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鲜血熔铸巍巍太行

2025-08-16 08:18: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黄崖洞保卫战崔振芳的军号。

">

  黄崖洞保卫战崔振芳的军号。

  《新华日报》华北版的铸字机。

  以上图片均为八路军太行纪念馆提供

" style="max-width: 100%; text-wrap-mode: wrap;">

  《新华日报》华北版的铸字机。
  以上图片均为八路军太行纪念馆提供


  八路军太行纪念馆位于革命老区山西武乡县,是全国唯一一座全面反映八路军抗战历史的大型革命纪念馆。6554件抗战文物、134件国家一级文物,讲述了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八路军强渡黄河,挺进山西,依托太行山脉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英雄故事。

  展厅里有一双草鞋,上面的棉线已经断裂,这是叶成焕团长牺牲时穿的。抗日战争爆发后,叶成焕任八路军第129师386旅772团团长,率部先后参加长生口、神头岭、响堂铺等著名战斗,为129师在全面抗战初期的“三战三捷”作出重大贡献。

  长乐村战斗中,叶成焕在高坡上观察敌军情况时被子弹射中头部。当战士们抬着他后撤时,他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队伍,队伍呢?”叶成焕牺牲时年仅24岁。长乐村村民董来旺为他整理遗物时,看到叶团长还穿着一双破旧的草鞋,赶忙拿来一双布鞋给他换上,并将这双草鞋保存下来。朱德特地从八路军总部赶来,向叶成焕遗体告别。129师师长刘伯承在追悼会上说,叶团长没有辜负党的教育,终于成为一个很好的布尔什维克。

  展柜里有一把残缺的军号,铜管布满弹痕,喇叭口扭曲变形,弯曲的手柄上五道指痕深嵌铜胎。这把军号的主人叫崔振芳,山西洪洞县人,18岁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参加黄崖洞保卫战时牺牲,年仅19岁。

  1941年11月,日军集结5000精锐部队进犯黄崖洞兵工厂。11日拂晓,崔振芳所在的七连驻守天险“翁圪廊”——通往兵工厂的最后屏障。中午时分,日军在数次进攻失败后,开始释放毒气。崔振芳强忍咳嗽,用尽气力吹出防毒号令。最惨烈的搏杀发生在下午3时左右,日军分三路强攻南口,崔振芳和另一名小战士卫世华利用地形投掷手榴弹,坚守在吊桥边上。战友卫世华牺牲后,崔振芳独自扛起两箱手榴弹,先后投出120余枚手榴弹,炸死日军数十人。突然,一发炮弹在身旁炸响。身材单薄的他,跪着把军号抵在石头上。

  经过八昼夜激战,兵工厂保住了。战士们打扫战场时发现,崔振芳的手指仍紧扣着军号,牙齿与号嘴已经熔铸在一起……在烽火连天的岁月里,1700多名太行号兵把年轻的生命谱成了永恒的号谱。他们平均年龄不足20岁,最小的只有13岁。

  抗战岁月里,新闻不仅是信息,更是凝聚人心的旗帜、刺向敌人的利剑。展厅里,国家一级革命文物、华北《新华日报》印刷厂使用过的铸字机,见证了广大新闻战士对敌斗争的峥嵘岁月。

  1939年1月1日,《新华日报》华北版在山西沁县后沟村创刊,这是中共中央北方局的机关报,也是华北敌后第一份铅印报纸。报社初创,在日寇重重封锁下,物资匮乏。没有纸,报社全员就收集破布、烂鞋,用小毛驴推磨碾纸浆制成麻纸;没有油墨,就从山上砍来松枝,烧出油墨。为保证报纸印刷,《新华日报》华北版社长兼总编辑何云和工作人员越过日军数道封锁线,几经辗转将这台珍贵的铸字机从重庆背到沁县。

