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民生

4年投资6亿多元 商州区建出陕南最靓新农村

商州区建出陕南最靓新农村

2011-05-17 09:48:57

 

商州区新农村示范村

  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曾是商鞅封邑之地、闯王屯兵之所,更是革命战争年代鄂豫陕根据地的中心区域。近年来,随着沪陕高速的开通,商洛到西安被拉近到一个小时的车程,旅游热带动了各项发展,更给当地百姓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秦岭最美是商洛”喊来了各方的关注,商州区顺应发展,最靓新农村大笔挥就!

  一条条宽阔的水泥路穿村而过,一排排统一规划的两层小楼整整齐齐,一排排吐绿染翠的绿化带环绕休闲广场,处处呈现出基础设施现代化、生活条件城市化、居住环境生态化、农民生活小康化的新景象。

  阳春三月,《中国经济周刊》在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杨峪河镇下赵塬新村见到了刚刚入住B区二排的72岁高龄的赵德强,老人高兴地说:“做梦都没想到,农村人也能像城里人一样住上这么漂亮的房子,农闲时间既可以到休闲广场散步、健身,还可以到图书室读书看报,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这,就是一个总投资4000万元,统一规划建设的新农村示范点、陕西省生态示范村。如今,在秦岭深处的商州区,这样的新村还有35个。

  6亿投资建新房

  2008年,商州区政府筹资3000万元在下赵塬、任塬建设两个新农村示范村。通过两年多的艰苦努力,现已建成142户新村住宅,节约土地150多亩,成为省级生态环保示范村。

  2010年12月23日,杨峪河镇下赵塬村138户村民在鞭炮声中喜迁新居,告别昔日低矮潮湿的土房,住进宽敞明亮的小洋楼,跨出小康生活的第一步。

  “随着下赵塬新农村的建成入住,李堡子、任塬等3个新村续建工程已进入尾声,板桥、侯塬、生王等5个百户以上新村全面铺开。下赵塬、任塬、李堡子3个续建村完成投资8100万元,建成新型民居323户,村级活动场所和各项配套设施正在进一步建设和完善中。板桥、岔口铺、郭涧、生王、侯塬5个新建村完成投入3930万元,村民新居建设正在积极实施中。石门沟、里程等10个旧村改造完成投资2770万元,实施旧房改造580户。”商州区委农工部相关领导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建设新农村,让我们乡下人也过上了城里人过的日子!”在记者走访中,杨峪河、沙河子等许多农村的农民都给出了这么一个共同的感叹。

  记者了解到,自2007年以来,商州区共启动建设新农村试点示范村35个,其中新建村7个,实施旧村改造29个。累计完成新农村建设总投资6.62亿元,地方财政和项目资金投入共计2.13亿元,部门帮扶110万元,群众自筹44790万元。共实施建设项目554个,其中,已完成建设项目314个,在建项目240个。在已实施建设的农村,村道两旁,绿树成荫;房前屋后,干净卫生。

  4年来,商州区共完成中、小学校舍排危改造投资10572.3万元;铺设通村水泥路731.2公里,修建便民桥70多座,新修和改造农村道路95.9公里;完成村级活动场所建设181个,落实配套资金294万元。城周绿化和村庄环境整治等一系列工程的实施和“一池、五改、五清、四化”活动的开展,重点解决了村民住宅与圈舍混杂、柴草乱堆乱放、垃圾污水乱倒乱排等脏、乱、差问题。

  商州区委书记柳宪军说,通过旧村改造,不仅环境在变,人们的精神面貌也在发生变化,村民们更加热爱自己生活的这片美丽家园,更加重视讲文明、讲卫生、讲环保。一点一滴的改变,都深深地烙印在发展的足迹上。布局优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环境美化,农村的文化设施更加配套,农民的生活环境更加舒适。

  在孝义镇甘河村生活了60多年的刘志松老汉告诉记者,这两年村子的变化太大了:破土房不见了,土厕变水厕,垃圾被填埋,做饭用上了沼气灶,洗澡用上了太阳能,出门骑上了电动车,学习技术就去图书室,致富信息用宽带……

