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石门村村民因护鸟而增收(家乡的山水能生金)

2025-08-11 08:48: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蓝冠噪鹛在枝头嬉戏。

  张卫国摄

">

  蓝冠噪鹛在枝头嬉戏。
  张卫国摄

  月亮湾航拍。

  胡红平摄

" style="max-width: 100%; text-wrap-mode: wrap;">

  月亮湾航拍。
  胡红平摄

  石门村。

  史港泽摄

">

  石门村。
  史港泽摄


  核心阅读

  近年来,江西婺源不断加强蓝冠噪鹛保护,其野生种群数量从2000年的50多只增长到现在的600多只。凭借蓝冠噪鹛这张独特的“生态名片”,当地观鸟、民宿等产业迅速发展,带动村民增收。

  

  “嘀呴、嘀呴……”一阵鸟叫声穿林而过,两只蓝冠噪鹛追逐嬉戏,落在河岸浅滩。

  25年前,同样的“嘀呴”声,令当时在野外科学考察的林业工作人员十分惊喜。经确证,消失81年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蓝冠噪鹛再次现身江西婺源!

  记者来到江西婺源饶河源国家湿地公园中心区——秋口镇王村石门自然村,每年4月至7月繁殖期,许多蓝冠噪鹛会飞到村里230多亩的沙洲上,栖息、繁衍。

  护鸟先护沙洲,为鸟儿建个舒适的家

  喜欢与人类相邻而居、爱洗澡、对环境要求高——这是蓝冠噪鹛的习性。

  沙洲紧紧依偎石门村一侧的河岸,岸边草木葱郁,成片的水稻田一直延伸到远处的小山丘脚下。在沙洲北部,沿岸的草丛里藏着一排方形钢筋笼,里面放满了大石块。“这片沙洲就是蓝冠噪鹛的家。”饶河源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公室主任张凤莺说。

  护鸟先护沙洲。曾经,沙洲面积被水冲得越来越小。张凤莺说:“我们请来南京大学的专家支招,用钢筋石笼加固堤岸,并在岸边铺鹅卵石。”

  村民陈社泉记得,好几年前下了一场雨,沙洲上有树倒了,鸟窝也掉了下来,不见鸟儿的影子。好在几天后,蓝冠噪鹛又飞了回来。“再建一个家,要让蓝冠噪鹛住得更好、吃得更好!”饶河源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的话让陈社泉心安。

  地上种植枫杨、樟树、水杉、竹子、美人蕉等乡土植物,水下种芦荻等水生植物,饶河源国家湿地公园以生物多样性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

  几年前,一名观鸟员看到几只蓝冠噪鹛在村里啄食柿子,张凤莺听说后灵机一动:“原来它们是杂食鸟类,好说!”来年就种下不少柿子树和草莓。

  当下,饶河源国家湿地公园同步推进整体生态修复。今年,婺源县制定蓝冠噪鹛保护与发展总体规划,计划5年内新增蓝冠噪鹛适生面积9000亩。

  推行生态补偿,让鸟儿安全自在栖息

  村民打心眼里爱鸟不假,但在村里的生产生活和保护鸟儿之间也曾有过权衡和取舍。

  2019年4月底的一天,负责护鸟工作不久的张凤莺发现,沙洲上,蓝冠噪鹛和鸡都在地上找虫子吃。

  沙洲上一二十个鸡棚,少说也有两三百只鸡,会与蓝冠噪鹛争抢食物。当年5月初,张凤莺就与村委会商量,着手拆掉鸡棚,另划养鸡区域。

  “护鸟归护鸟,怎么鸡都不让养了?”部分村民“不买账”,张凤莺听到不少抱怨。沙洲上还有几块茶园、菜地,村民们需要管理养护,也会干扰蓝冠噪鹛栖息。

  2024年,婺源县林业局在石门村推行“政府付费买生态”,婺源县自然资源局颁发了自然保护地地役权登记证。村民们得到生态补偿金,停止在沙洲上的耕作、养殖等生产经营活动。

  沙洲回归自然,蓝冠噪鹛“家族”不断壮大。张凤莺说:“婺源蓝冠噪鹛野生种群数量从2000年的50多只增长到现在的600多只。”

  发展生态旅游,人鸟和谐带动增收致富

  爱鸟亭、安鹛百货店、蓝冠噪鹛墙绘……如今的石门村,爱鸟氛围日益浓厚,蓝冠噪鹛元素满满。

  正值暑假,几名家长把手机镜头对准树梢,拉近画面,两只蓝冠噪鹛越来越清晰,一旁的孩子们围上来,“头顶蓝羽毛,肚子黄羽毛,真漂亮!”

