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报讯(程毅飞)清明节扫墓追祭先人,由来已久,相沿成习。举行简朴、文明的祭奠仪式,一方面寄托对亡者的思念和追怀,另一方面藉以教育后代继承和发扬先祖们的优良传统,以树新风、讲理想、颂美德,这是当前精神文明建设所必需的。
但眼下一些人的祭祀方式已不满足于一般的焚香烧纸。他们借清明之机,打着悼念先祖的旗号,大搞封建迷信活动。有的印“钞票”、糊“轿车”、扎“彩电”、造“楼房”,甚至还送“小姐”。有的讲排场,碑前墓后到处烟雾缭绕,鞭炮震地,锣鼓震天……常常搞得整个墓区烟雾腾腾、纸灰乱飞,有些地方还引发火灾,毁了山林。
“清洁而明净”是古人对清明节的解释,到了今日,应更蕴含文明与环保的理念,使清明节的追思活动真正回归“清明”。在我看来,清明节不仅要从烟熏火燎中解脱出来,大力提倡清雅深沉、环保文明的方式过得“清明”洁净,更应该体现出节日的内涵,体现出移风易俗、文明祭奠的时代特点。其实一束清香淡雅的鲜花,一个深深的鞠躬、一杯满怀思念的水酒,就足以承载生者对逝者的情感。也有人采用植树等怀念故人,都是不错的选择。
另外,网上祭奠都不失为一种好方式。时空难阻隔,网上寄哀思。低碳环保的网络祭奠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追捧,这种以环保、文明的方式来追悼故人,让清明节洗却烟尘,更符合清雅深沉的节日精神。
有学者认为清明应该有深刻的涵义,我看很有道理。一是天地自然的“清明”,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二是心灵境界的清明,人们通过祭扫,获得的是心灵的净化与“清明”。
又是一年清明至,既需要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更需要我们每个人从自身做起,但愿借着清明节这样的日子,让我们共同省思我们节日文化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人文意蕴,使现代社会崇尚的文明、低碳、生态理念与时俱进地渗透到祭祖扫墓活动中去,真正使清明节成为清新文明之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