  “一村一品”保农民增收

  建设新农村,关键是农民要增收。商州区通过“一村一品”建设,确保农民增收。

  杨峪河镇下赵塬村利用距离市区较近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苗木花卉种植和农家乐。现已建成150亩的苗木花卉基地,成立农家乐集群30户。据统计,该村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5388元。

  秦岭深处的梁坪村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地膜洋芋等经济作物,建立核桃园和板栗园,栽种猪苓等中药材。同时,还大力推进劳务输出,培养和发展建筑、运输等行业领头人。据了解,2010年梁坪村人均纯收入达到5722元,高出商州全区平均水平2100多元。

  记者了解到,在过去的4年里,全区共发展林果、畜牧、烤烟、蚕桑、蔬菜、中药材等主导产业基地村100多个,其中有11个村已被列为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2009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2993元,增长21.5%。部分基地人均纯收入超过5000元,增长30%以上,主导产业收入已占农民家庭经济总收入的60%以上。今年示范村共组建、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7个,初步统计显示,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300元,同比增长28%。优势主导产业基地建设初具规模,产业收入有了大幅度增长。

  此外,4年来,商州区共完成人畜饮水工程投入2631万元,解决饮水困难群众4.9万人;完成丹江沿岸水土保持和小流域治理投资17788万元,新修“四田”4.2万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5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46.4平方公里,还实施了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农业综合开发、小流域治理等系列工程,为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新农村建设三步走

  “规划先行、分类指导、试点示范、基础突破、产业支撑”和“板块推进、流域推进、整体推进”的新农村建设思路,是商州区推进新农村工作的主要抓手。

  2008年,《商州区新农村建设村镇建设专题规划》出台,其中“目标任务”中明确提出:根据市区新农村建设实施意见,商州区新农村建设村镇建设规划大体上分三步实施:第一步,从2006年到2010年,为示范试点阶段,安排1%至10%左右的村逐步扩大试点。2010年年底前争取完成全区80%的村庄总体规划和建设规划。第二步,从2010年到2020年为大力推进阶段,安排10%至50%左右的村实施新农村建设,完成所有的村庄总体规划和建设规划。第三步,从2020年开始,再用一二十年时间,全面完成新农村建设村镇建设任务。?

  “我们具体的做法是:从2006年开始抓好区上确定示范试点村镇的建设规划。2010年年底前争取完成全区80%的村庄总体规划和建设规划。从2010年到2020年大力推进村庄规划建设,到2020年完成全区50%的村庄建设,争取完成60%。在实施过程中对牧护关镇、杨斜镇等条件优越、发展基础较好村镇优先实施、重点突破,建成示范样板,树立起商州新农村建设典型。对公路沿线村镇和示范镇依次推进,分层次建设。力争到2020年把全区50%的村镇建设成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完善、环境优美具有商洛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商州区区长许玉仪解释道。

  此后,商州区加强项目资金捆绑、资源要素整合、部门包抓共建,夯实领导、强化管理、科学规划、抓点示范、稳步推进。

  许玉仪区长介绍说:“在建设新农村过程中,区上采取宜新则新、宜改则改的原则,不搞一刀切,并坚持集体统建与分户自建相结合,整体迁建、旧村改造、旅游开发、产业带动多种模式竞相绽放。民房建设、旧居改造以群众自筹为主、政府适当补助,基础及公共服务设施由地方财政出资与项目资金捆绑统一建设,不让群众出一分钱。”

  记者了解到,为将责任落到实处,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商州区新农村建设村镇建设专题规划》出台后,商州区除了坚持每个示范村有一套坚强有力的领导机构、一套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一个科学合理的建设规划、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一名区级领导包抓的“五个一责任制”外,还别出心裁地创造出“跨区域竞聘上岗”,使一批优秀的村支书入驻到其他村,按照区上的统一要求,制定完善全村经济发展规划,采取有效措施抓班子、带队伍、调结构,多方争取资金,加大项目建设力度。

