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两个“坚定不移”,持续增强中国发展的动能与韧性(和音)

2025-07-14 08:10: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这组辩证统一的战略抉择,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正持续增强中国发展的动能与韧性

  

  近来,一系列国际盛会在中国各地举行,为世界观察中国发展打开了一扇扇全景视窗。

  第二十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以投资金额超过3500亿元人民币收官,再创历史新高;第六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热议从中国“链接世界”,搭建高效交流平台;2025年夏季达沃斯论坛聚焦世界经济焦点议题,为因应挑战分享智慧、凝聚共识……高质量发展步履坚实,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断推进,中国同各方互利共赢的成功故事不断续写。

  当前,国际形势变乱交织,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甚嚣尘上。面对逆风逆水,中国号经济巨轮何以破浪前行?答案就镌刻在两个“坚定不移”的实践逻辑中: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这组辩证统一的战略抉择,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正持续增强中国发展的动能与韧性。

  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才能牢牢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为扩大高水平开放注入新动能、提供支撑力。

  中国式现代化的地基,要靠自己的力量夯实。正如参天大树必须扎根沃土,把国家和民族发展置于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才能在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狂风暴雨、惊涛骇浪中增强“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

  当前,中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正不断塑造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一个内部肌体强健、发展动能充沛的中国,意味着确定性、成长性,正成为全球舞台上更具吸引力、更能引领发展方向的可靠合作伙伴。正如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所指出:“中国带来的不仅是稳定性,更是未来持久的希望。”

  看消费,着力扩大内需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战略之举,不仅关乎自身经济稳定、经济安全,也为对外开放合作带来新机遇。规模巨大、快速升级的中国市场,正展现对全球商品、服务、资本、技术更加强劲的磁吸力。“选择中国,就是选择未来”成为国际共识。

  看科创,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掌握科技命脉、赢得发展主动的必然要求,也增强了中国对国际科创合作的引领力、推动力。今日中国,人工智能、新能源、量子科技等新兴产业聚能成势,中国已成为全球企业竞逐创新前沿的理想舞台。

  根基稳固,方能敞开怀抱、海纳百川。中国同各方实现更高水平的互利共赢正迎来广阔空间。

  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是对“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这一重要经验的自觉遵循,为办好自己的事不断创造条件,汇集资源。

  历史一再佐证,越是勇于拥抱开放的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韧性越强。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全面履行承诺,以扩大开放促机构改革、法律修订、关税削减,关税总水平由15.3%降至7.3%,既创造了自身发展奇迹,也激活了世界经济的一池春水。近年来,以正式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为契机,中国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为抢抓发展先机注入了动力。

  改革越深入,对开放的水平要求就越高;开放水平越高,对改革的促进作用就越大。从负面清单做“减法”,到营商环境做“加法”;从颁布施行外商投资法及其实施条例,到实施《2025年稳外资行动方案》;从深入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到加快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一系列有力举措,既是对接国际规则的主动作为,也是破解改革难题的重要抓手。

  只有开放的中国,才会成为现代化的中国。陕西依托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构建跨国农业全链条发展体系,云南加快同周边国家互联互通国际大通道建设步伐,海南自由贸易港封关运作扎实推进……无论是边陲口岸,还是内陆腹地,一个个开放高地铺展出开放赋能发展的生动图景。

  越发展越开放、越开放越发展。当某些国家忙着设置“防火墙”时,中国正积极开发更友好的“交互协议”,成为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的中坚力量,为推动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注入更强动力。

  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人类发展进步的大方向不会变。中国致力于同各方在发展之路上互利共赢、相互成就的决心不会变。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国号巨轮无惧风雨、勇毅前行。

  《 人民日报 》( 2025年07月14日 03 版)

  • 相关阅读
  • 砍伐植被开市场 河流生态被破坏(身边事)

      云南临沧市永德县崇岗乡忙蚌村边,有人从去年底开设交易市场。市场位于南汀河边,经营者为了扩大市场占地面积,擅自砍掉河道岸边植被,平整土地(见图)。这些行为涉嫌违反《临沧市南汀河保护管理条例...

    时间:07-14
  • 谁解除了孩子的未成年人模式?(金台视线)

      “孩子今年读初二,我特意在多个手机应用上开启未成年人模式。但没过几天,孩子就找到了‘窍门’:卸载软件后,用家里老人的身份信息重新注册,或者干脆和同学在别处租用成年人账号……”山西太原市...

    时间:07-14
  • 广东推出“媒体+”赋能“百千万工程”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本报广州7月13日电 (记者罗艾桦)近日,广东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广东省委宣传部联合印发《“媒体+”赋能“百千万工程”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行动方案(2025—2027年)》,要求积极发挥媒体在...

    时间:07-14
  • 北京发布加快人工智能赋能科学研究行动计划

      本报北京7月13日电 (记者王昊男)日前,《北京市加快人工智能赋能科学研究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正式发布。行动计划提出,到2027年建成科学基础大模型。  行动计划描绘了未来3年北...

    时间:07-14
  • 马登云:在担架上指挥战斗(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抗日英雄)

      马登云像(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  马登云像(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   在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烈士陵园,前来瞻仰的市民宋女士通过历史图片和文字介绍,看到民和籍抗日英烈马登云的事...

    时间:07-14
  • 塑造银幕形象 讴歌时代精神(回信背后的故事)

      张良出演电影《董存瑞》。">  张良出演电影《董存瑞》。  陶玉玲(左二)参演电影《炮兵少校》。">  陶玉玲(左二)参演电影《炮兵少校》。  肖桂云(右一)在电影《七·七事变》拍摄现场。">...

    时间:07-14
  • “好好吃饭”,叮嘱里藏着教育真谛(金台随笔)

      教育的未来,需要更好兼顾成绩与成长、知识与生活,真正帮助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的光芒,让成长成为一场学会担当、学会关爱的美好旅程    “熬夜加班的时候,别总拿泡面凑合……工作压力再大,学习...

    时间:07-14
  • 一粒种子背后的价值追求(暖闻热评)

      【关键词】非洲稻米  【事件】“袁老师,您的种子在冈比亚生根了,我们不再挨饿了。”前不久,曾受教于袁隆平团队的非洲农民穆萨,带着丰收的新米来到袁老墓前悼念。不少人因这袋1.2万公里外的...

    时间:07-14
  • 心中有民  肩上有责  脚下有路(人民论坛)

      作风问题核心是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与群众关系的亲疏远近,最直观地照见党性、反映作风。   诚于中,形于外。心里装着百姓,秉持正确的政绩观,行动上就会与群众走得近,就会始终把群众利益置...

    时间:07-14
  • 科学调好水 科技助节水(厉行节约 反对浪费)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的河套灌区,多年年平均引黄河水量近50亿立方米。虽紧邻黄河,但河套灌区却地处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多年平均年降水量约150毫米、蒸发量约2200毫米,现有耕地面积1370万余...

    时间:07-14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