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讲述中华文明的包容与厚重(文化中国行)

2025-07-13 08:25: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西夏绿釉鸱吻。

  银川西夏陵区管理处提供

">

  西夏绿釉鸱吻。
  银川西夏陵区管理处提供

  西夏鎏金铜牛。

  银川西夏陵区管理处提供

">

  西夏鎏金铜牛。
  银川西夏陵区管理处提供

  西夏灰砂岩石马。

  银川西夏陵区管理处提供

">

  西夏灰砂岩石马。
  银川西夏陵区管理处提供

  西夏陵遗址内,3号陵陵塔复原示意图。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供图

">

  西夏陵遗址内,3号陵陵塔复原示意图。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供图

  西夏陵遗址鸟瞰图。

  银川西夏陵区管理处提供

">

  西夏陵遗址鸟瞰图。
  银川西夏陵区管理处提供

  编者按:当地时间2025年7月11日,在法国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四十七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西夏陵”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60项。

  西夏陵是中国西北地区11至13世纪由党项族建立的西夏王朝的陵墓遗址群,坐落于贺兰山山脉南段东麓。它的存在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过程提供重要见证。

  

  行走在苍茫辽阔的贺兰山下,西夏陵陵塔映照在阳光之中。放眼望去,四边的角台,两边的门阙、碑亭,月城、陵城勾勒出陵区的布局。西夏陵背山面水,西北傍高山,东眺银川与黄河,各座帝陵的空间轴线都与贺兰山的某个山峦顶峰相关联,借山势衬托出恢宏的气势。

  实证:

  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形成

  西夏陵遗址分布范围近40平方公里,包含9座西夏帝陵、271座陪葬墓、5.03公顷北端建筑遗址和32处防洪工程遗址等4种类型的建筑遗址及陵区各类出土文物。

  国家文物局文物古迹司(世界文化遗产司)司长邓超说,西夏陵是留存至今规模最大、等级最高、保存完整的西夏王朝考古遗存,对我国历史上党项族创立并延续近200年的西夏王朝具有不可替代的见证作用,实证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过程。

  从世界文化遗产价值标准来看,西夏陵在选址方位、空间布局、陵寝制度、陵墓建筑、建造技术、丧葬习俗等方面所体现的各种特征,充分展现当时基于不同民族、不同生业、不同文化的相互交流而产生的文化融汇与创新特征。

  西夏陵出土的文物,也见证着中华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出土于西夏陵区的绿釉鸱吻,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史的重要实物资料。

  西夏陵博物馆馆长师培轶说,鸱吻常被放置在大型建筑的屋顶正脊两端。这件绿釉鸱吻兼具龙与鱼的元素,反映了西夏王朝对中原建筑文化的吸收与创新。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史金波说,从西夏史研究来看,西夏既有自己的特点,又能充分显示中华文明多样性、包容性。考古发现的西夏、汉两种文字碑刻,体现了民族的深度融合。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名誉所长陈同滨说,“通过西夏陵的发掘和现存建筑可以看出,西夏对中原文化不是简单学习模仿,而是学习并创造性转化。不同文化之间交流交融,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原因。”

  展现:

  西夏王朝丝绸之路枢纽特征

  在宁夏博物馆,西夏陵陪葬墓出土的铜牛、石马,吸引着络绎不绝的观众。

  宁夏博物馆馆长王效军说,两件文物出土时位于墓葬甬道的两侧,铜牛的牛头朝内,石马的马头朝外,体现了党项人“乘马出则征战,牵牛入则耕作”的生活状态,反映了西夏社会从游牧经济向农耕、畜牧兼营经济转变的历史进程。这两件文物也体现西夏时期高超的铸造与雕刻工艺,是研究西夏历史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

  宁夏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院(民族与历史学院)院长杜建录说,西夏王朝位于丝绸之路的关键位置上,据史料记载和研究,西夏充分利用河西走廊、居延道等丝绸之路的关键路网,通过朝贡、榷场、互市等形式与周边宋、辽、金、吐蕃甚至远在西方的大食等民族与政权进行贸易与交流。

  西夏陵出土的钱币、丝绸、料珠、孔雀石珠饰等文物,展现了西夏依托丝绸之路与周边地区开展的商贸交流活动,揭示了西夏利用中继贸易在欧亚大陆东西方跨区域、长距离商贸交流中的枢纽特征。

  凝聚:

  社会公众广泛参与保护传承

  始于2011年,西夏陵的申遗之路从文本打磨到遗址保护,从环境整治到博物馆建设,凝聚着无数人的汗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高度赞赏中国政府在西夏陵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方面付出的巨大努力和取得的突出成绩。

  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馆员柴平平重点参与西夏陵遗址本体保护工作。“西夏陵保护的一个重点在于土遗址保护”,柴平平介绍,陵区建筑多为夯土结构,历经近千年风雨侵蚀和自然风化,保护任务艰巨。

  在土遗址保护领域,根部掏蚀被公认是最具破坏性的病害之一。根部掏蚀主要是由于遗址根部毛细水上升,和遗址土中易溶盐反复发生“结晶—溶解”作用,致使根部不断被掏蚀凹进,遗址形成“上大下小”的形状,容易在自重或外力作用下发生倾倒破坏。