  几个月后的调查显示,这批村支书在上任初期的“三把火”中,充分利用资源优势,调动党员干部群众积极性,围绕中药材、蔬菜等种植业,核桃、板栗等林果业,养猪、牛、羊、鸡等养殖业及时调整产业结构,深入细化“一村一品”,力争农民增产增收:黑龙口镇中坪村大力发展“一村一品”豆制品加工业,现已完成110吨、产值170多万元;杨斜镇椒园沟村依托省级仔猪繁育基地,打造万头养猪基地村,两个1500头以上规模养猪场已建成投产,养猪基地预计年底完成,全村416口人仅养猪一项每人可增收3000元以上;大荆镇青桥村1800米的机耕路工程已完成1500米,1900米灌溉渠工程已完成1680米;黑山镇西川村投资6万元的五间一层村级活动场所建设已全面竣工……

  “今年和今后几年,我们仍将按照‘做美城市、做强集镇、做好社区、做靓农村’的思路,全面做好小城镇、社区和新农村建设,全力推动城镇化进程,走出一条富有商洛特色的新农村建设路子,让群众真正分享更多发展所带来的实惠!”商州区委书记柳宪军满怀信心地说。(中国经济周刊)

 

  • 相关阅读
  • “三分一统”镇安农村经济发展

      本网讯(樊 斌 陈风军)日前,镇安县妇保院党支部深入永乐镇北城村,上门走访“穷亲戚”,帮助困难户发展产业,解忧排难,并为村上送去5万元现金,协助北城村建村级办公室。这是该县在开展村级党组织...

    时间:05-16
  • 镇安党员议事引擎新农村发展

      本网讯(陈风军 江勇)"柞小高速公路征地款分配问题拖了两三年一直难以解决,自从实施农村党员议事制度后,党员多次召开议事会议,专题讨论解决方案,然后提交村委会和村民大会通过,有效解决了300多万公路征地款...

    时间:05-13
  • 湖北宜昌规范农村“1平米”公益墓地

      湖北宜昌规范农村“1平米”公益墓地  13日从湖北省宜昌市民政局了解到,宜昌将规范农村公益性墓地建设,墓位用地面积不超过1平方米,以妥善解决农村居民逝后安葬问题。  据宜昌市民政局社会福利...

    时间:05-13
  • “升级晋档”成为山阳农村科学发展重要引擎

      本网讯 (徐世旺) 近日,山阳县向省、市申报“升级晋档”活动晋升一类村30个,二类村130个。在“升级晋档”活动的推动下,2010年度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23.8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693元...

    时间:05-13
  • 国土资源部严禁擅自利用农村集体土地兴建公租房

      据新华社消息记者12日从国土资源部新闻发布会获悉,国土资源部已下发《关于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提出要防范和杜绝擅自利用农村集体土地兴建公租房,严肃查处“小产权”房...

    时间:05-13
  • 镇安党员议事引擎新农村发展

      本网讯(陈风军)"柞小高速公路征地款分配问题拖了两三年一直难以解决,自从实施农村党员议事制度后,党员多次召开议事会议,专题讨论解决方案,然后提交村委会和村民大会通过,有效解决了300多万公路征地款分配...

    时间:05-12
  • 商洛市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创佳绩

      本网讯 (彭永杰 李小军) 2011年以来,商洛市农村信用社积极筹资,壮大信贷实力,助力“三农”发展。截至4月末,全辖农信社各项存款较2010年净增加23亿元,提前8个月完成年任务,各项贷款总额达到153...

    时间:05-09
  • 商州2411名农村"八大员"获得养老工龄补助

      本网讯 (赵永利) 近日,商州区人社、财政等部门通力配合,由该区农保经办机构负责,通过"一折通"对农民身份曾受聘基层单位(教育、卫生、农业、林业、水务、广电等)工作过的2411名人员(简称"农村八大员")及...

    时间:05-06
  • 镇安信访局积极主动应对农村信访案件

    信访局工作人员在村民家中现场处理信访案件  镇安县信访局积极主动应对农村信访事件,将信访事件消除在萌芽状态,信访工作人员深入村民家庭调查调节纠纷,图为信访局工作人员在村民家中现场处理信访案件。(解启东...

    时间:05-05
  • 人保财险推出农村户用沼气池系列保险

      据新华社北京4月26日专电(记者 周文林)为推动农村新型能源发展,进一步优化农村能源结构,建立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推动农村环境的整体改善,人保财险近日推出了面向全国的、专门针对农村地区客户的户用沼...

    时间:04-26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