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张红中)近日,有网友在省内某网站论坛上发表帖子,称南秦河大桥因暴雨被冲出的桥基,居然是用木头支撑的。对此,网友质疑该工程建设时存在偷工减料等问题。据了解,南秦河大桥建于上世纪60年代初期,是203省道前往柞水、山阳等地的主要交通枢纽,2009年沪陕高速公路通车改线后停止使用。
9月14日上午,笔者在位于商州区侯塬村附近的南秦河大桥附近看到,大桥两头已被有关部门用沙土封闭。由于前段时间洪水冲垮了北岸的河堤,大桥紧挨北岸的桥柱基础下的确露出一些木头,而河中央的几个桥柱下也隐约有木头。经过现场查看,南秦河大桥一共有7个石头砌成的桥柱,每个之间的距离约为15米,支撑在每个桥基下的木头有30多根。
“这桥是上世纪60年代建的,那时候缺少钢材、水泥,你看人家用木头弄的这桥,都几十年了,还好好的呢。”附近一名村民说。
经过多方联系,原市农村公路管理局工程师王浩彬接受了采访。据王浩彬讲,南秦河大桥建设于上世纪60年代初期,和该桥一起使用同样方法建设的还有至今仍在使用的丹江大桥。“当时都是木面桥,木头桥面,中部是石砌墩台,基础是用木桩支撑。木头只要埋在沙石里是不会腐烂的,这种施工方式主要考虑到大桥的承载力不够,所以用木头打桩加大密度,减缓大桥沉降速度,至于木头埋在沙里的深度则是依据大桥重量以及过往车辆重量等测算的。绝对不存在偷工减料方面的质量问题,那个时候全国建桥都是用这种办法。”王浩彬建议说,如果想要保留大桥,可以在桥的下游建设拦河坝以拦截被冲击的沙石,二是用水泥浇筑桥柱周围加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