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民生

商洛文化记忆:远去的二黄(二)

商洛文化记忆:远去的二黄(二)

2014-08-11 09:58:52

  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讯(姚怀亮)二黄鼎盛时民间班社风起云涌
  据《陕西省文化艺术志》《商洛戏剧志》记载,以及健在的一些民间老艺人和老观众回忆,自清代嘉庆年间以至于民国期间,活跃在商洛各县的二黄戏班计有百余家之多,知其名称者,商县有双盛班、泰来班、隆盛班、易俗社、同兴班、福民班、益民社、大华社、民益社、同顺班、杨斜张疯子班、大幸园、群乐社、培云班、抗建剧团、国民军第十七师俱乐部等;山阳有三合班、同合班、同顺班、德胜班、新民社、洪卿社、发华社、剧乐社、大同社等;镇安有三合班、四喜班、五福班、安乐社、同心社等;柞水有阮家班、曾家班、沈家班、戴家班等;龙驹寨有善庆班、广易社、鹏程班、祥瑞班、田家班、王炳班等;洛南有崇德堂、永辉堂、隆盛班、同乐班、中兴社、新民学社等;商南有韩毛戏班、桂家班、吴家班等。
  由于年代的久远,对于上述班社的详细情况,我们已所知无多,仅能就他们的开办、组织、行规、演出等,概叙一斑。民间戏班多系私营性质,大都由当地有钱有势的乡绅或富户领办,当时称作“箱主”“班主”或“班头”。旧时所谓有戏班的地方实系有戏箱的地方。因为财力的强弱,班社招募的行当角色的优劣多寡,以及与演出地头的人脉关系亲疏如何等因素,各班社活动的持续年份时间长短,也大有差别。大多戏班子往往短期之内会数易其主,时聚时散现象常常发生。艺人们亦多朝秦暮楚,时去时来,居无定处,故很难说清某人是某班的固定演员。而实力较强的班社,也多能坚持常年演出。如组建于民国十七年(1938)的山阳二黄戏班“同合班”,班主为王德朝,领班长是人称“一声雷”的著名净角吕庆华(商南人),派师是素有“七龄童”之称的尹定贵(柞水凤镇人),旗下著名艺人有刘鸣祥、叶鸣英、张鸣峰、卢明才、鲍寿亭诸人,阵容整齐,各有拿手之戏。剧社演出剧目颇多,如《取洛阳》《狮子楼》《青龙关》《湘江会》《朱砂印》《大封王》《铁龙山》《七雄盗墓》等200余本,足迹遍及商洛各地和湖北二郧,以及本省安康、汉中各县,有时还北上渭南、潼关等地,在此一区域影响极大,坚持演出活动长达20余年。而多数班社则属于间断性演出,演出旺季分为前后两季,春节后到麦收前为前季,秋收之后至冬月为后季。班社集中,准备演出,谓之“全班子”;临时放假或戏班解散,谓之“散班”。
  民间戏班历来重视艺员的先期艺术教育,在班社成立之初即先期开设“科班”,实际上类同于现今由政府开办的戏剧学校,其主要目的是为戏班子培养专业戏剧人才。培训形式又分为“科班”与“跟班”两种。“科班”一般先在社会上招收学徒,每期二三十人,设有总管,主要负责教学生识字,正字音韵,并讲解历史;也有负责基本功训练和一末到十杂唱功的教习一二名。学徒在学习期间一般不参加对外演出活动。学制三年,出科后要“谢师”一年。所谓”谢师”,即学员出科后参与戏班演出的工钱和破账收入要全部交予师傅,而学生的衣物被褥及日常生活用品皆由师傅负责供给。这一行规意在加强学员在实习期内的管理,约束其要继续接受老师的艺术栽培和指导,籍以增进徒弟同师傅之间的感情交流,以体现旧时江湖艺人们历来遵循的“尊师重教”的传统道德观念。科班的班规极为严苛,例如不准中途逃跑,不准吸烟喝酒,不许打架嫖赌,不准与外人接触交往,不准顶撞老师,不准议论吃穿,不谈嫌饭碗子,不准吃辣子等刺激性强的食物等。一人犯班规,全班受牵连,要“打通堂”。学员生活异常清苦,平时主要吃包谷糊汤,以生白菜、萝卜丝拌饭。过年过节才能吃上一顿大油煮熟的萝卜饭。平素脚穿麻鞋,入冬方发布鞋。三人合盖一条被子,打对睡觉。科班学艺督促甚紧,教师安排从不马虎,病轻也要坚持练功,学员每天只能休息五六个小时,凌晨即起就要投入高强度的练功活动。“跟班”主要在已正式开始演出活动的戏班子中实行,由某艺人收一二名徒弟,跟随班社边演出边训练。入科演出后,对外即称是某某老师的学生,旧时谓之“跟班”。相对来说,零星收徒、跟班学艺的教育形式,既符合民间戏班发展初期经济实力相形拮据的实际,又能满足在演艺队伍规模不大、角色行当配备不齐的情况下,便于权宜救场,裕如应付困境的眼前需要,因此,“跟班”教育当初在民间戏剧班社中是一种比较盛行的艺员培训形式。“科班”在本地则属于不定期开设的状况,历史上有名的科班有龙驹寨的“善庆班”和商县腰市镇的“同顺班”。这两家科班培养训练出来的艺人们,在以后的商县、洛南、山阳、镇安二黄班社中,大多成为各行当演出中的主角和骨干,为商洛二黄戏的传承、绵延和发展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 相关阅读
  • 石门发祥家庭农场 领跑洛南现代畜禽产业发展(图文)

      (郭夏季 樊菊荣 杨凯锋)由云蒙山绿色动物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发祥,投资1200万元建设的农业科技示范园--"洛南县发祥家庭农场",位于石门镇杨河村三组,占地30亩,建有鸡舍7栋,养殖蛋鸡15万只,年产鸡蛋25...

    时间:08-11
  • 老兵患食管癌 志愿者伸援手

      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讯 (记者 李 亮)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本报2013年8月1日刊登了《深山寻找抗战老兵》一文,其中87岁的老兵王忠庆如今不幸患了食管癌,对于其贫困的家庭来讲,又是一次沉重的打击...

    时间:08-11
  • 商洛市建成37个人影工作站

      商洛日报讯 (记者 王尚锋)8月7日,副市长柳宪军来到商州区蒲峪、洛南县祖师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站看望慰问了工作人员后,又来到位于洛南县石门镇花庙村山坡上的石门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站,看望慰问坚守在一线的工作人...

    时间:08-11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