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科学调好水 科技助节水(厉行节约 反对浪费)

2025-07-14 05:50:00

来源:人民日报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的河套灌区,多年年平均引黄河水量近50亿立方米。虽紧邻黄河,但河套灌区却地处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多年平均年降水量约150毫米、蒸发量约2200毫米,现有耕地面积1370万余亩,水土资源矛盾突出。

  如何用好水种好地,当地强化科学调水能力,从工程、管理、农艺等方面入手节水,实现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与水资源高效利用的统一。

  改造利用,设施升级

  黄河水由位于巴彦淖尔市磴口县的三盛公黄河水利枢纽工程引入,通过7级灌排体系,深入灌区农田的每一个角落。近年来,当地不断推进灌区设施升级改造,历史悠久的灌排体系焕发新生机。

  “以前浇水需要七八天,现在4天就可以浇完,不仅节省费用,还节约了水资源。”河套灌区五原县天吉泰镇天吉泰村党支部副书记郭永强指着水渠边的农田说,“之前渠道没有衬砌,渠内侧渗严重,浪费水的同时,周边农田的盐碱度也一直下不去。”

  从费水到节水,从低产到高产,转变来自2024年底竣工的内蒙古黄河干流水权盟市间转让二期工程河套灌区复兴灌域渠系工程。

  这一工程衬砌国管渠道142.16公里,让每年供水能力增加1.4亿立方米,行水天数由原来的150天缩短到130天左右。“我们还进行了信息化改造,水位监测、调闸、流量测试全部实现自动化运行。”河套灌区水利发展中心义长分中心副主任魏向龙介绍。截至2024年底,河套灌区国管渠道衬砌长度达1311.9公里,衬砌率达63.7%,灌区工程运行条件全面改善。

  科学管理,用水明晰

  在乌拉特前旗乌梁素海岸边,技术人员在手机上进入河套灌区信息化工程综合业务查询系统,渠道水位、闸门开高、自动测流等数据一目了然。河套灌区水利发展中心信息化处工程师曹立奇介绍:“过去,这些数据的测量和汇总都要通过人工,但水的情况瞬息万变,数据滞后一直限制着用水的精准度。”

  现如今,行走在河套灌区,随处可见干渠旁的各类传感器。“这些传感器组成的信息网络让我们能够实时掌握水资源情况,为阶段性用水提供判断依据。”曹立奇说。目前,河套灌区已经建成1284处通信站点和2141处数据监控点,水利通信专网实现灌区全覆盖。

  知道“水在哪里,哪里要水”,就能更好地决定“水去哪里”,从而实现“水尽其用”。

  巴彦淖尔市推动注册成立了358个水务合作社,努力降低用水量。“过去我们浇地都是‘大锅水’,看一个总阀门,大家均摊。”河套灌区五原县隆兴昌镇永跃村四组村民王利军说,“合作社现在是以亩次计费,浇多少地,就付多少钱,我种地的成本降了大约1/4。”

  通过逐村逐户精准核实灌溉面积,全面摸清灌溉面积底数,为水量调配、水费收缴等“以量计费”奠定基础。巴彦淖尔市水利局局长王瑞强介绍,依据耕地面积、作物种植种类科学合理计划用水量,河套灌区2761个国管直口渠全部实现精准计量。

  科技节水,降本增产

  在杭锦后旗蛮会镇红旗村农业高效节水示范园区,技术人员正在调试一套全新的黄河水直滤水肥一体化灌溉设备。

  “引黄灌溉的技术要点,在于过滤黄河水中的泥沙。”内蒙古大博金田机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飞介绍,“通过泵前节水过滤器过滤掉水中泥沙漂浮物,再通过泵后离心过滤、网式过滤3次过滤后达到滴灌标准,每台设备可节水节肥节药30%。”

  科技节水,是河套灌区降本增产的重要抓手。据巴彦淖尔市农牧局提供的数据,通过新技术的推广使用,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升至2024年的0.53。

  “嘀嘀,嘀嘀……”巴彦淖尔市灵达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安灵义的手机发来缺水预警提示,他掏出手机,打开“智慧农业云平台”,根据预警提示找到缺水地块,轻轻一点对应位置的放水开关,田地里便传来了哗哗的流水声。