  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团队将根部掏蚀病害治理作为主要攻关方向。敦煌研究院研究馆员杨善龙说,团队对根部掏空部位采用土坯砌筑和夯筑支顶加固技术、锚固及灌浆技术,消除结构安全隐患,提升了遗址墙体整体安全性,配合根部排水处理措施,防止降雨时根部积水对墙体产生危害。

  韩国专家李昌焕现场考察时,当即表示“西夏陵的土遗址保护技术堪称国际典范”。柴平平说,这套保护技术不仅守护了西夏陵,更为中国北方乃至全球干旱区域的土遗址保护提供了宝贵经验。

  从启动到冲刺,从保护到传承,西夏陵申遗工作全过程,凝聚着全民力量。

  周边居民积极参与志愿讲解、灌木栽种、环境整治等志愿服务工作;社会各界捐赠了数千件西夏陵相关书法、美术、摄影作品。如今,郁郁葱葱的灌木丛、规整干净的遗址环境、丰富多样的文艺作品,都已成为连接公众与西夏陵的纽带。

  “西夏陵申遗成功,‘自家宝贝’现在都被世界认可了,我非常激动。”宁夏银川市金凤区第二十四小学语文老师黄宁说,她将把西夏陵的故事讲给更多孩子听。

  西夏陵的保护也惠及周边群众。

  申遗过程中,银川市开展西夏陵周边综合整治,推进平吉堡社区等重点片区更新改造,对10余条背街小巷开展精细化整治提升。“西夏陵遗产得到了保护,我们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社区居民对西夏陵的宣传、保护工作热情更高了。”银川市西夏区宁华路街道平吉堡社区负责人方媛说。

  通过腾退整治,将遗产保护与改善人居环境结合,一些原陵区农民迁入新社区后,在景区从事观光车驾驶、保洁等工作。陈永新便是其中之一,如今,他的工作与生活都与西夏陵遗址保护紧密相连,“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也更有能力保护遗产了!”

  银川西夏陵区管理处副主任张艺明表示:“未来,我们将借鉴国际遗产管理规范,健全文物本体监测、学术研究、社区参与的长效机制,持续做好保护与传承工作,让这座世界遗产继续向世界讲述中华文明的包容与厚重。”

  《 人民日报 》( 2025年07月13日 05 版)

  • 相关阅读
  • 中国女排3:2逆转战胜德国队 收获世联赛三连胜

    人民网北京7月13日电 (记者胡雪蓉)北京时间7月13日,2025年世界女排联赛美国阿灵顿站继续展开争夺。中国女排在0:2落后的情况下上演大逆转,连赢三局以3:2击败德国队夺得三连胜,五局比分是22:25、24:26、...

    时间:07-13
  • “澳门+横琴”,跑出加速度(潮涌大湾区)

      超1000万!截至5月7日,今年以来经横琴口岸出入境旅客超1000万人次,同比增长32%,较去年提前46天,创口岸开通以来最快纪录。   今年,在“一周一行”“一签多行”“澳车北上”等惠澳政策带动下,澳门...

    时间:07-13
  • 擦亮这些名字承载的荣光(深聚焦)

      图①:河北涞源县王二小希望小学的雕塑。  郑天一摄  图②:四川兴文县红军岩红军小学海娃班学生参观校园红色文化长廊。  何一鑫摄  图③:《人民日报》1949年4月4日第四版刊发文学作...

    时间:07-13
  • “澳门+横琴”,跑出加速度(潮涌大湾区)

      超1000万!截至5月7日,今年以来经横琴口岸出入境旅客超1000万人次,同比增长32%,较去年提前46天,创口岸开通以来最快纪录。   今年,在“一周一行”“一签多行”“澳车北上”等惠澳政策带动下,澳门...

    时间:07-13
  • 擦亮这些名字承载的荣光(深聚焦)

      图①:河北涞源县王二小希望小学的雕塑。  郑天一摄  图②:四川兴文县红军岩红军小学海娃班学生参观校园红色文化长廊。  何一鑫摄  图③:《人民日报》1949年4月4日第四版刊发文学作...

    时间:07-13
  • 讲述中华文明的包容与厚重(文化中国行)

      西夏绿釉鸱吻。  银川西夏陵区管理处提供">   西夏绿釉鸱吻。   银川西夏陵区管理处提供   西夏鎏金铜牛。  银川西夏陵区管理处提供">   西夏鎏金铜牛。   ...

    时间:07-13
  • 中企承建的非洲首条沙漠重载铁路优先段轨道铺通

      本报阿尔及尔7月12日电 (记者郝瑞敏)中国铁建承建的阿尔及利亚西部铁路矿业线项目135公里优先段轨道7日铺通,标志着非洲首条沙漠重载铁路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阿尔及利亚廷杜夫省省长穆斯...

    时间:07-13
  • 外交部发言人就菲律宾发表关于“南海仲裁案裁决”出台9年声明答记者问

      新华社北京7月12日电 外交部发言人12日就菲律宾发表关于“南海仲裁案裁决”出台9年声明答记者问。   有记者问:日前,菲律宾外交部就“南海仲裁案裁决”出台9年发表声明,菲律宾外长在有关研...

    时间:07-13
  • 共商合作机遇 共促融合发展(弘扬“上海精神”:上合组织在行动)

      近日,以“开放包容 融合发展”为主题的“世界市长对话·上合峰会城市”活动在天津举行。来自不同国家的城市市长、驻华使节、智库专家等齐聚天津,共商城市合作交流新机遇,为进一步深化上海合...

    时间:07-1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