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记者 李小龙)近日,记者接连接到群众反映,在市区的一些网吧里,未成年人随意出入,网吧不得接纳未成年人进入的规定成了摆设。对此,记者先后走访了市区的十多家网吧,确实发现仍有不少网吧接纳未成年人上网。特别是周末,一些网吧里的“顾客”多是未成年人甚至小学生。
上周六上午,记者来到市区东环路的某家的网吧,在没有登记任何身份的情况下,记者轻松地拿到了上网卡。进了内室,记者不禁感到有些吃惊。在这家潮湿昏暗的网吧内,摆放着近百台电脑,数十位小学生浑身是劲地趴在电脑前打着游戏。兴奋时,小家伙们挥动起双拳,嘴里不时地蹦出“杀啊,砍啊!”的叫喊声。记者与坐在身边的几位小学生的交谈中发现,他们经常出入网吧,对哪家网吧不用登记就能上网及各种游戏更是耳熟能详。
随后,记者先后走访了市区的十多家网吧,每家网吧都在醒目位置悬挂有未成年人禁入标志,但大部分的网吧同样不需要进行任何登记就可以上网,网吧里有不少中小学生在打游戏。比起那些小学生,中学生们更加“成人化”,他们边抽烟边打游戏,嘴里肆无忌惮地叫骂着脏话。据了解,特别是在一些村镇上开的网吧里,中小学生等未成年人更是成为了消费的主体,很多学生都是偷拿家里钱或是在家里骗钱来上网。
那么,为什么网吧接纳未成年人的现象屡屡发生呢?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主要是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部分网吧业主缺乏社会责任感,对未成年人进网吧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并为他们提供方便;一些网吧经营人员抱有侥幸心理,和检查人员打起了“擦边球”,检查人员前脚走,他后脚就接纳未成年人;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对孩子上网管的过于严格,致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等因素,导致网吧接纳未成年人的现象发生。
在记者采访中,很多市民认为,国家对未成年上网早已经出台了明确规定,执法部门应该严查重处,发现一家查处一家,决不能手软。基层执法人员发现问题后,总是先采取批评教育的方式进行处理,这样的方式对那些问题网吧能否起到震慑作用值得商榷。
2002年,国务院颁布的《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规定,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任何时间都不得接纳未成年人进入。对于接纳未成年人上网的,由文化行政部门给予警告,可以并处1.5万元以下的处罚;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直至吊销《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