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打造互联网优质内容的“梦工厂”(深阅读)

2025-07-16 08:08: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为鼓励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营造良好行业生态,7月15日,《上海市关于支持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的若干举措》(以下简称《若干举措》)发布,明确九条扶持政策,涉及资金激励、人才政策、场景建设、出海扶持等方面。

  《若干举措》千余字,干货连连:优秀公共服务平台、孵化器、产业园区,每年提供最高1000万元奖励;讲好上海故事、中国故事的,单项最高10万元奖励;对开展人工智能(AI)等赋能创作相关应用场景建设的,最高支持30%资金;为创作者和产业链企业设立贷款绿色通道,提供优惠担保,给予银行贷款贴息……

  上海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互联网内容创作行业发展迅速,上海始终欢迎并竭诚助力相关企业和人才,特别是青年人才在这座城市施展才华、成就梦想。希望通过更有力的政策引导和政策支持,营造良好生态,提升产业能级,进一步繁荣发展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更好弘扬主流价值、主流舆论、主流文化。

  设立创作集聚区

  打造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集聚区,是九条举措的第一条。

  《若干举措》提出,支持黄浦区、杨浦区建设在全球范围具有影响力、引领力的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集聚区。对集聚区内成效显著的公共服务平台,以及全市范围内表现突出的孵化器、产业园区,市级层面按市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要求,每年提供最高1000万元奖励。同时,依托平台企业、行业协会,在集聚区内举办全球创作者大会、创新创业大赛等品牌活动,打造行业高端交流交易平台,单个项目按照不超过项目总投资30%的比例,市级层面最高给予200万元资金支持。

  上海16个区,为何黄浦、杨浦入选?

  看两组数据:黄浦区2024年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200家,新引进科创民营企业480家,文化、体育、娱乐和科研技术服务行业就业人数增长明显;杨浦区集聚数字经济企业超8000家,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规模突破3000亿元,连续5年保持两位数增长,规模占上海市近1/5。

  依托黄浦和杨浦打造集聚区,意在匹配两区现有核心产业和头部平台的综合优势,为政策落地和集聚区的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奠定基础。

  诞生于2013年的小红书是扎根黄浦的“链主型”互联网内容创作企业,吸引了大量的优质互联网内容创作者集聚。“从外滩南京路到豫园老城厢、新天地,黄浦整个城区是内容创作取之不尽的富矿。”黄浦区发展改革委主任姚恒衡介绍,黄浦区将发挥小红书总部效应以及金融科技产业优势,利用中央科创区、外滩第二立面等空间资源,重点吸引金融、科技、时尚类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主体入驻。

  哔哩哔哩(B站)总部位于杨浦,200万粉丝以上的内容创作者来自上海的比例超过30%。B站相关负责人说,九条举措为营造更好的创作生态注入了动力。

  同时,《若干举措》鼓励上海各区结合实际打造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产业链优势环节,优化全市产业布局。

  打出政策组合拳

  《若干举措》的受益对象是谁?

  上海敞开怀抱。无论UP主、博主、签约创作者,还是创业团队(工作室)、网络信息内容多渠道分发服务机构(MCN机构)签约达人……只要创作积极传播正能量、社会认同度高、影响力大的优质内容,都能成为政策的受益者。

  《若干举措》注重激励优质内容创作。集聚区设立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主体合法权益保护快速通道,保障优质内容创作合规健康持续发展。对讲好上海故事、中国故事且有较大影响力的,单项内容市级层面最高给予10万元奖励,并优先推荐申报国家级及市级荣誉。科技赋能创作方面,对开展人工智能等技术赋能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相关应用场景建设的主体,给予最高可达总投资30%的资金支持。

  “这些举措是对优质内容创作实实在在的激励。”在全网拥有35万粉丝的旅行博主“行者小墨墨”王墨缘说。

  对各类创作主体和相关企业所关心的职称、落户、安居和配套服务等痛点难点问题,《若干举措》均有所涉及和回应。

  此前有创作者反映,职业发展通道较窄、荣誉感获得感较低是痛点问题之一。《若干举措》打通职业发展路径,包括支持平台企业备案成为职业技能评价机构,将优质内容创作者纳入人才计划、奖项评选和职称评审范围等,让创作者有更清晰的职业发展通道。同时,在落户政策等方面对优质内容创作者倾斜。

  注重政策衔接。重点聚焦人才政策等市级事权和有资源优势的事项,与侧重具体服务企业的区级政策适度区分、相互协同,着力发挥“1+1>2”的政策效果。比如,在人才政策方面,《若干举措》解决了区级无相关事权的问题;在奖补政策方面,市级政策与区级政策叠加,进一步提升支持力度和相关主体获得感。

  “九条举措着眼于互联网优质内容健康文化生态的构建,不是单一或者单向的政策支持,而是考虑到了优质内容生产的各个要素和维度,充分显示了政策的系统性整体性集成性。”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郑崇选表示。

