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民生

商洛:小面条挑起大生意

商洛:小面条挑起大生意

2013-01-21 10:23:57


市民下班后在路边的面档购买面条。


在位于黄沙桥北侧的一家面条店里,面店师傅正在将和好的面粉用压面机压制成面条。

  本网讯(见习记者 吉文艳 左 京)面条自古以来就是我市市民的传统主食,在以前选媳妇的一个标准就是做得一手好面条,可见面条对于家庭生活的重要性。市民对面条的要求是软滑柔韧,最讲求“筋道”二字。将面粉做成面条需要经过和面、擀面、切面三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需要体力和技巧的完美融合。在以前,几乎家家户户的厨房里都有大案板和擀面杖,女主人都会擀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擀面的传统技艺渐渐被简单且易操作的电动压面机取而代之。渐渐地,人们开始习惯于直接购买加工好的面条,省去了买面粉再拿出去加工的环节,一批面条店就应运而生了。

  外地人扛起面条业的一面旗

  仅在团结路这一条街上,卖鲜面条的店就有五六家,几乎每隔一二百米就有一家这样的店。售卖的面条也大同小异,韭叶、大宽、二宽、刀削面、拉条子、面片、饺子皮应有尽有。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经营此类面条店的大部分都是外地人,以四川、重庆居多,当地人很少。操着浓重的四川口音的店主王劲松告诉我们:“这一行真的蛮辛苦,你们当地人都不愿意干,嫌挣的都是小钱。”王劲松今年38岁,6年前一家人来商洛做卖面条的生意。每天凌晨四点起床,晚上8店后才能休息,他一天的工作就是和面、压面、卖面、送面。问及为何做这一行,他说:“我来商洛以后发现,当地人喜食面食,对面条的需求量也大,而且对面的花样要求也多,有人要宽面,有人要细面,还有人要面片和饺子皮,在我们老家面食就没这么讲究,于是我就产生了兴趣;另外这一行对技术要求也不高,从西安买回来做面条的一套工具就可以开工,我妈妈和妹妹也可以帮我。”在和记者交谈的半个小时里,不断有顾客进来买面,虽然都是买两三块钱的,王劲松还是很热情地招呼,抓面、称重、找零一点不含糊,整个过程不超过一分钟。“我这速度真的是练出来的,到临近饭点的时候,顾客是最多的,我一个人都忙不过来,必须叫我姐姐帮我。”说起这一行的辛苦,王劲松的姐姐深有体会,她每天早上准时4点就起床,先是把买回来的面粉倒进和面机里,加水搅拌,然后将拌成絮状的面粉团放到压面机里反复压,薄厚适中时再切成面条;这些还算轻松的,最辛苦的是制作手工面,要手工和面、擀面,一大盆的面粉和成面团再擀成匀实的面片,整个过程常让她腰酸胳膊痛。

  问及他对的面店以后发展的想法,王劲松满怀信心地说:“我准备多和一些饭馆、酒店合作,他们一般订的面量比较大,比我零散地卖挣的多些,而且他们一般都是预定,这样我就知道第二天大概用多少面粉,避免剩下或者不够卖的现象,保障面条的新鲜。”

  面条行业投资小市场大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外出吃饭的人群增多,面条是很多人的首选。接受采访的一家面庄的老板表示,店里有聘请专门的做面师傅,但到了饭点的时候往往供应不上,经常出现等面下锅的状况,顾客又催的急,索性辞了做面师傅,直接向面条店订购。李老板说:“现在面条店也多了,随便哪都能买到,品种还齐全,顾客要啥样的面都能买到,而且人家做的面口感也好,下到锅里不糊,价钱也合适,我准备以后都在外面买面,我们饭店只管烹调,还省时省事。”这种普通的面庄在我市随处可见,平均每个店铺每天需要的面条少说也有二三十斤。经营一家火锅店的周老板向记者介绍到,虽然火锅是以蔬菜和肉类为主,但由于市民普遍喜食面食,吃到最后经常会点一份手工面下到汤锅里。正在吃火锅的49岁市民刘先生告诉记者:“我顿顿都离不开面,总感觉吃菜和米饭没有饱食感,就算吃火锅我还是会要一份手工面。”周老板的面条也是向附近的面条店里订购的。“我们店里的厨师要负责制作火锅底料,工人还要洗菜刷碗,没功夫自己制作面食。买面我都不需要出门,头天预定第二天开门前就送来了,不够了可以随时打电话再送,很方便。”据悉,一斤手工面的售价是2 .3元,而在火锅店里的普遍售价是6元一份,一份通常没有一斤,利润还是相当大的。在有的饭店里,饺子皮经常被直接作为原料加工成一道菜,售价大概在10元左右,而其成本不过1.5元左右。

