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防返贫,从预警到帮扶不超过15天”(不掉队 赶上来)

2025-08-01 08:47: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杨黎波(左)到脱贫户家里走访。

  叶方杰摄(人民视觉)

">

  杨黎波(左)到脱贫户家里走访。
  叶方杰摄(人民视觉)

  上午10点35分,杨黎波的手机弹出一条信息,是街道办事处发来的:本月预警线索已发,烦请尽快核实反馈。

  杨黎波是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册亨县高洛街道巴纳布社区第一书记,负责该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工作。收到信息,他放下手里的活儿,点开信息滑动浏览,一共12条。杨黎波以网格为单位分类,挨个给网格员打电话,自己则带着4条预警线索,和大家分头行动。

  “韦如玉家,因病,自费金额大。”这条预警线索来自贵州省医疗保障局,在家属结算完医药费后,相关数据信息被系统抓取。看完信息,杨黎波心里一沉,“谁生病?是啥病?自费金额咋就这么大?希望没事。”

  去年,脱贫户韦如玉家迎来第二个孩子,然而孩子的一纸诊断书打破了幸福,原本长期打零工的韦如玉转做全职奶爸。

  “查出好几种病,情况很危险。”韦如玉带着孩子直奔州医院,后又转到重庆救治。万幸的是,经过精心治疗,孩子病情平稳,暂时出院。看到杨黎波的来电,韦如玉感到意外,“没想到社区主动找来。”

  “孩子有自发性脑内血肿、脑室出血、支气管炎等,好在病情稳定,等着看复查情况。不算报销部分,自付了5万元。”韦如玉说。

  结束17分钟的通话,杨黎波翻开工作本,算起韦如玉一家的收支账:韦如玉就地打零工,一个月1800元;父亲有公益性岗位,一个月800元;母亲在广东打工,一个月3000元;姐姐是企业临时工,一个月1100元。一家人一年工资性收入80400元,加上养老等转移性收入一年2040元,虽然家庭人均年收入有10305元,但扣除突发疾病自付的5万元刚性支出后,收入远低于去年贵州划定的家庭年人均纯收入8000元的监测范围,有因病返贫的风险。

  联合其他网格员,大家花了3天时间,核实每条预警信息,研判预警原因,形成电子档案。“之前平均每个月收到22条预警线索,现在月均只有11条,预警更精准,基层干部负担也减轻不少。”杨黎波说。

  完成所有核实工作,杨黎波组织社区干部、群众代表召开会议,汇报预警线索核实情况,提出建议,最后举手表决。当月,大家一致同意将韦如玉家纳入监测,随即进行公示,再逐级上报街道和县农业农村局,批复之后实施精准帮扶。

  “省里有明确要求,对符合条件的家庭,防返贫,从预警到帮扶不超过15天,是与时间赛跑。”高洛街道办事处主任韦盛馨说。

  杨黎波定期收到的预警线索均来自街道办事处,那信息源头在哪儿?

  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2021年,贵州建成乡村振兴云平台,借助数字化手段,智能监测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突发严重困难户等3类人群,精准帮扶,补齐短板,消除风险,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的底线。

  “人均纯收入、刚性支出、潜在风险点和自主应对能力是纳入监测对象的主要考虑因素。”贵州省乡村振兴监测中心副主任杨小红介绍,通过贵州省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人社、民政、卫健等部门每月上传相应群体数据,经过后台获取和数据治理,剔除无效、重复等数据后,传送至贵州省乡村振兴云平台再次进行数据治理,最后自动派发预警线索。

  除了部门筛查预警,贵州还推出基层干部排查和农户自主申报等渠道,3种方式互为补充。

  “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和对接更加畅通,技术手段不断更新,预警线索更加精准。”杨小红说,现在只有12个部门共享数据,每个部门提供的数据项很少,平均仅有一两项,覆盖全体农村人口的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大数据信息系统建成后,共享数据部门将扩大到17个,同时部门提供的数据项也会增加,实现数据多跑路、干部提效率、群众少跑腿,切实为基层减负。

  纳入监测对象之后,如何开展精准帮扶?