  搭建产业生态圈

  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同样需要热带雨林般生态的营造。《若干举措》既着眼当下解决急难愁盼,也立足长远针对空间载体、行业活动、金融资本等产业链上下游环节投放要素,目的是搭建健全完善的产业生态圈。

  为解决创作者及小微企业的资金问题,上海推进设立专项基金,打通银行贷款绿色通道,并对银行贷款给予不超过同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50%的贴息支持。同时,为降低创作启动成本,支持集聚区提供共享空间、直播间等共享设施,提供工商登记、财税咨询、政策申报、版权确权等一站式服务,并为优质内容创作人才优先提供人才公寓及落户等便利。

  鼓励创作者积极产出高质量内容,也努力为创作者提供多样化、高质量的实景素材和拍摄创作空间。向创作者开放更多公共资源与创作场景,推动上海市地标景区、文博场馆、重大节展赛会等向创作者开放,提供创作便利;支持国有企业、主流媒体与创作者开展业务合作。

  同时,鼓励优质内容出海,支持在海外打造中国文化IP。鼓励平台企业、MCN机构签约境外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者,对外籍创作者在签证办理等方面给予便利。对在海外产生较大影响力的优质内容,给予创作资源、传播渠道和服务保障等支持。

  这些举措受到创作者群体欢迎。“我对金融、出海等支持举措充满期待。”上海斛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忽左忽右》播客主播程衍樑说。

  “优质内容是构成城市软实力、产业活力的重要部分。”互联网内容创作者王海滨认为,九条举措推出的背后,是上海正在启动一套面向“十五五”、以内容为核心的城市叙事生产机制。

  郑崇选认为,《若干举措》为上海网络文化高地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政策支撑,活跃澎湃的文化创造将助力人民城市的文化软实力提升。

  上海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不断提升政策的操作性、精准性,让相关的企业和创作者有更多获得感,“我们的愿景,就是让上海成为互联网优质内容的‘梦工厂’。”

  《 人民日报 》( 2025年07月16日 04 版)

  • 相关阅读
  • 时政微观察丨从这些辩证关系,读懂“现代化人民城市”

      7月14日至15日,时隔10年,党中央再次召开中央城市工作会议。  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总结新时代以来我国城市发展成就,分析城市工作面临的形势,明确做好城市工作的总体要求、重要原则、重点任务,为我国...

    时间:07-16
  • 山东临沂联合调查组认定处罚不当

      本报济南7月15日电 (记者肖家鑫、王者)7月15日,山东省临沂市联合调查组发布通报称,该市兰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在执法办案过程中存在处罚证据不足、执法程序不当等问题,正在对此事件提级继续调查...

    时间:07-16
  • 游击健儿逞英豪(山河显影)

      前沿阵地上的新四军战士。  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供图">  前沿阵地上的新四军战士。  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供图  八路军115师骑兵向前线进发。  图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提供...

    时间:07-16
  • 更好发挥“两重”“两新”政策效能(调查研究 凝聚共识)

      “两重”(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两新”(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是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围绕扩大有效需...

    时间:07-16
  • 别把工作群用成“摊派群”(编辑点评)

      数字时代,一部手机、一个平台、一个工作群都可为基层治理赋能,实现“数据多跑路、干部提效率、群众少跑腿”。  群里派活很方便,但不是什么活儿都可以派给基层。在实际工作中,某些地方把与基...

    时间:07-16
  • 无关工作的线上打卡,岂能转发给社区干部?(干部状态新观察·为基层减负赋能)

      曹  一绘">  曹  一绘   “叮咚——”一声消息提示铃声响起,张明艳拿起手机一看,是社区的网格员小郝在发巡查的情况。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当前正值雨季,作为文峰镇交通社区党支部书记,张...

    时间:07-16
  • “在彼此的故事中更好照见自己”(金台随笔)

      跨文化展览的魅力,来自对“他者”的好奇探寻,也源于对“自我”的重新体认    “我从湖北来上海,就是为了看看木乃伊长啥样”。在3个展厅连逛5个多小时后,63岁的王阿姨意犹未尽,感慨“太震撼...

    时间:07-16
  • 传统戏剧怎样更有“戏”(现场评论)

      前段时间,一部名为《白蛇·泪落金山》的丹剧,在江苏镇江西津渡小剧场演出后,引发热烈反响。许多外地游客、本地观众赞叹:丹剧原来可以这么美,“白蛇”还能这么演!  “这么演”的一大亮点,是平均...

    时间:07-16
  • 严把学业关,培育栋梁材(人民时评)

      大学不是混文凭的地方,以相对刚性的方式,把好培育质量关,既是对教育事业负责,也是对学生未来负责    向社会输送更多优质人才,是高校的育人目标。  近期,多所高校大力加强学生学业管理,督促...

    时间:07-16
  • 因何奔赴一座城(评论员观察)

      “人民性”正是人民城市的根本属性。活力蕴藏在人气之中,城市运营要始终眼中有人,用接地气的办法吸引人、凝聚人    近两年,参观美院毕业展成了时尚,不少地方甚至“一票难求”。比如,中央美...

    时间:07-16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