  面条加工业面临的困惑

  在记者采访中发现,我市的面条点虽然多,但基本是家庭式的生产经营,有的店面只有几平米,有的甚至在塑料搭就的简易棚里做生意,都还没有形成规模化、流水化的生产;既没有专门的操作间,也没有相应的卫生保障设施,有的看上去凌乱不堪,卫生也难以保证;由于当天做的面条只能当天售卖,而店主对市场的灵敏度没有把握,还都停留在依靠经验判断上,经常出现供需不平衡的矛盾。这些都是这一行业所面临的亟需解决的问题。

  同时面条加工对面粉的依赖性极强。记者采访时正当面条价格上涨,一家鲜面店老板刘晓凤告诉记者:“最近50斤一袋的面粉涨了十几块钱,但我们的面条好几年才涨了这一次价,面粉涨价快面条价格固定形成鲜明对比,再不涨价我们就没有什么利润空间了。”

  • 相关阅读
  • 乘雾霾天偷牌照 小偷贴条留电话称“生意很忙”

      近来雾霾天气大大降低了能见度,给市民的出行造成了不小的影响。但是却有极少数的一些人,对这种天气很开心,借着雾色干起了不法的勾当。昨天,在宿迁市的黄河路上,一辆私家车的牌照就被人给拽走了,而小偷则是...

    时间:01-16
  • 中山男子发帖欲10万元卖1岁半女儿 称因生意失败

      中山男子发帖欲10万元卖1岁半女儿 称因生意失败  2013-01-15 14:22:40 来源: 华龙网(重庆) 有1人参与 .10日下午,有网友在中山oncity论坛发帖称自己生意失败,想以10万元“收养费”的价格找个有钱...

    时间:01-15
  • 罗纳尔多赴伦敦深造 拜师广告大亨学生意经

      据外电报道,2011年退役的罗纳尔多,如今是巴西世界杯组委会成员,同时也经营者自己的体育营销公司。然而外星人对这些并不满足,他将赴伦敦深造,并拜师马丁·雷尔进修广告学。  罗纳尔多在巴西豪门科林...

    时间:01-09
  • 新交规催生新生意 蓝牙耳机/代扣分火了

    2013年新年伊始,扫“黄”从娱乐场所扫到了大马路上,红灯绿灯之间的“第三者”插足被严令禁止。...

    时间:01-09
  • 医疗服务不是一门生意

      看影视剧,那些期满释放出来的人员,若准备习惯性、礼貌性地和警察说“再见”,民警同志都会字正腔圆、义正词严地打断并指出,和公安民警说“再见”不是社交礼仪,简直是“触霉头”,最...

    时间:12-05
  • 72岁老太寒夜里大街卖玫瑰花 生意冷淡无人问津

      “吃一顿饭,人就走了,坚持一会再卖几朵。”说这些话的时候,已是24日晚上9点半了,说话的是一位72岁姓王的老太太,以卖玫瑰花为生。她从下午5点来到西安南大街,到晚上9点半她只卖出去了两朵玫瑰花。...

    时间:11-26
  • 维和部队撤离东帝汶 当地餐饮业生意冷清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在陷入政治危机数年后,东帝汶的安全形势出现好转,驻扎当地多年的国际维和部队开始分批撤离。虽然这对东帝汶来说是好事,但对当地一些餐饮企业来说,生意随着维和部队撤离而变得冷清...

    时间:11-26
  • 略阳一铜矿发生意外事故 五名施工工人井巷遇难

      昨天(11月21日)下午4点多,位于汉中市略阳县接官亭镇的一家铜矿发生了一起意外事故。6名施工工人先后进入一处废弃了半年的巷道内,因吸入过量有害气体被困,一人脱险,5人经抢救无效死亡。  相关新闻:陕西略...

    时间:11-22
  • 北京黑急救车抢生意刀砍同行 曝月入超30万

      两辆外地牌照的黑急救车,为了争抢生意发生纠纷,其中一辆车上的“医生”持刀将对方砍伤。日前,嫌疑人胡某因涉嫌寻衅滋事,被海淀检方批捕。嫌疑人称,黑急救车盘踞在北京各大医院,专门运送外地病人...

    时间:11-21
  • 大三学生做生意一单赚160万 15万以下不接

      蒋泽奕,四川大学锦江学院大三学生,当大多数同龄人还在学校夜以继日啃书准备考研,抑或苦觅实习单位、为找工作发愁的时候,这个大学在读生已经拥有了自己的广告影视工作室,“领导”着从北京电影学院...

    时间:11-08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