  百团大战期间,何云带领记者日夜战斗在最前沿,即审即刻、即校即印,以最快速度报道八路军战士英勇杀敌事迹,极大鼓舞了广大军民的斗志和信心。

  《新华日报》华北版的发展壮大,引起敌人的关注和恐慌。1942年5月,日军调集3万余兵力,企图摧毁八路军总部,并把摧毁《新华日报》华北版列为重要作战目标。为保护这台铸字机,何云等人将其秘密掩埋在武乡县大坪村的一处房屋之下。不幸的是,5月28日清晨,何云在突围中中弹,壮烈牺牲,年仅37岁。与他一同倒下的,还有黄君珏等40多位新闻战士。

  报社先后经历了6次反“扫荡”,7次搬家。尽管转战频繁、炮火连天,却坚持出版,从未中断。1943年9月,《新华日报》华北版终刊,共出版896期。新闻战士以笔为枪打击敌人,用生命保护党的宣传阵地。

  80多年前,无数英雄的中华儿女在太行山上浴血奋战,用血肉之躯筑就了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铜墙铁壁,孕育出光耀千秋的太行精神。

  (作者为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副馆长,本报记者付明丽整理)

  《 人民日报 》( 2025年08月16日 08 版)

  • 相关阅读
  • 《胜利之夜》:一幅画中的抗战记忆

      在重庆建川博物馆展厅内,一幅尺幅不大的画作静静挂于墙上(见图)。闪闪暖灯下,父亲背对观众,高举幼子;母亲注视婴儿,笑容温婉;一只花猫蜷伏于地,似在倾听人间欢腾。画幅左侧一行小字——“日本投降后...

    时间:08-16
  • 一张“号外”记录胜利喜讯

      国家图书馆革命历史文献特藏中收藏着一张1945年8月11日《大众日报》号外(见图),见证了日本投降和抗战胜利这一重要历史性时刻。   这张号外整版红色印刷,以极其醒目的特大字号印着“日本宣布...

    时间:08-16
  • 重提抗战中的大学西迁

      朋友发来我刊于《光明日报》2015年8月25日的《战时中国大学的风采与气象》,说那文章写得好,问能否再接再厉。5000多字,讲这么个重大话题,只能点到为止。而文章结尾这段话,值得再次引用:“抗战期...

    时间:08-16
  • 多名涉肖某董某莹事件人员被严肃追责问责

      新华社北京8月15日电 近期,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教育部等有关部门对肖某董某莹事件涉及的相关单位、人员以及相关问题线索进行全面深入调查,北京市有关部门积极参加,通过谈话、调阅原始资料等...

    时间:08-16
  • 国务院任免国家工作人员

      新华社北京8月15日电 国务院任免国家工作人员。  郑泽光兼任常驻国际海事组织代表;任命王锦峰为常驻国际海底管理局代表。  免去陈道江的常驻国际海底管理局代表职务。   《 人民日...

    时间:08-16
  • 珠峰脚下建新家(在现场)

      8月15日清晨,珠峰脚下的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长所乡森嘎村,阳光洒在崭新洁白的藏式院落里,家家户户屋顶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另一边,森嘎村安置点尼玛次仁家的板房里,妻子普布给孩子穿上新衣...

    时间:08-16
  • 小麦“变身”600多种产品(深阅读)

      近日,记者在山东省滨州市采访时发现,从田间“出发”的一粒小麦,“走过”加工流水线,能“变身”600多种产品。这个故事,从一片曾经荒芜的盐碱地开始,走出了一条科技赋能、全链增值、反哺土地的路径...

    时间:08-16
  • 大型专题节目《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系列讲读》即将开播

      新华社北京8月15日电 (记者白瀛)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年之际,10集大型专题节目《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系列讲读》将于16日至25日每天21时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首播。 ...

    时间:08-16
  • 西藏定日地震灾后重建民房迎来首批入住群众

      图一:日喀则市定结县乃村村民嘎玛一家在重建后的新房前合影。  旦增嘎瓦摄(人民视觉)">  图一:日喀则市定结县乃村村民嘎玛一家在重建后的新房前合影。  旦增嘎瓦摄(人民视觉)  图二"> ...

    时间:08-16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