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水下考古,从浅海迈向深海(科技自立自强)

2025-08-14 05:41:00

来源:人民日报

  “深蓝宝藏——南海西北陆坡一二号沉船考古成果特展”展品。

  资料图片

">

  “深蓝宝藏——南海西北陆坡一二号沉船考古成果特展”展品。
  资料图片

  “深海勇士”号载人深潜器布放(资料照片)。

  国家文物局供图(新华社发)

">

  “深海勇士”号载人深潜器布放(资料照片)。
  国家文物局供图(新华社发)

  文物工作者使用深潜设备提取水下文物。

  图为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提供

">

  文物工作者使用深潜设备提取水下文物。
  图为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提供

  珐华贴金镂空孔雀牡丹纹大罐。

  图为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提供

">

  珐华贴金镂空孔雀牡丹纹大罐。
  图为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提供

  正值暑期,海南省琼海市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迎来许多观众,日均客流量较平时增长近五成。馆内人气最旺的,当数“深蓝宝藏——南海西北陆坡一二号沉船考古成果特展”展厅。

  展厅内,一件珐华贴金镂空孔雀牡丹纹大罐静静伫立,釉色华美,镂空和贴金工艺令人惊叹。然而就在去年,它还与超过10万件瓷器、原木“躺”在约1500米深的海底。

  “第一次在深潜器的监视器里看到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时,所有人都被震撼了。那里就像一个被时间封存的‘宝盒’,保存得非常完整。”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馆长辛礼学说,这场始于2022年的考古发现,标志着我国水下考古从浅海迈向深海的历史性突破。

  突破关键技术,向更深的大海进发

  2022年10月23日,晴。“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正执行第500次潜航任务。突然,潜航员发出惊呼:“发现大片陶罐!数以万计!”

  此时,“深海勇士”号位于海南岛东南方向海域,距三亚市大约150公里。这里被称作“南海西北陆坡”,两艘古代沉船的发现,震惊了世界。这是我国首次在约1500米深海发现明代沉船遗址。

  1500米深,意味着什么?那里是终年黑暗的“深海无人区”,巨大的水压远远超过潜水员所能承受的极限。“2018年之前,中国的水下考古基本局限于40米以内的浅海。”辛礼学说,“深海考古和浅海考古不同,没有科技的支撑,深海就是一片考古盲区。”

  极端环境带来巨大的挑战。“这次的考古发现,非常罕见;这样的深海考古,对于我们来说没有先例可循。”南海西北陆坡沉船遗址考古调查项目领队宋建忠说,完成这次挑战,有赖于一项酝酿了10多年的“黑科技”。

  2009年,我国第二台深海载人潜水器“深海勇士”号正式立项,2017年10月海试成功并交付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这台完全由我国自主研发、国产化率达到95%以上的载人潜水器,经过8年技术攻关,先后突破钛合金载人舱球壳、大深度浮力材料、低噪声推进器等关键技术,作业能力达到水下4500米。这让中国的考古学家第一次有能力探寻千米之下的海底世界。

  随着装备技术的成熟,珍贵的深蓝“宝藏”激起考古学者的更强探索欲:出发,目标“南海奇珍”!

  下潜63次,提取沉睡数百年的文物

  “2023年10月1日,中国南海西北陆坡沉船第二阶段考古调查,平均风速约13节,下潜深度1500多米。”

  张凝灏是这次任务的下潜科学家,也是本次沉船遗址考古调查项目的副领队。

  与“探索二号”母船脱离后,“深海勇士”号以每分钟35米的速度持续下潜。阳光无法穿透厚重的海水,周围一片漆黑,舱内温度也逐渐降低。40多分钟后,潜水器轻触海床。触底瞬间,潜水器灯随之亮起。南海西北陆坡二号沉船遗址出现在众人眼前——长约21米,最大宽度8米,一排排乌木南北向分布,木材排列有序。

  一号沉船满载景德镇外销的瓷器,二号沉船则装满了从海外运回的乌木。“一出一进,实证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双向贸易的繁荣,完善了南海段航线的历史链条。”宋建忠说。

  在潜航员的操作下,“深海勇士”号向文物缓缓靠近。此前,考古调查专家早就确定了准备提取的文物。张凝灏需要指认相关文物,由潜航员操作机械臂进行提取。

  载人舱外,两条机械臂的末端连接着机械手,其中一只机械手套上了柔性材料,小心翼翼地提取沉睡了数百年的文物。这个动作看似“抓娃娃”,实则科技含量十足:外置高清摄像机记录载人潜水器的工作场景;高定位精度、高分辨率的影像数据,三维扫描数据和物探扫测数据的采集、拼接与渲染,可以帮助考古学家绘制出沉船遗址平面图……

  从2023年至2024年,3个阶段考古调查总计海上工作时间70天,下潜63次。沉睡在海底的“遗珍”,就这样被提取出水,共928件(套)。这只是庞大水下遗物的一小部分,还有更多文物在静待未来的发掘。

