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菜篮子”工程建设综述(上)
本网讯 (记者 王尚锋)今年二季度以来,我市猪肉价格一路攀升,上涨幅度一度超过50%,创下历史新高。8月中旬至9月初,市政协先后组织市直相关部门举行全市“菜篮子”工程建设座谈会议,并组织政协常委和委员深入商州、山阳、丹凤三县区围绕“菜篮子”工程建设实地调研,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我市“菜篮子”发展工作。一时间,“菜篮子”问题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菜篮子”工程一头连着市民手中的“菜篮子”,一头连着农民的“钱袋子”,关系着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是市民感受物价变化最直接的晴雨表。1988年,由农业部根据当时出现的副食品供求矛盾加剧、物价上涨过快、通货膨胀压力大等情况提出的“菜篮子”工程,旨在发展生产、搞活流通、统筹产销、改善供应。由于各种原因,一段时间以来,我市菜篮子建设明显滞后于群众需求的增长,尤其是遇到大雪封山菜价大涨和猪肉价格涨幅波动大时,“吃菜贵”就会成为市民诉求的热点,同时也成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关注的焦点。
据相关部门不完全统计,我市输出输入人口相抵,常年蔬菜消费人群大致在200万人左右,按人均年消费360公斤蔬菜计,全市蔬菜消费量至少在70万吨以上。而在2007年,全市蔬菜种植面积仅36万亩,年产量45万吨,供求矛盾突出,尤其是在每年的12月至次年6月这一期间,反季蔬菜自给率仅有20%左右,生产能力严重不足。一遇到阴雨连绵、大雪封山季节,外地蔬菜运不进来,我市的蔬菜就会大幅上涨。针对这一矛盾,我市在积极扩大露地蔬菜种植的同时,于2008年启动实施以设施蔬菜为重点的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
为了加快我市菜篮子工程建设,在设施蔬菜建设中,市政府坚持规划引导,制定了《商洛市种植业发展规划》及《商洛市主要农产品十二五区域布局规划》,指导各县区按照“区域化布局、板块式推进、规模化扩张”的思路建立设施蔬菜基地。经过专家论证,全市确定了“以大棚为主体、适度发展日光温室”的棚体类型,推行春提前和秋延后的蔬菜生产模式,积极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蔬菜亩产量和亩产值不断提高。市政府完善了设施蔬菜扶持政策和具体补贴标准,优先发展蔬菜基地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2008年以来,全市各级财政累计投入设施蔬菜建设资金4180多万元,基本解决了一些重点蔬菜发展企业的项目启动、土地流转、大棚建设、道路修复、节水灌溉、除险加固工程资金短缺问题,同时坚持工业化、产业化的思路谋划发展,积极开展招商引资,鼓励企业、专业合作组织投身设施蔬菜产业,实现了投资主体多元化,蔬菜基地规模化、标准化进程逐步加快。市、县区坚持重点扶持和发展龙头企业、建设农贸批发市场、培育中介组织,加快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基地和置销网点建设,整合市场资源,扩大宣传效应,提升服务功能,促进了“菜篮子”工程产业化进程。
通过转变发展方式,全市肉蛋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今年上半年全市各类畜禽规模养殖大户累计接近3800户,规模饲养量占到社会总饲养量的46%以上,市场供应基本稳定。我市加快“三品一标”认定,积极打造绿色品牌,支持龙头企业开展绿色无公害基地认定和绿色、有机食品认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企业和个人开展商标注册工作,目前全市已累计注册农产品商标190多个,其中省级著名商标15个。我市探索推行的“政府负总责、三级有机构、监管到村组、检测全覆盖”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模式,对保证城乡居民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的基础和保障作用。在发展“菜篮子”工程中,各县区政府在强化技术支撑的同时,依靠典型引路,依靠精品带动,打绿色牌,走特色路,培育和打造了一批名优农特产品品牌。商州鸡蛋、山阳九眼莲菜、洛南豆腐干等一大批绿色无公害食品销售省内外,为宣传商洛、推介商洛,提高商洛知名度和影响力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工程实施以来,各级各有关部门认真落实“菜篮子”市长、县区长负责制各项措施,全市着力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和肉蛋等畜禽产业,全市“菜篮子”工程呈现出稳步向好发展态势。到2010年底,全市蔬菜种植面积累计达到43万亩,年产量64万吨,分别较2007年增长了19%和42%,设施蔬菜突飞猛进,面积由2007年的1.31万亩增加到2.8万亩,三年间翻了一番多,产量超过8万吨,反季蔬菜自给率提高到45%左右,而大路菜也基本实现了自给有余。种植面积增加和反季生产能力的快速提升对保障市场供给、缓解市民“吃菜贵”和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目前,我市各类蔬菜市场已发展到87个,生鲜超市47个,保鲜冷藏库21座,鲜菜经营网点300多家,初步形成了以蔬菜批发市场为中心、社区蔬菜市场和农贸市场为终端、生鲜超市和蔬菜便利店为补充的“菜篮子”流通体系。
今年,我市计划再新发展设施蔬菜7000亩,围绕这一目标,市上启动实施了商州万亩设施蔬菜工程。到7月底,全市已发展设施蔬菜3640亩,预计到年底,设施蔬菜种植面积将一举突破3.5万亩。而我市规划在“十二五”末,全市蔬菜种植面积将累计达到50万亩,年产量突破75万吨,其中设施蔬菜5万亩,产能25万吨,反季蔬菜自给率提高到70%,总产值超过5亿元。届时,我市老百姓的餐桌将会进一步丰盛起来,“吃菜贵”问题将成为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