展。”纳米比亚前总统姆本巴在致辞中表示,纳米比亚等非洲国家都主张对话、鼓励合作,寻求可持续方案,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他说,只有深化友谊和理解,才能实现和平、稳定和发展。纳米比亚愿与国际社会携手践行全球文明倡议,创造一个包容、繁荣、和平的未来。

  “在习近平主席的思想和理念中,我印象尤为深刻的是胸怀天下的和合之道。”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表示,当前部分国家回归零和思维,战争与对立反复上演。中国高举和平发展旗帜,以共建“一带一路”联通世界,以多个全球性倡议推动各国共同实现发展与安全,增进相互理解,尤其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全球治理注入可持续力量。

  北京语言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博士后、越南学者范玉雪表示,正如习近平主席在贺信中指出的,文明的繁盛、人类的进步,都离不开文明的交流互鉴。越南和中国文化相通、习俗相近,两国之间的交流促进了越中文明的共同进步,也进一步夯实了两国的传统友好。

  墨西哥学院亚非研究中心教授、汉学家阿索夫斯卡表示,当前国际形势纷繁复杂,中国展现出开放包容态度,提出全球文明倡议等三大全球倡议,坚定强调相互尊重、友好合作、互学互鉴,推动各国共同发展。“习近平主席对文明交流互鉴十分重视,引领中国进行理论创新并付诸实践,为推动世界文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作出重大贡献。”阿索夫斯卡说。

  “促进不同文明对话、消除偏见的绝佳范例”

  习近平主席在贺信中强调,中国愿同各国一道,秉持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推动构建全球文明对话合作网络,为人类文明进步、世界和平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美国“鼓岭之友”召集人穆言灵表示,习近平主席向全球文明对话部长级会议致贺信,表明对文明对话的高度重视。践行全球文明倡议将为扩大各国人员往来、深化不同文明交流提供绝佳机会,为下一代构建更加和谐美好的世界,“我们亟须加强人文交流、深化相互了解,只有这样国际社会才能成为一个真正友好的‘朋友圈’。”

  比利时前首相莱特姆表示,当今世界,加强对话的紧迫性不言而喻,本次会议十分契合当下需要。全球不确定性日益突出,不同文明应加强交流、凝聚共识、开展合作,通过建设性对话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以多种形式的人文交流活动吸引更多民众参与,弘扬开放、尊重、包容理念,将其作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

  “全球文明倡议顺应了各国人民推动文明对话的现实需要。”斯洛伐克议会驻欧盟代表加布里埃尔·费舍尔表示,第七十八届联合国大会将6月10日设立为文明对话国际日,体现了中国的引领作用,也提醒国际社会共同做文明平等的捍卫者。他认为,践行全球文明倡议,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将为不同文明实现对话、了解彼此提供驱动力。

  美国城市广播电视台总裁苏彦韬表示,习近平主席在贺信中倡导“秉持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对于世界和平发展具有启发意义。他认为,美国和中国都拥有发达的影视剧制作产业和成熟市场,影视剧等文化领域的交流合作可以成为美中交流合作的突破口。美中友好需要从文化交流开始,密切各领域交流,有助于增进美中民间友好和互信。

  “当今世界面临诸多风险挑战,文明对话正当其时,这次大会的召开就是促进不同文明对话、消除偏见的绝佳范例。”克罗地亚社会民主党副主席奥斯托伊奇说,克罗地亚和中国正不断深化在文化、教育、旅游等领域务实合作,两国合作成果惠及人民,将不断增进两国友好关系。

  “文化交流可以促进包容性发展,让所有国家人民从中受益”

  “希望各位代表深入交流、凝聚共识,为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不同文明和合共生贡献智慧和力量。”习近平主席的贺信为接下来的文明对话指明了方向,鼓舞与会嘉宾交流交心,为中外开展各领域合作汇聚力量。

  “若想实现世界和平,各国必须团结协作、相互理解、尊重彼此,这正是全球文明倡议努力的方向。”格林纳达社会和社区发展部部长托马斯表示,不同国家代表展开深入讨论,了解彼此文化,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这有助于世界和平”。

  哈萨克斯坦“阿玛纳特”党首席外事顾问伊莫娃表示,本次会议聚焦人类文明多样性,十分有意义。中国是文明古国,也是文明交流互鉴的倡导者、推动者。“我们非常赞赏中国对于文明多样性的尊重,习近平主席鼓励大家‘为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不同文明和合共生贡献智慧和力量’,我们应当行动起来,开展更多交流合作。”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联合民族大会党国际关系书记莫里斯认为,全球文明倡议重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互动、文明之间的互学互鉴,这一倡议在世界各地得到践行,将促进国与国之间的相互尊重与理解,推动包容性发展。“通过本次会议,我们有机会讲述各自国家的故事,可以向众多不同文明学习,希望借此机会与各国朋友一起探讨文明交流互鉴的路径与方案,参与到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事业中。”

