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龙岩新罗区法院审结一起跨省污染环境案

2025-09-23 08:42:00

本报讯 近日,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人民法院审结一起跨省污染环境案,该案民事公益诉讼部分通过调解方式化解后,被告人及被告单位依法承担刑事责任与生态赔偿责任,既彰显了司法对环境犯罪的严惩态度,也有效推动了受损生态环境修复,取得了良好社会效果。

浙江某公司主营有色金属冶炼及金属废料加工业务,胡某系该公司实际管理人兼总经理,施某系该公司厂长。2021年12月至2022年6月期间,胡某明知朱某(另案处理)无危险废物处理资质,仍以每吨750元的价格,指使施某将公司产生的700余吨铝灰渣交由朱某处置。朱某将这些铝灰渣运至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等地,其中部分经姚某(另案处理)、吴某(另案处理)引导,被非法掩埋于新罗区苏坂镇某村。2022年6月9日,该倾倒点被当地生态环境部门发现,现场查获的铝灰渣及污染混合物总计达8501.25吨,经检测确认为属于《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的HW48类危险废物。

2025年6月6日,检察机关以犯污染环境罪对浙江某公司、胡某、施某提起公诉;6月18日,检察机关以公益诉讼起诉人身份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要求浙江某公司与相关涉案人员共同支付危险废物处置、清理转运、生态损害赔偿等费用共计701万余元。

案件审理期间,被告单位浙江某公司,被告人胡某、施某均深刻认识到自身行为的错误,浙江某公司自愿承担701万余元生态损害赔偿等费用,公益诉讼起诉人与浙江某公司就相关事宜达成调解协议,701万余元已全部履行完毕。

法院审理后认为,被告单位浙江某公司违反国家规定,非法处置危险废物铝灰渣,其行为已严重污染当地土壤、水资源和大气,破坏生态平衡与生物多样性,且对居民身体健康构成威胁,构成污染环境罪。被告人胡某作为该公司实际管理人、被告人施某作为该公司厂长,对公司非法处置危险废物铝灰渣的违法行为负有直接责任,二人行为均构成污染环境罪。

据此,法院依法作出刑事判决:被告单位浙江某公司犯污染环境罪,判处罚金5万元;被告人胡某犯污染环境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六个月,并处罚金2万元;被告人施某犯污染环境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并处罚金1万元。该判决现已生效。

法官提醒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不仅是生态理念,更是司法实践中必须坚守的底线。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具有不可替代的公共属性——土壤一旦被重金属污染,可能需要数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逐步恢复;水资源遭受破坏,不仅影响农作物生长,更会直接威胁群众饮用水安全;大气污染则会引发连锁性的生态问题,破坏生物多样性。这些损害往往具有隐蔽性、滞后性和不可逆性,一旦造成严重后果,即便投入巨额资金,也可能无法完全恢复到原有状态。

本案中,浙江某公司为降低成本而跨省非法处置危险废物的行为,看似“节省”了企业开支,实则将生态环境代价转嫁给了异地群众,既破坏了当地土壤、水源等生态资源,也损害了居民的生活环境与健康权益,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

此案作为典型的跨省污染环境案件,涉及浙江、福建两地的污染源头追溯、危险废物处置协作、生态损害责任划分等复杂问题。采用调解方式化解民事公益诉讼部分纠纷,既能提高案件办理效率,快速确定生态修复资金的支付责任与期限,避免因诉讼程序冗长导致污染持续扩散,让生态修复资金能够在短时间内足额到位,为后续危险废物清理转运、土壤修复等工作争取到宝贵时间,也能促使违法企业更深刻地认识到自身行为的社会危害性,从“被动接受处罚”转变为“主动承担责任”,进而从根源上树立“生态责任是企业生存发展基石”的意识。

(陈立烽 陈燕冰 曹晓丹)

来源:人民法院报

  • 相关阅读
  • 雪莲绽放新时代 团结奋斗谱新篇——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情系天山儿女引领新疆发展纪实

    时光飞逝,当年的这些孩子已如同蒲公英的种子,在广阔天地扎下根、开出花。他们有的站上讲台,拿起粉笔传承薪火;有的穿上白大褂,回到村里卫生室守护邻里健康……...

    时间:09-23
  • 超强台风“桦加沙”向华南沿海靠近 东北地区黄淮江淮等地有较强降水

    人民网北京9月23日电 (温璐、高清扬)据中国气象局消息,昨日,陕西、四川及台湾岛等地部分地区出现较强降雨。预计未来三天,受台风“桦加沙”影响,南海北部及华南沿海有大风,华南及云南、福建、浙江、江苏、台湾岛等地有强降雨...

    时间:09-23
  • 山东乐陵推动香辛料数智化交易

      本报电(记者徐佩玉)近日,山东省乐陵市杨安镇香辛料数智化交易平台启动仪式在乐陵市举行,来自全国香辛料原产地、交收仓库、商协会、重点企业的300多名代表现场参会,深入探讨香辛料数智化交易发展现状与前景。  杨安...

    时间:09-23
  • 免签入境外国人同比上升52.1%

      据新华社北京电(记者任沁沁)记者近日从国家移民管理局获悉,2025年1至8月,全国边检机关累计查验出入境人员4.6亿人次,同比上升14.9%;其中内地居民2.2亿人次、港澳台居民1.8亿人次,同比分别上升15.4%、11.2%;外国人5126.8...

    时间:09-23
  • 财经聚焦丨今年中国农民丰收节金秋消费季,有何新看点?

    琳琅满目的新鲜果蔬前人头攒动,缤纷特色的农村文创产品成为直播间的主角,流连忘返的农旅体验项目成为产业新宠……9月,记者在多地农民丰收节金秋消费季现场,看到一个个庆丰收促消费新场景,感受城乡消费市场的巨大潜能。各...

    时间:09-23
  • 2025年全国“诚信兴商宣传月”在湖北咸宁启动

    新华社武汉9月22日电(记者潘志伟、谢希瑶)2025年全国“诚信兴商宣传月”活动22日在湖北省咸宁市正式启动。活动以“诚实守信,利企惠民”为主题,旨在弘扬诚信文化,优化消费环境,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据介绍,活动...

    时间:09-23
  • 户籍迁出再迁回,土地征收补偿要不要给?

    户籍迁回未获本组群众认可 土地征收补偿被“除名”村民李某出生于东村,2001年与王某结婚后将户籍迁至王某娘家西村,婚后生育两子小超、小浩。后李某与儿子小浩于2012年12月将户籍迁回东村,妻子王某与儿子小超于2021年5月...

    时间:09-23
  • 加盟店“跑路”,消费者损失谁担责?

    预付全款购买品牌家具,苦等三年却遭遇门店跑路,消费者维权无门时,品牌总公司能否置身事外?近日,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人民法院对一起因家居加盟商“跑路”引发的买卖合同纠纷案作出判决,明确品牌特许方对加盟商经营活动负有合...

    时间:09-23
  • 住了2年的二手房竟是“凶宅” 合同能否撤销?

    原标题:住了2年的二手房竟是“凶宅” 法院:卖方故意隐瞒“凶宅”事实构成欺诈,撤销房屋买卖合同及贷款合同本报讯(记者 蔡蕾 通讯员 徐俊杰 徐林)市民购买二手房后发现房屋内曾发生非正常死亡事件,能否撤销购房合同及贷款合...

    时间:09-2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