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 崔旭红)修建沼气池是改善农村生产条件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投入大批资金,加强农村沼气建设,现在的情况到底如何,是否都已发挥作用?记者近日就商州区的有关情况进行了调查。
沼气建设成规模
记者从商州区农业局了解到,截止2010年全区累计建户用沼气8235口,有效利用户用沼气池6075口,建设养殖小区沼气3座,村级服务网点35个,大型沼气工程2座。沙河子镇李堡子村、陈塬办事处上河村、杨峪河镇王涧村、白杨店镇洞底村、孝义镇甘河村、红门河乡红门河村等都普遍建有沼气。
有关部门今年5月曾抽样调查, 750个沼气用户正常使用的412口,使用率55%;其中间歇使用293口,占39%;弃用38口,占5%;报废7口,占1%。
困扰发展原因多
沙河子镇李堡子村是商州区去年的沼气建设示范村,计划建沼气200口,到现在只建有沼气68口。区能源办负责人肖卫锋告诉记者,没有完成计划,一方面是现在的农村外出打工的人很多,家里只有老人、小孩,建沼气池要挖坑,家里的没有干力气活儿的人。另一方面是群众嫌贵,随有国家补助,水泥、管道、灶头等物资免费赠送的,但群众自己还要出一部分钱,大约是2500元左右,很多人不愿意掏这笔钱。该村村支书则说,这个村很多村民房屋地势低,沼气池的坑挖到一半就出水了,无法建沼气池。
据了解,养殖方式的转变影响着户用沼气的发展。随着百万头养猪大县的实施,将形成了养殖大户为主,养殖小区、养殖场、养殖合作社并存的态势,现在农村村民自己养猪的很少,大多数沼气用户无发酵原料或原料不足。在李堡子村,原料自有的占28%,外购的占72%,村民没有原料就需花100元买一车牛粪,这和买一罐煤气价钱差不多。
村民庾大妈说,她家的沼气老不够用,气焰很小,一天只能给老伴儿做碗饭。在李堡子村的68户中,很多都和庾大妈的情况一样,甚至还有少数没有气。
突出重点是抓推广
面对沼气建设和推广中出现的问题,区农业局表示,将,同时,进一步加强培训,提高技术人员水平,建管并重,搞好服务,努力提高利用率。抓住中央和国家政策对农村能源建设高度重视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国家农村沼气建设国债项目的资金支持,多方面、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要突出重点,把养殖业发达的乡镇作为重点,坚持先易后难,抓重点、带一般,集中连片,大力推进。进一步调整农村沼气发展的思路,把农村新建住宅和沼气建设相结合,做到沼气建设与新农村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将推广沼气与发展节水生态农业、大力发展日光温室相结合,打造"养殖--沼气--种植"的模式,以"猪(禽、牛)--沼--棚(菜)"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达到"三沼(气、渣、液)"综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