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记者 赵有良)“在海拔近千米的半山坡上有小水潭,水潭里有鱼”。这是记者近日在商州区梁坪村丹江源头看到的一幕。
梁坪村地处秦岭深处,万亩山林包裹着一条条涓涓细流,在村头汇集成一股小溪流向丹江,因而被称作丹江源头第一村。当日,记者一行沿村头小溪溯源而上,随着坡度的爬高,山溪隐身,断断续续,渐被一窝一窝的潭水代替,在这一窝一窝的小水潭中,竟有野鱼嬉戏,多则十七八条,少则八九条,悠然自乐。这些美丽的精灵,游来游去,轻灵巧妙,阳光之下,桃花鳞纹闪闪发光。有的静伏水底,一动不动,稍有惊动,若银线穿梭,登时隐形。令人赞叹的是,时有三五成群的都市游客和驴友从这里经过,多有好奇拍照的,却无人逮鱼捉鱼,呈现出一幅人鱼和谐共处的美景。
梁坪村是个客家人聚集的村落,村民祖上来自广东、湖北等地。自央视《大秦岭》报道后,梁坪村成为闻名全国的生态文明村,这里山水美如画,民风纯如歌,吸引来省内外不少游客、驴友前来观光旅游,这也让当地村民深深地认识到优美生态资源的可贵。“这片丹江源头的山川,养育了我们客家人。”村支书张述正介绍说。靠山吃山,多年前,这个山村的树林曾遭受乱砍滥伐,河里生长的野鱼成了充饥的对象,一度生态破坏严重。1999年,村党支部提出“住山靠山养山,建立绿色银行”的理念,随即定下了一系列护林制度,封山护林,植树育林,禁牧禁猎,生态得以逐渐恢复。特别是丹江成为国家南水北调工程中线水源区后,“一江清水送北京”便在水源区唱响,村上加大了对源头各类生态资源的保护,护水、护绿成为客家山村的使命,梁坪人从源头护绿着手,减少人为污染,全力建设生态村,让田成方、树成行、林成片、路成线,倾力建设秦岭深处的天然氧吧,如今,一个颇具特色的客家人生态村已然形成。现在的梁坪村,森林覆盖率达到99%以上,山体植被丰茂,水又那么甘甜了。
“小时候常去山上放牛拔草,渴了蹴在潭边,掬一捧水喝着甜丝丝的。一江清水送北京,我们先要确保源头水清”。行走在山溪边,村支书张述正不时地瞄着溪水,弯腰捡拾着偶而发现的杂物,60多岁的张明智与张述正有着同样的习惯,时常揣把镰刀沿河捡杂物。“水里不能有半点杂物,看见了就要捡拾干净。”“现在少多了,村民养成了讲卫生的好习惯了,村上建有垃圾池,沿河沿路配有垃圾箱,建起了拦水坝,河段干干净净,水流甘甘甜甜,野鱼成群,就连源头水潭中的小鱼也有村民保护,时常提醒游客爱护一草一木,各种生灵就多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