  赞比亚国家发展联合党总书记伊门达表示,这次会议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谋求合作的好机会。中国在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坚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各国树立良好典范。“文化交流可以促进包容性发展,让所有国家人民从中受益。从这一点来看,全球文明倡议是属于全人类的公共产品。”伊门达说。

  多次参加文明交流活动的阿索夫斯卡说,在一次次的交流中,每一个“小人物”的工作都能发挥“大作用”。他将继续致力于把中国当代文学介绍给西方,让更多人了解当代中国的风貌,为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添砖加瓦。

  (本报记者龚鸣、赵益普、陈熙芮、王骁波、刘玲玲、李欣怡、王迪、崔寅、姜泓冰)

  《 人民日报 》( 2025年07月11日 02 版)

  • 相关阅读
  • “大陆始终是充满机遇的沃土”(两岸脉动)

      “近年来,海交会规模不断扩大、台商投资屡创新高。”在不久前举行的第二十七届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上,全国台湾同胞投资企业联谊会会长李政宏说出了广大台商台企的心声,“我们有坚定的信心在大陆...

    时间:07-13
  • 外交部发言人就菲律宾发表关于“南海仲裁案裁决”出台9年声明答记者问

      新华社北京7月12日电 外交部发言人12日就菲律宾发表关于“南海仲裁案裁决”出台9年声明答记者问。  有记者问:日前,菲律宾外交部就“南海仲裁案裁决”出台9年发表声明,菲律宾外长在有关研讨...

    时间:07-13
  • “为祖国守边,没什么困难克服不了”(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

      沿着边境线一路向南,阿拉克别克河曲折的河道在桑德克龙口拐了个急弯。  伴着淙淙水声,走到离龙口不到百米的地方,就能看到一座瞭望塔和一个哨所,五星红旗在这里迎风飘扬。这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时间:07-13
  • 推动中澳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行稳致远(大使随笔)

      习近平主席高度重视中澳关系发展,指出中澳双方进一步加强合作,对实现两国共同发展、促进世界和平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主席过去3年来同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举行3次会见,双方就事关中澳关...

    时间:07-13
  • 纪念郑和下西洋620周年中国印尼文化交流展开幕

      本报雅加达7月12日电 (记者李培松)“万里尚为邻——纪念郑和下西洋620周年中国印尼文化交流展”11日晚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美术和陶瓷博物馆开幕。  展览分为“航海壮举,伟大航程”“星槎遗踪...

    时间:07-13
  • 中企承建的非洲首条沙漠重载铁路优先段轨道铺通

      本报阿尔及尔7月12日电 (记者郝瑞敏)中国铁建承建的阿尔及利亚西部铁路矿业线项目135公里优先段轨道7日铺通,标志着非洲首条沙漠重载铁路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阿尔及利亚廷杜夫省省长穆斯塔...

    时间:07-13
  • “迎接一个更加绿色、创新的巴西”

      在巴西巴伊亚州卡马萨里市,伴随着机械的运转声、现场的掌声和欢呼声,比亚迪巴西乘用车工厂完全在巴西本土制造的首辆新能源汽车日前平稳驶下生产线。只用了15个月,这家工厂就完成了从破土动工到...

    时间:07-13
  • 古人如何蹴鞠(文物有话说)

      敦煌悬泉置遗址出土的鞠。  甘肃简牍博物馆供图">  敦煌悬泉置遗址出土的鞠。  甘肃简牍博物馆供图  中国工艺美术馆雕塑作品“蹴鞠”(局部)。  北京美好景象图片供图">  中国工艺...

    时间:07-13
  • 我国规模最大天然铀产能项目产出“第一桶铀”

      本报北京7月12日电 (记者谷业凯)记者从中核集团获悉:12日,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的“国铀一号”示范工程生产出第一桶铀产品。这标志着我国铀资源开发迈入绿色安全、智能高效的新阶段,将为...

    时间:07-13
  • 算对这笔长远账(记录中国)

      滕王阁景区游人如织。  彭 寰摄(影像中国)">  滕王阁景区游人如织。  彭 寰摄(影像中国)  游客在滕王阁景区内打卡留影。  新华社记者 刘金海摄">  游客在滕王阁景区内打卡留影。 ...

    时间:07-1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