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着力解决残疾人就业急难愁盼(权威发布)

2025-07-17 08:11: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即第二期三年行动,以下简称《方案》)。7月16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有关情况。

  “第一期三年行动实施以来,全国城乡残疾人新增就业累计164.8万人,就业率提高了4.8个百分点。”中国残联副主席、副理事长李东梅说,残疾人就业难、就业不稳定、就业质量总体不高的问题仍然存在,为进一步拓宽残疾人就业渠道,促进残疾人实现较为充分较高质量就业,切实保障残疾人的平等权益,有必要滚动实施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

  《方案》围绕4个方面共提出13项政策举措,提出实施十大行动,还明确要求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将促进残疾人就业纳入民生实事项目,为残疾人就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资金保障和信息保障。

  优化提升残疾人就业服务

  “第二期三年行动的重点就是把‘大水漫灌’变成‘精准滴灌’,既要解决‘有没有岗位’的问题,又要解决‘适不适合’‘稳不稳定’的问题。”中国残联教育就业部主任任占斌说。

  如何推动残疾人就业服务提质增效?《方案》提出了不少接地气的措施:

  在服务内容上更加突出个性化。《方案》提出,完善部门间残疾人大学生信息交换机制,按规定推进信息交换共享,建立“一人一策”就业服务台账,开展“一对一”精准服务。

  在服务方式上更加突出多元化。《方案》要求,推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等地区深入开展区域性就业创业工作协商与合作,定期举办区域性残疾人就业服务交流活动。支持有关地方为孤独症等心智障碍群体开展全链式融合就业服务。

  在服务效能上更加突出兜底功能。《方案》明确,市辖区和残疾人较多的县(市)应至少设立一个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加大监管力度,依法依规纠治侵害残疾人就业权益的行为。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方案还特别关注了残疾人群体中的就业特别困难群体。比如针对孤独症患者,就提出了‘支持有关地方为孤独症等心智障碍群体开展全链式融合就业服务’。”任占斌说。

  帮扶农村残疾人就业增收

  当前,我国有将近80%的持证残疾人生活在农村地区。解决农村残疾人就业问题,是做好残疾人就业工作的重要一环。

  “一方面,我们密切关注低收入残疾人群体生活状况,强化关心关爱、做好监测帮扶,防止特殊困难残疾人群体返贫致贫;另一方面,对其中相当数量的、具有一定劳动能力和意愿的农村残疾人,积极开展产业、就业帮扶,引导他们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出积极贡献。”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司司长唐珂说。

  《方案》提出,实施农村残疾人就业帮扶行动。唐珂介绍了三方面具体举措:“加大对农村残疾人的帮扶力度,对符合条件的农村残疾人,落实好就业帮扶车间、乡村公益性岗位等就业帮扶措施;引导农村残疾人通过出租、入股等方式流转土地经营权参与农业生产经营、乡村产业发展项目,推进农业经营主体信贷直通车为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农户提供便捷服务,引导金融机构给予信贷支持;引导乡村工匠吸收带动有意愿的残疾人学习技能技艺,鼓励农民工、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科技人员等到农村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延伸产业链条,为农村残疾人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促进残疾人自主创业、灵活就业

  通过劳动获取收入、减轻家庭负担、实现人生价值,这是很多残疾人期盼的事情。任占斌介绍,“十四五”期间,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会同全国妇联等五部门发起了“美丽工坊”残疾妇女就业增收项目,带动居家就业超过15000人,帮助了一大批残疾妇女通过指尖技艺实现就业增收。

  《方案》提出,有条件的市(地、州、盟)可设立残疾人创业孵化基地,将符合条件的残疾人纳入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权益保障和扶持政策范围,并提供必要的便利。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负责人运东来说:“支持企业开发更多适合残疾人的就业岗位,鼓励残疾人依托互联网平台就业,拓宽残疾人市场化就业渠道。健全创业培训、创业服务、创业孵化、创业活动支持体系,推行高效办结创业‘一件事’,支持残疾人自主创业。”

  国家发展改革委就业收入分配和消费司负责人郭启民表示,下一步将发展“互联网+”残疾人居家就业模式,帮助更多残疾人通过就业实现自身价值,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参与者、贡献者和分享者。

  《 人民日报 》( 2025年07月17日 04 版)

  • 相关阅读
  • 2025年“鼓岭缘”中美青少年合唱周举办

      7月16日,2025年“鼓岭缘”中美青少年合唱周闭幕演出在北京举行。图为中美青少年共唱《鼓岭!Kuliang!》。  杨芝浩摄">  7月16日,2025年“鼓岭缘”中美青少年合唱周闭幕演出在北京举行。图为...

    时间:07-17
  • 采摘用上AI机器人

      在陕西渭南市大荔县绿丰源种植农场的冬枣大棚,一台配有精密视觉系统的AI采摘机器人正缓缓移动。机械臂探入枝叶深处,锁定一颗成熟冬枣,用柔性夹爪稳稳收拢。随后,一颗红润饱满的冬枣被摘下,落入...

    时间:07-17
  •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开幕

      本报北京7月16日电 (记者何思琦)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暨文艺评论工作会16日在京开幕。  会议认为,五年来,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不断强化理论武装,深化对党的文艺创新理论的体...

    时间:07-17
  • 这儿的珍珠,交易量占全国80%(小城镇里的大产业)

      主播在线上直播销售珍珠。  杨佳娜摄">  主播在线上直播销售珍珠。  杨佳娜摄  人工精选淡水珍珠。  图为山下湖镇人民政府提供">  人工精选淡水珍珠。  图为山下湖镇人民政...

    时间:07-17
  • 今年上半年3.33亿人次出入境

      本报北京7月16日电 (记者张天培)7月16日,国家移民管理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2025年上半年移民管理主要数据。上半年,全国移民管理机构累计查验出入境人员3.33亿人次,同比上升15.8%。其中内地居...

    时间:07-17
  • 牌子少上墙 服务多上心

      “以前这儿挂了60多块牌子,现在保留下来的不到10块。”在四川泸州市古蔺县白泥镇沙坝村党群服务中心,村党支部书记冷周国感慨,“墙上的牌子少了,村干部整理资料的工作轻了,为村民服务的时间多了...

    时间:07-17
  • 人民法院案例库收录案例数量突破5000件

      本报北京7月16日电 (记者魏哲哲)记者从最高人民法院获悉:截至15日,人民法院案例库收录案例数量达到5040件,实现了对常见罪名、多发案由的全覆盖。其中,刑事案例共1912件,占比37.94%;民事案例共215...

    时间:07-17
  • 一颗荔枝的锁鲜密码(神州看点)

      今年夏季,当广东广州的“千年古荔”继2021年结下百余斤果实后再度挂果,跨越岁月送来甜蜜厚赠,各优质荔枝主产区也迎来了丰收,沉甸甸的荔枝缀满枝头。   凭借高接换种技术、冻眠技术、创新助销...

    时间:07-17
  • 福建福州新区加大引才育才力度

      本报福州7月16日电 (记者刘晓宇)福建福州新区创新引才平台载体,推动“校地企联动”,以市场化引才、畅通信息互联、加强人才保障为着力点,以人才优势助推高质量发展。目前,福州新区推出综合奖励...

    时间:07-17
  • 以科技现代化赋能中国式现代化(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习近平经济文选》第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全球科技竞争日趋激烈。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就要靠科技创新,科技现代化越来越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战略支撑。《习近...

    时间:07-17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