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10月20日电 (陈静 孙国根)“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静悄悄的流行病’,以骨量减少、骨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显著升高。”上海的骨质疏松与肌少症专家盛辉教授20日对记者介绍。
10月20日为世界骨质疏松日,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传播分会结合中国骨质疏松症防控现状,共同发布今年世界骨质疏松日中国主题:“健康体重,强骨健身”,希望培养全民科学管理体重、强骨健身的健康素养,助力真正实现健康骨骼。
上海市浦江人才、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骨质疏松与肌少症科主任盛辉教授告诉记者,骨质疏松症具有患病率高,致残率致死率高和低认知率、低诊断率、低治疗率三大特点。据悉,中国骨质疏松症患病人群规模庞大,其中女性占大多数;需要管理的低骨量人群更为庞大。
这位专家表示,骨质疏松患者髋部骨折1年内死亡率达20%,存活下来的50%会致残。一项大型流调显示:上海地区骨质疏松症的知晓率仅为7.4%,诊断率仅为6.4%,治疗率只有30%。另外,在已发生脆性骨折的患者中,仅有约30%被确诊为骨质疏松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