  这里是临河区城关镇智慧灌溉试验示范基地——300亩智慧滴灌控制区的地块上,26个滴灌单元通过电磁阀控制,相关信息全部收录在“智慧农业云平台”。

  “田间气象站、土壤水分自动监测点等可以帮助我们精准掌握土地和水的每一项数据,为科学灌溉提供决策依据。”安灵义告诉记者,“通过水肥精准调控,相较于传统灌溉,亩均节水40%、节肥35%。”

  “科学合理高效利用水资源,离不开新技术应用。”巴彦淖尔市农牧局局长孙立新介绍,“我们将继续推广引黄滴灌、智慧滴灌等节水技术,推动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升。”

  《 人民日报 》( 2025年07月14日 04 版)

  • 相关阅读
  • 粉丝追星,“饭”须有“范”(“融”观中国)

      王 鹏作(新华社发)">  王 鹏作(新华社发)  扫描二维码看“融”观中国主页">  扫描二维码看“融”观中国主页   现在提到“饭圈”,常让人想起“乱象”。   社交网络里,“对家”粉丝互撕;短...

    时间:07-14
  • 网络不是侵权的“避风港”

    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为一线司法审判工作人员,近期阅读了贵报刊登的报道《严惩“开盒”,给隐私“上锁”》,深受触动。  近年来,部分青少年网民被误导,参与“开盒”“人肉”“网暴”案件,其中不少涉及...

    时间:07-14
  • 在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中结下深厚友谊(铭记历史 开创未来)

      柯棣华(左)在中国。  白求恩柯棣华纪念馆供图">  柯棣华(左)在中国。  白求恩柯棣华纪念馆供图  博卡在家中阅读柯棣华传记。  受访者供图">  博卡在家中阅读柯棣华传记。  受访者...

    时间:07-14
  • 青年夜校课上新了(视线)

      无人机操作、AI应用、直播带货……最近,一批新兴课程在青年夜校火热“出圈”。除了培养艺术兴趣外,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渴望在夜校接触新技能、开拓新领域。  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更新迭代,各...

    时间:07-14
  • 在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中结下深厚友谊(铭记历史 开创未来)

      柯棣华(左)在中国。  白求恩柯棣华纪念馆供图">  柯棣华(左)在中国。  白求恩柯棣华纪念馆供图  博卡在家中阅读柯棣华传记。  受访者供图">  博卡在家中阅读柯棣华传记。  受访者...

    时间:07-14
  • 中国队大胜印尼队

      本报深圳7月13日电 (记者范佳元)13日,2025女篮亚洲杯在广东省深圳市体育中心迎来首个比赛日,中国女篮以110∶59大胜印度尼西亚女篮,赢得小组赛开门红。中国队球员罗欣棫贡献13分和6个篮板球,被评...

    时间:07-14
  • 五千多个日夜,建成“环沙海”电网

      7月10日凌晨,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的沙漠里,飞手胡良桂操作无人机拉着初级导引线从185号铁塔侧的跨越架向南越过和若铁路,到达184号铁塔侧的跨越架,随着一根根封网主绳、一张张网片陆续通过铁路上...

    时间:07-14
  • 深海宝藏中的丝路传奇(文化中国行·走进专题博物馆)

      图①: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外景。  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供图  图②: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内的特色展陈。  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供图  图③: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馆藏珐琅器。  本报记者 王 ...

    时间:07-14
  • 中国队大胜印尼队

      本报深圳7月13日电 (记者范佳元)13日,2025女篮亚洲杯在广东省深圳市体育中心迎来首个比赛日,中国女篮以110∶59大胜印度尼西亚女篮,赢得小组赛开门红。中国队球员罗欣棫贡献13分和6个篮板球,被评...

    时间:07-14
  • 五千多个日夜,建成“环沙海”电网

      7月10日凌晨,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的沙漠里,飞手胡良桂操作无人机拉着初级导引线从185号铁塔侧的跨越架向南越过和若铁路,到达184号铁塔侧的跨越架,随着一根根封网主绳、一张张网片陆续通过铁路上...

    时间:07-14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