  “依据预警线索和走访核实,我们会迅速制定帮扶举措。”针对韦如玉一家的实际情况,杨黎波帮他们申请低保,推荐更多就业机会,同时向县医保局申请医疗救助。通过每月走访,密切关注一家人的收支和孩子病情。

  线下精准施策,线上同步发力。贵州省乡村振兴云平台也将信息同步发送给人社、卫健等部门,落实帮扶政策,汇聚帮扶合力。

  “将来,平台还会增设帮扶政策工具箱,针对监测对象的返贫致贫风险、家庭结构等自动生成帮扶计划,更加精准。”杨小红说。

  作为贵州易地扶贫搬迁人口最多的县,册亨县全力做好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工作,其中巴纳布社区共有1662户,脱贫户超过一半,累计有86户纳入监测,目前还剩5户风险未消除。“我们会全力以赴,不让一个老乡掉队。”杨黎波信心十足。

  

  本期统筹:祁嘉润

  版式设计:汪哲平

  《 人民日报 》( 2025年08月01日 02 版)

  • 相关阅读
  • 今年上半年1666名纪检监察干部被处分

      本报北京7月31日电 (记者赵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31日消息,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通报2025年上半年对纪检监察干部监督检查审查调查情况。通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对纪检监察干部...

    时间:08-01
  • 国务院任免国家工作人员

      新华社北京7月31日电 国务院任免国家工作人员。  任命刘煜、王前进为澳门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委员会国家安全技术顾问。  免去殷树华的澳门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委员会国家安全...

    时间:08-01
  • 路断了,脚步不断(在现场)

      7月31日清晨,河北省兴隆县六道河镇政府门前,上百名武警官兵手持铁锨铁锹,肩挎给养物资,整装列队准备出发。  连日来,因强降水引发山洪、泥石流,兴隆县六道河镇多个村庄一度失联,目前通村道路、...

    时间:08-01
  • 国家防减救灾委针对河北提升国家救灾应急响应级别至三级

      本报北京7月31日电 (记者刘温馨、亓玉昆)针对北京密云、河北承德等地严重暴雨洪涝灾害,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在对北京启动国家三级救灾应急响应的基础上,于7月31日将针对河北的国家救灾应急...

    时间:08-01
  • “交给我们,放心吧”(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

      连日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在防汛抢险救灾一线充分发挥作用,在风雨中守护万家安宁。  7月31日傍晚,北京市怀柔区琉璃庙镇灾区的灯火渐次亮起。望着点点光亮,琉璃庙供电所所长、共产党...

    时间:08-01
  • 担麦与担事(人民论坛)

      夏收,山上的麦子熟了,却不见担麦的人。  所谓担麦,就是把麦子从麦地担回家。过去,这是西北山村麦收的关键一步,也极为吃劲。一根扁担、两捆麦子,100多斤重全压在人的肩上。可就算肩被压红、磨...

    时间:08-01
  • 携手打造更加繁荣、更具活力的亚太经济(国际论坛)

      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的全面完成,彰显双方正以实际行动支持自由贸易和多边主义。东盟选择进一步深化同中国的经贸联系,展现出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长远眼光      中国—东盟自贸区3...

    时间:08-01
  • 破解中东安全困局,唯有政治对话(寰宇平)

      中东不稳,天下难安。中东不能永远处于冲突的阴影下,中东人民应该拥有免于恐惧的未来    当地时间7月28日至30日,和平解决巴勒斯坦问题和落实“两国方案”高级别国际会议在联合国总部举行...

    时间:08-01
  • 向着世界一流军队迈进

      北京,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直指苍穹。9月3日,一场盛大阅兵式将在这里举行,三军将士将接受党和人民检阅。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一场穿越历史烽烟的检...

    时间:08-01
  • 作风建设要一刻不停抓下去

      确保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达到预期效果,必须从严从实、一抓到底。  开展学习研讨、“线上课堂”,开门教育接受群众“码上点题”“码上评价”,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深挖基层作风堵点...

    时间:08-01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