  边考古、边保护、边展览,让国宝走向更多人

  2024年9月27日,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开设“深蓝宝藏——南海西北陆坡一二号沉船考古成果特展”。

  从深海提取出水到展陈面世,仅用了不到4个月时间。“我们采用了‘边考古、边保护、边展览’的动态模式,希望第一时间与公众分享这份震撼。”辛礼学说。

  挑战也随之而来。“海洋文物出水后因环境剧变,如果不经过恰当处理,很快就会‘生病’,甚至酥解。”考古调查项目成员李剑介绍。

  在“深蓝宝藏”特展的第三部分“巧缮焕新”,两座巨大的玻璃脱盐池被直接搬进展厅。脱盐池中正是刚出水不久的文物。观众可以亲眼看到,这些“国宝”如何在文保人员的精心呵护下,进行清洗、脱盐、加固,从而“延年益寿”的。

  “深海盐分浓度较高,陶瓷空隙里满是氯离子,出水后由于温度和湿度的急剧变化,便会反复结晶和溶解,所以对于刚出水的文物,当务之急就是进行清洗和脱盐。”李剑说。

  这项工作背后是一系列复杂的工艺过程。在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有一批像李剑这样的科研人员专门从事深海沉船遗址出水文物的保护和修复。经过他们的巧手,一批批“国家宝藏”获得新生。

  “要展示文物之美,更要展示文物保护的科技之美。”辛礼学指着“镇馆之宝”——珐华贴金镂空孔雀牡丹纹大罐说,“经过保护处理,我们才得以研究这件文物的复杂工艺。它使用了大量在当时中国并不常见的绿色,我们推测应该属于海外高级定制。这生动地体现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文明的互学互鉴。”

  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的水下考古工作,是我国首次运用考古学理论、技术与方法,按照水下考古工作规程要求,对位于水下千米级深度的古代沉船遗址开展的科学考古调查工作,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两处沉船遗址的考古工作目前仍在继续,展览也将根据考古进展不定期“上新”。

  《 人民日报 》( 2025年08月14日 13 版)

  • 相关阅读
  • 台风“杨柳”在福建漳浦沿海登陆

      新华社福州8月14日电 据福建省气象台消息,今年第11号台风“杨柳”的中心已于8月14日0时30分前后在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1级(30米/秒,强热带风暴级),中心最低气压990...

    时间:08-14
  • 酸嘢何以征服南北味蕾?(神州看点·一方水土一方味)

      傍晚6点,夜市人声渐沸。  广西北海市银海区禾塘路的一个集市,两家酸嘢摊格外显眼,三轮车被透明罐子围成“展台”,游客、老街坊接踵而来;和安商港夜间集市,游客捧着酸嘢,拍照打卡……  近年来,不少...

    时间:08-14
  • 我科学家将锂电池能量密度和续航能力提高2—3倍

      据新华社天津8月13日电 (记者张建新、栗雅婷)近日,我国科研人员突破现有传统锂离子电池在能量密度和应用性能上的瓶颈,研制出了能量密度超过600瓦时/公斤的软包电芯和480瓦时/公斤的模组电池,其...

    时间:08-14
  • 前7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2.87万亿元

      制图:汪哲平">  制图:汪哲平  本报北京8月13日电 (记者吴秋余)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我国人民币贷款增加12.87万亿元,截至7月末,我国本外币贷款余额272.48万亿元,同比增长6...

    时间:08-14
  • 从智能眼镜看科技消费潜力

      前不久,浙江杭州一名在读大学生尹子昂入手了一款融合人工智能(AI)、增强现实(AR)技术的眼镜。这款眼镜可以进行语音交互,提供屏幕提示词和实时翻译等多种功能,方便又快捷。  这是杭州灵伴科技有限...

    时间:08-14
  • 产业链协同创新带来新体验(链接)

      当前,我国AI眼镜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展现出广阔的市场前景。随着国家大力推进数字经济发展,AI眼镜的应用场景不断丰富,已从最初的视觉辅助逐步拓展至医疗健康、智能制造、智慧教育、数字文旅...

    时间:08-14
  • 黑土地上绽放巾帼风采

      黑土地上,天高云淡,水稻青绿,一片片壮美的稻田铺陈开来。这里不仅是我国粮食安全的压舱石,更是农业科技创新的前沿。  去年,黑龙江省粮食总产量突破1600亿斤,同比增长42.7亿斤,总产量、净增量均居...

    时间:08-14
  • 财政部下达农业生产防灾救灾资金11.46亿元

      本报北京8月13日电 (记者曲哲涵)记者13日从财政部了解到:财政部近日会同农业农村部下达中央财政农业生产防灾救灾资金11.46亿元,支持13个粮食主产省份实施秋粮“一喷多促”,全力做好防灾减灾促稳...

    时间:08-14
  • 今年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设备更新1880亿元投资补助资金下达完毕

      本报北京8月13日电 (记者刘志强)今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各地方优化设备更新支持范围,完善项目申报审核标准,严格做好项目筛选把关,推动重点领域实施设备更新。近期,2025年超长期特...

    时间:08-14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