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季,当广东广州的“千年古荔”继2021年结下百余斤果实后再度挂果,跨越岁月送来甜蜜厚赠,各优质荔枝主产区也迎来了丰收,沉甸甸的荔枝缀满枝头。
凭借高接换种技术、冻眠技术、创新助销模式等举措,广州荔枝正将“甜蜜果”化作惠农兴农的“致富果”。
高接换种
换出荔枝“致富果”
“周末来摘荔枝的人太多了,车直接排到外面大马路上。”广州市增城区一家果园的负责人刘镜超说。
2019年起,该果园通过高接换种技术,将仙进奉品种嫁接到原有的200多亩桂味、糯米糍品种荔枝果树上。嫁接后,相对晚熟的仙进奉可以与其他荔枝品种错峰上市,拉长销售周期,销售单价也提高了。“我们的收益一下子提升了不少。”刘镜超说。
仙进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最初在增城区仙村镇基岗村仅有两棵嫁接母树。在基岗村党支部书记陈浩潮带动下,科研团队与果农携手攻关,从品种改良到种植技术提升,仙进奉得以端上百姓餐桌,也让这抹“增城红”走出一隅、开枝散叶。
仙进奉作为首个通过广东省品种审定的迟熟特优荔枝新品种,不仅连续多年入选省市农业主导品种,如今还已推广至广东省内其他地区及广西、海南、福建、云南、四川、重庆等地,种植面积超25万亩。
冻眠技术
让荔枝“全年卖、卖全球”
因荔枝“一日色变、二日香变、三日味变”的特性,古人称其为“离支”,这名字本身便道尽了保鲜的艰难。
如今,大江南北都能尝到岭南的这口甜蜜,得益于交通设施、保鲜技术等的进步。其中,冻眠技术甚至能让荔枝实现长达一年的存储。
在华南农业大学的广东省功能食品活性物重点实验室里,液氮零下196摄氏度的超低温快速将荔枝冻透,在一年保质期内随时解冻,能还原新鲜采摘时的“一口鲜”。
冻眠技术,即荔枝超低温冷冻锁鲜技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副研究员程丽娜介绍,其主要原理是使果肉细胞内水分形成微小冰晶,避免刺破细胞膜,保持组织结构完整,从而直接锁住果实的原始色泽与风味。这项技术由广州市从化区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华南农业大学合作攻关,打破荔枝销售“只争朝夕”的限制,填补秋冬季荔枝市场空白,带动果农每吨增收约2500元,并实现荔枝“全年卖、卖全球”。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广州海关共检疫监管出口荔枝2818.6吨,同比增长17.6%。由于荔枝出口涉及资质注册、风险防控、出口申报等多个环节,广州、深圳、湛江等海关实施“一对一”精准帮扶,指导企业落实进口国检疫要求,确保出口荔枝“源头达标”。
组团优惠
畅通产销对接“最后一公里”
随着荔枝进入销售旺季,广州成为“甜蜜中转站”。
凌晨两点,广州江南果菜批发市场,满载荔枝的货车排成长龙。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货站周转不息,短短数小时,带着清晨露珠的荔枝就能出现在北方城市家庭的餐桌。
在增城区朱村街一处家庭农场,周边果农拉着荔枝前来统一寄送,这是增城今年新设立的3个荔枝营销便民服务点之一。该便民服务点负责人侯亚会同时运营着一家果园,她说:“物流运费是笔不小的开支,物流公司要求单月满50万元运费才有比较优惠的折扣,以前小果场够不上打折门槛。”
在增城区农业农村局协调下,便民服务点与物流企业合作,一箱箱荔枝在这里完成分拣、打包、贴单,“化零为整”进行组团式寄送。荔枝开卖十来天,运费就达到当月最高优惠档位,为果农省下一笔费用。
在从化区,邮政等物流供应商直接对接合作,350个快递揽收点满足荔枝一件代发。据统计,在荔枝上市之初的6月中旬,从化区已落实荔枝意向订单超4.7万吨。
线上交易热火朝天,线下市场同样人流涌动。
在广州黄埔区萝岗荔枝市场,47个荔枝销售摊位沿路排开,采购商与果农面对面议价,让新鲜荔枝走向千家万户。街道提供“一条龙”后勤服务,每天专人专班抽查农药残留,还通过开拓电商平台、大型商超、连锁水果店等多元销售渠道,畅通产销对接“最后一公里”。
《 人民日报 》( 2025年07月17日 10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