  蓝冠噪鹛多了,来石门村的人也多了——去年,全村接待游客数量达65万人次。

  “石门村能‘火’起来,靠的就是蓝冠噪鹛这群‘宝贝疙瘩’!”王村党支部书记俞志金说。

  人鸟不相扰,游客全年不得进入沙洲。每年4月至7月的蓝冠噪鹛繁殖期,还要关闭石门村一侧的河岸步道。

  “蓝冠噪鹛繁殖期那4个月,村里也有的看!”张凤莺说,“村里还有蓝冠噪鹛科普馆和湿地公园研学基地,游客可以在科普馆‘听声辨鸟’单元参与答题互动,体验感满满。去年,科普馆和研学基地共接待游客33万人次。”

  村民许美玲以前在县城开餐厅,去年5月回到村里,把家里的老宅改造成民宿,“开业以来营收额超70万元。”

  “2023年初,村里只有几家民宿,现在有36家。”俞志金说,“村委会统一规划了12个摊位,供村民出售本地特产,去年全村人均增收3.6万元。”

  石门村对面,月亮湾景区项目正加紧施工。项目负责人王应新介绍:“村委会与县文旅集团合资成立竹筏公司,聘请45名村民做筏工,村民还能参与分红。”

  在研学基地的橱窗里,印有蓝冠噪鹛形象的书包、水杯、帽子等文创产品即将开售,张凤莺感慨:“创收是一方面,更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认识蓝冠噪鹛,喜爱它们,保护它们。”

  依托珍稀鸟类资源,婺源县打造110公里“翼境婺源”观鸟长廊,开辟10个生态观鸟示范基地,去年接待观鸟游客超100万人次,经济效益超1亿元。

  《 人民日报 》( 2025年08月11日 13 版)

  • 相关阅读
  • 总书记的人民情怀|“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原标题:“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总书记的人民情怀)  山河万里,映照初心。  “要一体推进治山治水治气治城,全面加强防沙治沙和流域水土流失治理”。今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

    时间:08-11
  • 推动我国创新药加快出海新兴市场(专家观点)

      自2015年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以来,我国创新药驶入发展的快车道。当前,该新兴产业处在以模仿式创新为主向全球首创为主转型的关键时期,如何乘势而上、做大做强?前不久在苏州举行的“中国新药未...

    时间:08-11
  • 财税金融加力 促进发展增“绿”

      图①:在绿色税收政策激励下,海南博鳌东屿岛进行建筑绿色化、园林景观生态化改造。图为东屿岛景色。  卢永方摄  图②:在浙江省湖州市,银行贷款支持农户购置屋顶光伏发电设备。图为吴兴农...

    时间:08-11
  • 让贸易真正成为连接各国、促进福祉的桥梁(国际论坛)

      贸易战从来没有赢家——它削弱全球经济活力,发起方自身最终也会付出沉重代价。开放合作才是实现共同繁荣的唯一正确道路      美国政府7月30日颁布行政令,决定自8月6日起,对巴西输美产品...

    时间:08-11
  • 拉鲁湿地生物多样性提升

      清晨的西藏拉萨,阳光铺洒在拉鲁湿地如镜的水面上。巡护员强巴一边仔细擦拭着观景栈道的扶手,一边注视着掠过芦苇丛的斑头雁和在水面嬉戏的棕头鸥。“水清、草绿、鸟儿多,空气也十分清新。”强...

    时间:08-11
  • 经济学家解读2025上半年中国经济关键词(经济形势理性看)

      制图:汪哲平">   制图:汪哲平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7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今年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积极作为...

    时间:08-11
  • 这里有份“上海自贸经验”

      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做好自由贸易试验区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试点措施复制推广工作的通知,复制推广上海自贸试验区77条试点措施,更大范围释放制度创新红利。  上...

    时间:08-11
  • 机器人又学了哪些新本领(经济聚焦)

      宇树科技的人形机器人在进行格斗赛。  本报记者 张武军摄">   宇树科技的人形机器人在进行格斗赛。   本报记者 张武军摄   在机器人市集,人形机器人把制作好的糖葫芦...

    时间:08-11
  • 钢铁行业排放比7年前降一半以上

      本报北京8月10日电 (记者王云杉)记者从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获悉:截至今年7月,全国已有6亿吨粗钢产能、147家钢铁企业完成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目前,我国钢铁行业已累计投入超低排放改造资金超3000...

    时间:08-11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