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太原10月20日电 (记者 胡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20日晚对外发布“晋阳古城二号建筑基址复原研究”成果,考古人员对目前发现年代最早的龟头屋建筑遗址进行复原,判断其作为厨房的可能性最大。
晋阳古城二号建筑基址位于晋阳古城遗址西北部,属于历代城市活动的核心区,2013年至2018年完成发掘,发掘面积近6000平方米。该基址布局规整,主要由殿址、廊庑、庭院等组成。根据出土遗物,推测其为一处佛教寺院,建造年代不早于后唐,不晚于北汉灭亡的公元979年。
在该基址东侧廊庑北端,发现了一处平面呈“凸”字形的特殊建筑遗迹,其柱网结构与文献记载的“龟头屋”或“龟头殿”相符。此类形制在早期木构建筑中罕见,已知类似实例为河北正定隆兴寺摩尼殿,但晋阳古城发现的这处龟头屋位置不在中轴线,而在东侧。
考古发现显示,该龟头屋台基用土分层夯筑,平面残宽14.7米,残长14.2米。考古人员认为,虽然龟头屋功用多元,但龟头屋形制特殊,位置处于主体建筑之后,较为隐蔽,存储的功能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